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2:2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 此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歌中的绝唱。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 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探究诗歌,欣赏诗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探究诗歌,欣赏诗意;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难点: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徐志摩语录 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 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一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难。 其短暂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被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等。 三、知识链接 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 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胡适、梁实秋、卞之琳等。其中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莫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三美”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 明的图画。 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四、背景探寻1921年,徐志摩进入康桥大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1922年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康桥(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在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来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1926年,他在二次旅游英国后,带着兴奋创作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发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他那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11月6日,在乘船归国途中,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康桥情结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1920年秋,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康桥再会吧》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 五、整体感知 活动一探抒情手法,悟“再别”情感 诵读诗歌,思考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诗人又是如何来抒情的呢 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 pàn 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xing,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 yin 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 shi 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ga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sù,满载 zài 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 shēng 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意象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一船星辉沉默的夏虫 意境 美丽 宁静 梦幻感伤 情感 不能自己的喜悦对母校深沉的爱淡淡的离愁别绪 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潭水”“星辉”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迷人的图画,又用了“艳影”“油油”“彩虹”“斑斓”等大量富有色彩感和画面感的词语,勾勒出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二)多种修辞,传情达意 1.比喻 诗人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 杨柳细、嫩、柔、软,春风吹来,万千枝条婆娑起舞,牵扯着离人的愁绪。 徐志摩让康河畔的金柳幻化为美丽的新娘,这表达了离情,更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2.反复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既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又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悄悄”放在结尾一节,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表达了诗人离去时的黯然神伤,使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 3.顶针 第6节两处“沉默”形成首尾联珠的效果。 己。 诗人由夏虫的沉默扩展到整个康桥的沉默,这种蝉联,让人有无边的遐思,最为沉默的或者就是惜别的诗人自小结: 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虚实结合,借梦发感 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 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诗人此刻多 么想融入到这康桥美景中,能够再重寻那昔日的美好。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展开行文,诗人先把青潭想象成五彩斑斓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象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活动二析艺术特色,识“三美”主张 闻一多对新诗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非常赞同。《再别康桥》这首诗具体是 怎样体现“三美”主张的 1.建筑美 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本诗四行一节,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1)每节押韵,节节换韵。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歌;,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绘画美 ① 采用色彩绚丽的意象: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带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日巧用动词营造动态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撑篙、漫溯、放歌、挥一挥,这些动词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感,给人以立体感。 文本小结 《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别的深情。 活动三联相关篇目,提思维能力 1.对比《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思想情感、抒情方式,填写下表-- 篇目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语言特色 平实、朴素。运用陈述和铺排,展示了画面样的情景,使大堰河亲切、勤劳、慈祥、善良悲惨的形象跃然纸上。 修辞手法 排比反复对比呼告 思想情感 对大堰河深深的爱、怀念与赞美,对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控诉 抒情方式 情感炽热浓烈表达直抒胸臆 再别康桥》 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比喻拟人反复顶真 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对母校的深情眷恋以及离别的哀愁。 情感温柔平和,表达含蓄委婉 2.《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在诗体形式和词句运用上有何差异性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①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不押韵,但多节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节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幕。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注重诗歌章节的严整,节奏的鲜明,韵脚韵律的和谐,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②的来”;在用词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诗歌的画面感,如对“金柳”“青荇”等意象的选择。
课堂小结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 此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歌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