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生物期末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生物期末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0 20: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生物期末试题(三)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下列哪一项不含有消化酶( )
A.唾液 B.肠液 C.胰液 D.胆汁
2.2022年4月16日,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空间站中的所有工作后返航“回家”。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能为航天员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维生素 B.水 C.糖类 D.无机盐
3.小刚今年15岁了,喉结突出,声音低沉,与小刚这些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分别是(  )
A.阴茎 精子
B.睾丸 雄性激素
C.精囊腺 精子
D.附睾 雄性激素
4.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2023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下列有关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佩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C.眼球前后径过长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
D.躺卧看书可有效预防近视
5.人体通过吸气进入体内的氧气,最终参与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肺 B.血液 C.心脏 D.组织细胞
6.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学校食堂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红烧肉,油焖大虾,从合理营养的角度,首先应适当增加的食物是( )
A.豆角茄子 B.肥肉 C.蒸蛋 D.瘦肉
8.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抗原
9.青春期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下列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是( )
A.合理膳食,确保营养供应
B.积极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C.与同学沟通顺畅,保持身心愉悦
D.以自我为中心,不与他人交流
10.小东的妈妈最怕出远门,因为她乘车、乘机、乘船时,都会有呕吐、头晕等现象.这与她身体的什么结构有关(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鼓膜
1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少年时期开始,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B.适量吸烟、饮酒
C.为了提高成绩,通宵学习 D.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节食
12.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用鼻呼吸,可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B.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原因是容易使食物由喉误入气管
C.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13.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
A.加强体育运动 B.忌烟限酒 C.多吃动物类脂肪 D.多吃蔬菜瓜果
1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虫眼”的蔬菜一定没有农药,可放心食用
B.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C.水果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
D.食用发霉的花生
15.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制作一期“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黑板报。下列同学准备的资料中,错误的是(  )
A.馒头咀嚼后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C.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1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相关实验,实验设置如下表:
试管 1号 2号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 馒头碎屑、唾液
水浴温度 ① 37℃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滴加碘液 在各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
下列关于该实验设置的说法有误的是(  )
A.①处应填写的是37℃
B.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C.加入的馒头碎屑模拟了牙齿的咀嚼作用
D.2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馒头内的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
17.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应该大量服用膳食补充剂增加营养
B.流感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可不凭处方自行购买抗生素治疗
C.对动脉出血的患者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D.对溺水而中断呼吸者的抢救应先清理呼吸道再抢救
18.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0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强化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
B.新冠病毒、HIV都属于病原体
C.新冠肺炎、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D.“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
19.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不可以遗传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0.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
A.a是感受器,能接受c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
B.b是效应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d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反射
D.c是传出神经
21.我国2024年3月1日起实施酒驾新标准,对酒驾、醉驾处罚更严。喝酒后人的反应变慢主要是酒精影响了人体的(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2.“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喝啤酒撸烤串成为一种“新时尚”。但若经常喝啤酒撸烤串易导致尿酸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
B.尿酸排出体外的途径为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C.肾小管处上皮细胞坏死,会引起尿量改变
D.通过尿液排出的尿酸不会流入肾静脉
23.下列四个选项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铁树
B 泌尿系统 肾 肾单位 肾小球
C 动物 脊椎动物 两栖类 大闸蟹
D 人体 器官 上皮组织 神经元
A.A B.B C.C D.D
24.血液循环为人体各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①~④代表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主动脉连接在丁上
B.在心脏内血液由甲流到丙、由乙流到丁
C.血管②中是静脉血,血管③中是动脉血
D.小肠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甲
25.以下有关献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对病情输入某一成分,可以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
B.未成年的初中生可以参加献血
C.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以给受伤的患者输血
D.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当同型血不足时,都可接受少量AB型血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5分)
26.下面事例各体现生物的哪些特征,请在后面横线上填写出来。
(1)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野兔发现附近有人活动会迅速躲藏。
(3)花生种子萌发成幼苗、长大。
(4)母鸡孵小鸡。
27.下图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据图填空([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 ] 是消化系统的开始。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
(2)人体的外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分泌的 可以有利于帮助消化 。
(3)[ ] 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8.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人体肾脏形成的尿液会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尿量达到400~500mL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进而引起排尿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成年人大都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资料2: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毒素,人在大量运动或食用了大量肉类食品后,血液中的肌酐含量会增加。肌酐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会影响患者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
资料3: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的有效控制对糖尿病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维持0~7.0mmol/L左右,其中合理控制血压,尤其是肾小球内高压,可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
(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逼尿肌和括约肌属于该结构中的 。若某成人由于腰部外伤而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推测可能是 出现了损伤。
(2)据资料2分析,为监测某病人的肾功能,需对其尿液进行取样化验,可通过检测 数值的变化来判断。若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需借助透析装置对血液进行透析,透析装置相当于肾脏中的 。
(3)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 的负担。
(4)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常服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为靶向控制肾小球内高压,患者口服某种降压药物X后,药物成分将先出现在心脏的 ,后经一系列过程运送至肾小球发挥作用,该运送过程至少涉及的动脉血管有 。
29.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 后,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
(2)某人因患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后,摄入食物中 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
(3)血液从①经肾脏到②的过程中,血浆成分中明显减少而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 。
(4)图中1表示的生理过程中,人体的膈肌处于 状态,肺内气压降低。
(5)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肺部至少经过图中A腔 次。
30.某兴趣小组发现,放学以后,我市大多中小学生喜欢到学校附近商店购买零食,据多位店主介绍其中以辣条销售最好。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某组员不禁要问:难道辣条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可关仓鼠的笼子等)
(一)提出问题: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二)作出假设: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三)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辣条与水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 。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4)结合实验结论,请给我市中小学生提出建议: 。(合理即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
【详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A不符合题意。
B.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水不能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糖类是人体中的主要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符合题意。
D.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腺、阴茎等。
【详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小刚出现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还长出了胡须和腋毛等第二性征,是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分泌大量雄性激素的结果,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C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ABC.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AB错误、C正确。
D.躺卧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都会导致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从而引起近视的发生,D错误。
故选C。
5.D
【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人体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细胞间质)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循环流动。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A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只有各种营养合理搭配,才能使营养均衡,保持身体健康。某学校食堂准备的营养餐食谱中,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红烧肉、油焖大虾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该食谱中缺少含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所以食谱中应增加豆角茄子来补充维生素,蒸蛋和瘦肉主要提供蛋白质,肥肉主要提供脂肪,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详解】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A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B正确。
C.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错误。
D.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青春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合理营养,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以及疏导心理矛盾,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详解】A.青春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膳食,保证营养供应,A正确。
B.青春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合理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B正确。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团结互助的男女同学关系,与同学沟通顺畅,尊重和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观点或看法,C正确。
D.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以及疏导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避免对别人造成伤害,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和听觉的形成有关,A不符合题意。
B.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B符合题意。
C.听小骨能将来自鼓膜的振动传到耳蜗,C不符合题意。
D.声波能刺激鼓膜产生振动,并将振动向内传导,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分析】健康生活方式的是按时休息,坚持体育锻炼 ,不要吸烟、喝酒,早上按时吃早餐,少吃油炸食品,拒绝毒品。
【详解】A.体育运动的好处如下:1、增强体质,减少患病机会。2、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3、体育锻炼可降低成年后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机率,A符合题意。
B.抽烟时主要会对肺功能、心脏功能等产生损害,喝酒主要是对胃肠道、肝功能以及大脑功能产生损害,应积极戒烟戒酒,以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通宵学习减少了睡眠时间,使大脑和器官得不到休息、调整,给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体能和精力都会因为睡眠不足明显下降,智力水平、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决策能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1.节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机能。2.节食会导致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身体排毒功能出现障碍,抵抗力明显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详解】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故A正确。
B.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由于会厌软骨,食物跟空气各行其路,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门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可见是为了避免食物由咽进入气管,故B错误。
C.潜水时水漫过胸部,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容易进入,故C正确。
D.口罩可以阻挡避免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故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要从主导作用的因素答题。
【详解】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预防时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每天运动,还有就是保护血管壁不受损伤,清除多余的胆固醇,保持血管流血通畅。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尽量少吃动物类脂肪,多吃蔬菜瓜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忌烟限酒等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并且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全过程。
【详解】 A.有“虫眼”的蔬菜不一定没有打农药,可能害虫已经危害蔬菜一段时间后才打的农药,所以买回的蔬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以减少农药残留,A错误。
B.发芽的马铃薯含有剧毒物质龙葵素,不能食用,B错误。
C.水果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可以去掉残留农药,这样做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C正确。
D.发霉的花生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不能食用,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内,被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因此馒头咀嚼会变甜, A正确。
B.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B正确。
C.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被消化,直接被吸收,C错误。
D.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胆汁通过肝脏分泌,并由胆管送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乳化,D正确。
故选C。
16.D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A.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即①处应填写的是37℃,A正确。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除唾液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唾液,B正确。
C.实验中加入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C正确。
D.淀粉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麦芽糖(不是葡萄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17.D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2) 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使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
【详解】A.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因此,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应该合理膳食,不能大量服用膳食补充剂,A错误。
B.抗生素为处方药,必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购买,并按医嘱服用,不可自行购买,B错误。
C.动脉血管是指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对动脉出血的患者在近心端压迫止血,C错误。
D.对溺水而中断呼吸者的抢救措施是人工呼吸(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前应先清理呼吸道,保证呼吸道畅通,使气流顺利进出肺,D正确。
故选D。
18.A
【分析】1.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高危性肺部感染,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感染2019-nCoV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详解】A.由分析可知: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可见,“新冠肺炎、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是不准确的,A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B正确。
C.新冠肺炎和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预防;艾滋病则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预防,C正确。
D.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和新冠肺炎是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故“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D正确。
故选A。
19.D
【分析】保护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
BD.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D错误。
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不可以遗传,C正确。
故选D。
20.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如图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外界刺激→a感受器→c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b效应器。
【详解】A.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A错误。
B.b是效应器,能接受d传出神经传递的神经传递并作出反应,B错误。
C.d传出神经能将来自e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b效应器,引起反射,C正确。
D.c是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D错误。
故选C。
21.A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
【详解】A.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可见,喝酒后人的反应变慢主要是酒精影响了人体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A正确。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C错误。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22.B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尿酸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尿酸排出体外的途径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错误。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处上皮细胞坏死,影响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因此,会引起尿量改变,C正确。
D.尿酸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会流入肾静脉,D正确。
故选B。
23.B
【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4到1是一种从小到大的关系。
【详解】A.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因此2被子植物和3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肾脏是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因此肾小球属于肾单位,肾单位属于肾,肾属于泌尿系统,B符合题意。
C.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大闸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有八大系统,其中系统是由器官构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比如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4神经元属于神经组织,不属于上皮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分析】题图中,甲右心房、乙左心房、丙右心室、丁左心室;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主动脉。
【详解】A.心脏四腔与血管相连通情况如下: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主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所以④主动脉连接在丁左心室上,A正确。
B.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甲或乙)流向心室(丙或丁),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B正确。
C.正常人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是心房,下面的两个腔是心室,心脏的左右不相通,上下相通,左心房的血液来自于②肺静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的血液来自于③上下腔静脉,其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
D.小肠吸收的水分首先进入肠毛细血管,再经过肠静脉→下腔静脉→甲右心房,D正确。
故选C。
25.A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A.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又避免了血液浪费,A正确。
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未成年的初中生年龄不满18岁,不可以参加献血,B错误。
C.艾滋病患者的血中含有艾滋病的病原体,因此输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都能感染艾滋病,C错误。
D.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任何人都可接受少量O型血,D错误。
故选A。
26.(1)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说明说明生物能生长
(4)说明生物能繁殖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野兔发现附近有人活动会迅速躲藏。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花生种子萌发成幼苗、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
(4)母鸡孵小鸡,说明生物能繁殖。
27.(1) 1口腔 消化道/消化管 消化腺
(2) 4肝脏 胆汁 脂肪
(3)9 小肠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1口腔、2咽、3食道、4肝脏、5胆囊、6胃、7胰腺、8大肠、9小肠、10肛门。
【详解】(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开始于1口腔,终止于10肛门。
(2)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外的是唾液腺、肝脏、胰腺,其中最大的是肝脏,即图中所指4,肝脏分泌的胆汁,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3)9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利于食物的消化;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8.(1) 反射弧 效应器 脊髓
(2) 肌酐 肾小球
(3)肾小管
(4) 右心房 肺动脉、主动脉、肾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可见,逼尿肌和括约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大脑皮层通过脊髓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可见,某成年患者出现不受意识控制的排尿,推测他可能是脊髓出现了损伤。
(2)据资料可知,尿液中肌酐的含量能够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会被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而肾小管几乎不重吸收肌酐。如果肾功能正常,那么尿液中肌酐的排出量相对稳定。
若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需借助透析装置对血液进行透析,透析装置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起到过滤作用,能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可见,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肾小管的负担,影响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患者口服了某种降压药物X,药物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肾小球部位需要经过:小肠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可见,药物成分将先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该运送过程至少涉及的动脉血管有肺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可以添加上入球小动脉)。
29.(1) 氨基酸 会厌软骨
(2)脂肪
(3)尿素
(4)收缩
(5)1
【分析】图示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1表示吸入气体、2表示排出尿液、3表示排汗、4表示排出食物残渣;A、B、C、D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②③④表示血管,其中,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③是肺动脉、④是下腔静脉。
【详解】(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厌软骨会来不及盖住喉口,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里,当进食时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会随时流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3)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代谢废物尿素。图中,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肾脏是形成尿液、排出人体内代谢废物的器官;因此当血液从①肾动脉经肾脏到②肾静脉的过程中,血浆成分中明显减少而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尿素。
(4)图中1表示吸气,吸气过程中,人体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
(5)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如图所示:
因此,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肺部至少经过图中A右心房一次。
30.(1) 辣条 形成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4)平时少吃或不吃辣条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1)分析该实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辣条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辣条对仓鼠有无危害;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2)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偶然性;为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通常采用增加实验对象的方法。因此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仓鼠进行实验。
(3)从实验结果来看,辣条对仓鼠的身体有伤害。
(4)实验已经证明辣条对身体有伤害,因此,为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应该建议我市中小学生少吃或不吃辣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