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王戎善于思考和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通。
3.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
一、题目、背景入课
师:上课前老师先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识吗?
板书:诸
生:诸
师:组一个词。
生:诸位。
师:在下初来乍到,诸位请多多关照。谁听懂了?
生:大家好,我刚刚来这儿请多照顾
师:真好,我说的话是文言
师:用文言写出的文字就叫
生:文言文
师:说到文言文,有一部特别有名小说《世说新语》。出示资料袋。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解戎:戎是生字,会意字:右上代表兵器,左下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看来王戎这个名字还很豪迈呢。请跟老师齐读课题,读完课题谁来猜猜这个题目什么意思?生质疑。
过渡:路边的李树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指导朗读
要想深入了解课文,我们先读好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读。
师:要想读好文言文,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好节奏呢。请听录音是如何读好节奏的。
生练读。指生读。
师:学习文言文不光要读好,还要理解它的意思呢,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理解文言文时用了哪些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借助注释,查工具书,借助插图,联系生活。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并简单做上批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始吧,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并简单做上批注。
2.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始吧,
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分享一下你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深入了解课文,感悟文本
1.理解第一句话。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老师来考考你们这句话,有一个字特别难理解,尝文中什么意思?
生:曾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结合注释。
师:现在什么意思?
生:品尝,尝试。
师:像这样的字,古代和现代意思不同,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王戎七岁时,和他的小伙伴在一起玩。
师:看来你理解,看来你理解了这句话,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理解第二句话。
师:王戎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去游玩了,他们走啊走,突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片上的景象?
生:李子把树枝都给压弯了。
师:用书中的词语来说就是多子折枝。出示:多子折枝。
看到树上这么多的李子,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朋友都去摘李子,王戎一动不动。
师: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板书:诸儿竞走
唯戎不动
理解竞走:古意:争着跑过去,今意:体育项目。这也是古今异义。
师:这句话这么长,谁能完整的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啊?
生读.
师:这么长的句子你都理解了,真了不起
3.理解第三句话。
大家都去摘李子了,王蓉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现在你们就是王蓉,你们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们,哎呀,王蓉,我很好奇,那么多的李子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为什么不去摘呢?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树在道路旁边,结满了李子,却没有人去摘,这一定是苦李子。
师:请带上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李子非常多,你确定吗?
生:非常确定。
师:真是自信的王戎啊!请你自信的读一读。
4.理解第四句话。
师:味道真的是苦的吗?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尝尝李子真的像王戎说的那样吗?
生:好苦啊。
师:取之信然,的确如此啊!
引导背诵
师:读到这个地方,你想对王戎说些什么呢?
生:评价王戎。
通过你们对王蓉的评价,我深深感受到你们,对王蓉的佩服之情。快来带着佩服之情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指生读。
(1)配乐读。出示填空,引导背诵。
(2)增加难度,只出示题目。
师:古人惜字如金,在这么短的文章中,之却出现了三次,他们分别指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之指的是:
生:李子。
师:第三个之指的是:
生:李子。
第二之可就有难度了:
生: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王戎的故事,我们读着读着就记到了心里,你能试着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吗?先自己练一练。
指生讲。指生评价。
再指生讲故事。
王戎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也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道旁苦李,也叫道边苦李。
这篇课文通过写看到路边的李子后,诸儿与王戎不同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衬托出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对比这样的写法,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文言文中也出现过。
出示《司马光》: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
师:这句话是谁和谁的对比呢?
生:众小儿和王戎。
师:衬托出司马光怎样的品质呢。
生:机智勇敢。
小结: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六:拓展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意思
找出文中对比的写法,体会人物形象。
生:读,交流讨论。
师:这篇文言文哪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呢。
生说。
师:谁和谁做对比。
生:王戎和百姓。
师:衬托出王戎怎样的品质呢?
生: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师:正是因为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长大后,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成为了魏晋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王戎这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将来也能成为像王戎这样的人 。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很不错,今天的这两篇文言文都出自《世说新语》,同学们课下可以看看这本书,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
唯戎不动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