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讲义-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小石潭记》讲义-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5: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题目解说
“小石潭”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发现的胜景之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在写景、叙事、状物中抒情言理。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文体。
知人论世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不论其他,以诗文判人的《唐才子传》是人物小传界的良心之作,其评价柳宗元“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世行辈,咸仰推之”。柳宗元文章之卓伟在山水文章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有人说柳宗元山水文的开创意义堪比谢灵运的山水诗。他的代表作“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gǔ mǔ)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通过对南国奇山异水的描绘,抒写其贬谪生活当中的百种心绪,成为山水游记的典范。
写作背景
本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很快失败。宪宗即位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那里待了十年。回京不久便再被贬到更远的柳州,终在柳州病逝。政治失意使柳宗元心情抑郁,于是他游遍任所附近的奇山异水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知识链接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八篇散文,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拇(gǔ mǔ)潭记》《钴拇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选本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主旨探究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等,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表现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摆脱的凄苦落寞的心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pèi)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介>自,由。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行】<动>走。
【篁竹】竹林。
七下课内同步古诗词《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闻】<动>听到,听见。
【如鸣佩环】好像佩环相碰撞的声音。佩、环,都是玉饰。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乐”字亦可作使动用法。八下课内同步古诗词《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如鸣珮环”,把水声比作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既表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又与山林的幽僻静谧相互映衬。
“心乐之”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伐】<动>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见】看见。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此处为“冽”,与《醉翁亭记》中“泉香而酒洌”中的“洌”字形字义均不相同。
【清冽】清凉。
“伐”“取”“见”等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表现了作者寻幽探胜的浓厚兴味,同时也写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清冽”写出了潭水的清澈寒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全石以为底】【以为】以……为,把……作为。
【近】【名词作动词】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卷石底以出】【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写潭石的形状。“全石以为底”既点出了小石潭的特点,又从侧面突出了“水清”。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四个短句连用,写出了小石潭岸边石头形态的多样,具体逼真。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pī)拂(fú)。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青】青葱。
【翠蔓】翠绿的藤蔓(wàn)。
【蒙】<动>蒙盖。
【络】<动>缠绕。
【缀】<动>牵连。
【参差】长短不齐。
【披拂】随风飘扬。
三个四字短句,从颜色、形貌、动态等方面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树木藤蔓婀娜多姿、青翠欲滴之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不仅表现出小石潭周围景物的丰富,而且给小石潭注入生命的色彩,使人感到生机盎然。
“蒙络摇缀”四个动词连用,传神地写出了树蔓相互缠绕下垂的各种情态。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概括写小石潭全貌,突出环境的清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可】<副>大约。
【许】表示约数。
八下课内同步文言文《核舟记》:“高可二黍许。”(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所依】依傍。
【皆】全,都。
【空】【名词作状词】在空中。
【下】【名词作动词】向下照射。
【澈】<动>穿透。
【布】<动>映照。
由面到点,通过对潭中游鱼及其影子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副>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玩乐。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鱼儿游乐的图景。“佁然”写鱼儿纹丝不动的静态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儿灵巧、轻快、敏捷、往来自由的动态美,静动转换,显示了小石潭充满生机和活力。
“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手法,写鱼儿似乎在挑逗游人,由景及情,将自己内心的愉悦投射在自由自在的鱼儿身上,妙趣横生。
采用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游鱼,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和游者内心的愉悦。
“似与游者相乐”,人鱼并写,作者以鱼儿的自由自在来衬托人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的心情,比直言人的欢乐更有韵味。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西南】【名词作状词】向西南。
【望】<动>看。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可】<助>可以。
【灭】暗,看不见。
“望”字点明此处写的是远观之景。“斗折蛇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静态的溪身比作曲折的北斗星,将流动的溪水比作蜿蜒前行的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溪身的曲折蜿蜒。“明灭可见”形象地写出了溪身的蜿蜒曲折。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交错不齐。
【源】源头。
“犬牙差互”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溪岸的形状比作狗的齿,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交错不齐。
“不可知其源”既突出小的悠长,也给人以神秘感,为下文写小石潭的幽深做铺垫。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环合】<动>环绕,包围。
“竹树环合”照应上文的“隔篁竹”“伐竹取道”,突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僻,为下文写作者由“乐”向“凄”的情感转变做铺垫。
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yōu)邃(suì)。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寂】寂静。
【寥】寥落。
【凄】【寒】【形容词使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幽邃】幽深。
高度概括了小石潭凄清冷寂的环境特点;又由景及人,传达出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凄苦落寞,表现了他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作者的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为此时的“寂寥”“悄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
【以其境过清】【以】<介>因为。
【过】太。
【以其境过清】【其】<代>那。
【清】凄清。
【居】<动>停留。
“居”字亦作介词讲,意为“在”。八下课内同步文言文《核舟记》:“佛印居右。”(佛印在右边)
【乃记之而去】【乃】<连>于是,便。
【乃记之而去】【之】<指示代>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乃记之而去】【而】<连>表顺承。
【去】<动>离开。
交代了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寂寞、凄怆和哀怨的心情。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我一同去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隶而从者】【而】<连>表修饰。
【隶】作为随从。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
【小生】年轻人。
交代同游者,这是古代游记的特定内容,表达对朋友的尊重。
结构图解
文本细读
河南中考
1.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
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
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下见小潭 下 表示方向,向下
潭西南而望 西 向西南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在空中
斗折蛇行 斗 蛇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凄 寒 使……凄凉 使……冷
心乐之 乐 使……为乐
2.古今异义
古 今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能愿动>可以
影布石上 布 映照 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不可久居 居 待,停留 住,居住
乃记之而去 去 离开 往,与“来”相对
3.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大约
明灭可见 <助>可以
为 全石以为底 <动>作为
为坻,为屿 <动>成为
以 以其境过清 <连>因为
全石以为底 <介>把
卷石底以出 可理解为“而”,作连词,表修饰
清 水尤清冽 <形>清澈
以其境过清 <形>凄清
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空无一人 <形>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介>由,自
隶而从者 <动>跟随,随从
差 参差披拂 <形>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交错
4.特殊句式
谓语前置 如鸣佩环 应为“如珮环鸣”
卷石底以出 应为“石底卷以出”
谓语前置 全石以为底 应为“以全石为底”
省略句 斗折蛇行 应为“(溪身)斗折蛇行”
乃记之而去 应为“(我)乃记之而去”
5.成语积累
○斗折蛇行(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地排列。蛇行,像蛇那样弯曲爬行。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犬牙差互(quǎn yá cī hù):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g yōu suì):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6.理解性默写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石潭记》中直接写出潭水特征的语句时:水尤清冽。
(4)《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为坻,为屿,为嵁。
(5)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