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光明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5课石壕吏(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光明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5课石壕吏(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0 12: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石 壕 吏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杜甫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解词翻译思考讨论归纳小结课堂练习作 业朗 读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作者介绍上页下页写作背景《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下页上页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 上页下页读准下列字音: 吏: l ì 逾:y ú
邺:yè 戍: shù
咽: yè 妪 : yù
泣:q ì石壕吏(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下页上页石壕吏杜 甫投:投宿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抓人。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逾:越过走:跑,逃跑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观看情况。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一何:多么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前:上前戍:防守(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书:信新: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苟且活着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活着的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裙:泛指衣服(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老妪:老妇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随你们一起回营去。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晨做饭。犹得:还能够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绝:消失,停止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 甫(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登:登程解词翻译(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下页上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想一想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有吏夜捉人想一想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捉人想一想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老妇哭啼的情景?呼 怒 啼 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想一想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诗人是怎样知道的?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听妇前致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高抬贵手。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什么?
叙事诗。《木兰诗》
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
1段: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差吏捉人。交代了与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烘托紧张气氛。
2段:写捉人的经过,展示一个饱受战祸蹂躏的家庭的悲剧。
前6句:诉三子从军,二子战死,说明战争惨烈;中4句:诉家无壮男,非老即小,且度日艰难,说明老妇家境困难;末4句:诉老妇为保全家自请服役。
3段:交代事情的结果,暗示老妇被捉。说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作用。
突出捕吏的凶残和老妇的令人哀怜。
哪些诗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急应河阳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叙述了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人也未能幸免的故事,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分析下列词语的意境
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急应河阳役 独与老翁别
夜:表现捕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人惊骇
看:表现老妇机警,为老翁出逃作掩护。
急: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庭脱离危险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紧急。
独:老妇被捉,儿媳不得出面,只有与逃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的凄惨景象。天明――告辞――结局:暮――投宿――开端:夜――住宿――发展:高潮:线索:诗人的行踪时间顺序有吏夜捉人听妇前致辞请从吏夜归独与老翁别夜久表演者:武雨晴
钱鹏宇
黄伸伸石壕吏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和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憎恶 从诗题上看,应主要写捕吏,但诗却正面写老妇,对捕吏则从侧面表现,其凶残不言而喻。这种独特的构思,也表现诗人的心理矛盾,他一向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平定战乱,事关国家命运,人民理应作出牺牲。因此,诗人在对人民的不幸表示同情的同时,对统治阶级的爪牙给予了含蓄的揭露。这首诗歌的题目是《石壕吏》,而内容却只有两处提到捕吏,请谈谈你的理解。主题:通过记叙差役夜闯民宅强行捉人服役的过程,反映了安史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残暴行经的极度憎恨。这是我的舞台,
秀出我的风采!结束语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2018年11月25日教师寄语: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课堂练习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写法,
作用是 。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一层: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第二层:
第三层: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对比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下页上页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对话练习:
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县吏便扑了进去,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怕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交给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处境是够让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来博取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呢!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养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去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也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修辞对偶拟人夸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反复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作业布置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