八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张骞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纺纱 B.面粉 C.油料 D.冶铁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部门 B轻工业部门
C.火车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是( )
①辛亥革命冲击力封建制度
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③北洋军阀的分裂
④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
A.是比较落后的 B.是比较先进的
C.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D.内地比较发达
6.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7.提出“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范旭东 D荣宗敬
8.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9.为了怀念近代史上抵抗外来入侵的英雄,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如果想为左宗棠做一首诗的话,下列哪首诗最合适(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0.《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B. 国民党发动内战
C. 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11.他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他是
A.袁世凯 B.张謇
C.严复 D.梁启超
12.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近代世界,尤其是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此书是
A.《海国图志》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西游记》
13.《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后仅卖出千册左右便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它却被翻印15版,卖出十多万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当时中国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B.中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C.日本以魏源的主张进行明治维新 D.日本人是魏源的粉丝,爱屋及乌
14.大生纱厂发展历程: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影响变化的因素除辛亥革命外,主要因素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1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第II卷(非选择题)
16.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称之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些措施有利于思想近代化?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4)孙中山后来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从革命纲领的内容看,孙中山成功付诸实践的是哪一方面?
17.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 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
材料四 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它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最深的一条是怎么规定的?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8.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优美的
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掌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1)材料一是谁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请举出两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切的黑暗。——陈独秀
(3)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场什么运动?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9.(6分)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兴,清朝灭;总统兴,皇帝灭;……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1)模仿材料一体例续写这场革命在其它方面还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革命为什么尚未成功?
(3)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密切的合作者。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抱负?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B
7.B
8.C
9.B
10. D
11.C
12.A
13.B
14.C
15.D
16.(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三民主义;创建民国,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
17.
(1)戊戌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陈独秀;
(4)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武力割据,造成两岸分离,产生了这种局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围绕重视教育、振兴祖国等话题答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或以人为本的思想)。
(2)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4)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等
19.(1)民主共和思想兴,专制思想灭;鞠躬握手兴,磕头作揖灭;民族资本兴,自然经济灭。
(2)依据:中国依然处于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或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或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强大。
(3)合作: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或开展国民革命或发动北伐战争或推翻孙传芳、吴佩孚军阀统治或见黄埔军校。抱负: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或实现了平均地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