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巴黎和约》
思考:近代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是什么?
近代的外交:屈辱外交
(不独立、不平等、不自主)
“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主要区别:国家是否独立;社会性质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v
s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美国等孤立、封锁、禁运
国际形势
有利形势:
最大特点:
不利形势:
“冷战”—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历史
(综合国力)现实
建国之初,基础薄弱,国力不强,需巩固政权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
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我们该如何?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国内: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②国际: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和禁运
③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百废待兴;政权需要巩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和平外交政策背景: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目的: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另起炉灶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的提出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
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4)我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苏关系
1950.2
1949.10.2
1949.12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元
(中苏结盟)
毛泽东与斯大林
(5)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苏联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对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
旧中国
屈辱
不自主
不平等
新中国
战败后
被迫签订
平等
反对霸权
独立自主
不受制于人
和平友好
反对侵略
近代屈辱外交的原因有哪些?
①社会制度落后;
②综合国力衰弱;
③统治者的腐朽。
意义:为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6)不利局势: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我们应怎样破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提出继续非法占有原英国侵占中国部分领土,而且还想进一步扩大,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
——周恩来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中国的强大,也引起了部分周边国家的恐慌。与此同时,新中国也在进行经济建设。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
美国的干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提出
1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内容
3
发展
2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以其指导两国关系。
意义
4
①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核心和基础
政治保证
实施条件
目标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练一练
以下几个事件分别违背或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项?
互不干涉内政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美国对台军售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
中国援助非洲铁路
美国空袭伊拉克
意大利与中国共抗疫情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1.日内瓦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地位:
(4)内容:
(5)意义:
1954年4月至7月
瑞士·日内瓦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
相关史事: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去,固然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可以多交些朋友,扩大中国的影响,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友谊。
——王俊彦:《开国外交》
舍生忘死赴万隆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④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①召开时间: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②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⑤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伊拉克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
是“新殖民主义”。
斯里兰卡代表
台湾应当成为
一个独立国家。
巴基斯坦代表
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
用国外华侨搞颠覆活动 。
参会的29个国家中,有22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甚至没有打过交道,不少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有的受美国影响对中国持敌视态度。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假如你们在会场,你们会怎么回应,结果是什么样的?
针锋相对
坚决驳斥?
置之不理
保持沉默
陷入僵局
协议失败
纵容气焰
加深误解
周总理会怎么做呢?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
同
历史遭遇相同:曾经受帝国主义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求同存异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尼泊尔、埃及、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斯里兰卡、東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11个国家,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亚非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新的天地。
——张颖,潘敬国《高端决策: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求同存异”的方针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万隆精神:
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2015年4月24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各方人士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团结、友谊、合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③外交家的努力。
合作探究
①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
②正确的外交政策;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中国在五十年代取得的成就:
(周恩来的贡献)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你能说说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么?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对比,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变化: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原因:国力弱、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强、民族独立
启示:弱国无外交;提高综合国力;灵活政策;外交家努力。
思考探究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耿爽
汪文斌
赵立坚
王毅
华春莹
兼济天下扬智慧——万隆精神新时代下的运用
外交
理论
交往新路
中国方案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
八
大
以
来
和平
合作
共赢
大国关系
周边国家
出席会议
结合本节课所学,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国际形势
外交家品质
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原因:
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④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
课堂小结
影响
英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出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意义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时间
贡献
意义
参加
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课堂巩固
1.俄乌冲突爆发不久,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联合公报》
C.“求同存异”方针 D.日内瓦会议
2.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提升了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有利于解决各国间一切争端
C.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