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1: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念奴娇·过洞庭》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品味重点字词,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并背诵全词。 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培养对诗歌的意境分析鉴赏能力。 难点: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不同文人笔下的洞庭湖盛况因他们的心境不同而或波澜壮阔或微风和煦,那么同样途径洞庭,中秋之夜,在张孝祥的眼中洞庭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此时此刻他又该是怎样的心境呢?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这篇课文。 二、解读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品味重点字词,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并背诵全词。 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三、课前预习任务检测(7分钟) 1.作者生平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词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创作背景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是他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3.解题 ①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②过:经过,途径。 ③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四、学习任务及活动(25分钟) 活动一:诵读诗词,吟咏词韵 1、听录音,正字音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qióng)田三万顷(qǐng),着(zhuó)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é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自由朗读,根据注释,尝试翻译 【参考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月光下的洞庭湖水皎洁澄澈,如镜似玉,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内心悠游自在,与眼前景物相合,却不知如何道出这妙处,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头发稀疏,衣衫单薄,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洞庭湖。让我用北斗舀一瓢西江水,细细品斟,请天地万物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船舷,独自放声高歌,不知此时是何年! 活动二:文本鉴赏,探究主题 1.作者面对洞庭湖,内心悠游自在,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平静 玉鉴琼田三万顷——清澈、广阔(比喻)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清澈、透明 2.思考:前三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 “洞庭青草”:点出地点,体现湖面之开阔,照应题目中的“过洞庭”。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 “风色”:点出天气情况 ,符合近中秋的天气特点。通感,把感觉通为视觉。 作用: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的氛围 3.思考:“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教师明确】 ①比喻、夸张。表现了湖水明净光洁(玉鉴琼田), 诗人宁静高洁。(“扁舟”有隐逸江湖、远离官场的暗指,暗示主人公看淡人事纷争,远离世俗污浊的高远格调。) ②对比。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4.思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教师明确】 ①该句意思是“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从秋月写到秋水。 ②双关手法: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③借景抒情: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教师补充】 炼句类答题思路 ①翻译句子 ②手法精妙+分析+手法效果; 用词精妙+分析+作用(动词:生动形象); 构思巧妙+分析+作用 (如没有手法或构思就省略) ③表达了诗人…情感 “月亮”意象的内涵: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想怀人。 明月蕴涵情感的希冀和祝福。 明月蕴涵边人的悲亢幽怨。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5.思考:难与君说的“妙处”应该是指什么? 【教师明确】 ①洞庭湖的月光湖色之妙。 ②此时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净融为一体,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6.思考:“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 ①比喻,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②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 ③双关,“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④“肝肺皆冰雪”与上阙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活动二:总结主题,分析形象 总结主旨 【教师明确】 本词是词人月夜泛舟洞庭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大无畏的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全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明确】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洞庭表里澄澈; 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 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五、课堂小结 回顾全词:洞庭美景和诗人的品格:一个静,一个平静坚定;一个是广阔,一个是心胸的开阔、洒脱豪迈、乐观豁达;一个是表里俱澄澈,一个是肝肺皆冰雪的高洁纯澈。在这个月白无风的中秋之夜,作者实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说的其实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情景默写 1.《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 2.《念奴娇·过洞庭》中,由忆往事到内心抒怀,表现作者襟怀坦荡问心无愧的句子是: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念奴娇·过洞庭》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语意双关,写出了月夜泛舟的具体感受和从容之举,象征着对群小进谗、众口铄金的世俗风气的蔑视。 4.《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写扁舟上的诗人,如秋月秋水一般,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5.《念奴娇·过洞庭》化用苏轼文词击节叹咏夜色美好的诗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