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57张ppt)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57张ppt)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0 11: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今流传。
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样的故事,下面请看图说出故事名称。交流1你知道类似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戎识李 世 说 新 语 刘义庆作者简介2刘义庆
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从体裁上说是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从内容上说是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这部书是“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的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两则柳絮xùyìfǒuyùn谢道韫无奕尊君在不fù 谢太傅zhòu 雪骤chà nǐ 差可拟shě 太丘舍去3正音,正确朗读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 雪4《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 雪家中的子侄辈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表凭借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 无弈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 6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是谁? 为什么称“谢太傅”?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谢安
谢朗
谢道韫(yùn)
王凝之三、问题研究①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问题天地兄子胡儿。
兄女(无奕女)。“寒雪日”。家里。“内”“谢太傅、儿女”文章主旨:讲东晋谢家子弟咏雪,讲论文义的事,赞扬了谢道韫的文才。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5翻译下列句子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9“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这是个比喻句,本体是大团大团的雪花。从文中“俄而雪骤”可以得知。首先,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其次,柳絮轻盈,漫天飞舞,与雪花相似,取喻柳絮,十分传神。再次,柳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柳絮是春天才会见到的,事实上是在暗示春天就要来临,给人想象和美感。一般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此 “咏絮才”成为典故,谢道韫被称为才女。 “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在哪?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
比较接近。(形似)10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 比喻吗?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韩愈 :白雪却嫌春色暖,故穿庭树作飞花。
金圣叹:六出飞花处处飘,漫山遍野尽琼瑶。
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1 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你认为作者赞赏哪个呢? 作者虽没表态,却在文章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有力的暗示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7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雪:《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雪中送炭 程门立雪 雪上加霜
像鹅毛,像蒲公英的种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 参燕山雪花大如席
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毛 泽 东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友太丘友元方家君君家君尊君尊君君君 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他走后那人才到。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嬉戏自学检测二(8分钟)“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等待丢下,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拉回头看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就感到惭愧补充字义:时:当时。
戏:玩耍,戏弄。
信:信用。
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相: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怒:生气。
“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君:对别人的敬称,“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您父亲”。
家君: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我父亲”。《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的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家门。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自学指导三(4分钟) 1、从文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元方反驳客人的话好在何处?一 言简意赅,语言简洁,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言而无信,骂人父是无礼。原因结果,十分清楚。
二 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言辞,不失身份,也不过火。自学检测三(10分钟)1、从文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性格率真。(正直勇敢、据理力争)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陈太丘:守时。
友人:无信无礼。知书达理,聪敏过人。
不卑不亢,明白事理。
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对待“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有两种看法:
一是并非失礼,原因是元方年仅7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于千里之外。
二是确有失礼之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的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可以看出友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否”?表现的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言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陈太丘与友期》结构层次:本小说以对话为主。
一 对话背景(第一句):
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二 对话内容(2、3、4句):
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三 对话结果(5句):
友人惭引,元方不顾。《陈太丘与友期》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标志性语句有哪些?时间顺序。
期日中、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聪颖机智,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正直。教 师 总 结: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
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
诚信的重要。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
绝于史,广为流传。而作为我们学生,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摆正立场,重信守诺,把诚实守信的美德发扬光大!
这两则都写的是魏晋时期聪明智慧的孩子的故事。《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陈太丘,
他将会对陈太丘说什么呢?《世说新语》两则7、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 ——莎士比亚   
  言不信者,行不果。   ?????????????????????????? ——墨子   真诚到永远。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中外名人讲“诚信”古今异义: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子侄辈的人。
去:今义:到,前往。 古义:离开。
顾:今义:照顾,顾客。古义:回头看。
拟:今义:打算,仿照。古义:相比。
戏:今义:戏剧,杂技。古义:玩耍,戏弄。
引:今义:引用。 古义:拉。
委:今义:任,派。 古义:丢下,舍弃。
太丘舍去:舍己救人,舍生忘死。
与人期行:行云流水,行尸走肉。
入门不顾: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古今异义儿女:(今)子女。(古)子侄辈的人。
戏:(今)戏剧,杂技(古)玩耍,戏弄。
去:(今)到。 (古)离开。
引:(今)引用。 (古)拉。
顾:(今)照顾,顾客。 (古)回头看。
拟:(今)打算、仿照。 (古)相比。
期:(今)预定的时日,日期(古)约定。
文义:(今)文章意思.(古)诗文。
因:(今)因为。 (古)凭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 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 “家君” ,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拓展阅读与初一学生共勉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
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