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自主学习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
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
思想解放
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于1978年12月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
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
新确立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
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
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3.拨乱反正。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__________的工作在全
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恢复________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冤假错案
刘少奇
指导思想
轻松达标
1.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大讨论,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
放运动。这场大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 ) 。
B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
C.思想解放问题 D.改革开放问题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确定党和国
家工作中心是( ) 。
C
A.阶级斗争 B.土地改革 C.经济建设 D.拨乱反正
3.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会议是( ) 。
C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 ) 。
A
A.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结束
C.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实现了转移
5.[2023年浙江台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
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
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召开了( ) 。
C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
6.[2022年山东泰安] 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开启第三阶
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
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由中共中央批准平
反的冤假错案达30多件,对全国300多万名干
部的冤假错案进行了纠正,为47万多名被错
误处理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使数以千万
计的无辜受累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摘编自卓泽渊《40年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材料一的文章发表后在当时引起了什么反响?
[答案] 反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深
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在材料二平反的冤假错案中,哪一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最大的冤案?
[答案] 冤案: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两则材料的联系。
[答案] 联系: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思想解放潮
流的发展,促使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中
的“左”的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
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邹长青《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一切不
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哪一事件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材料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答案] 事件: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①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路线;②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改革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
[答案] 实质:提高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
式。伟大意义: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考链接
1.[2023年山东临沂] 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
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
C
A.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2023年山东枣庄]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
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
的是( ) 。
D
A.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3.[2023年内蒙古赤峰] (节选改编)弘扬中国精神,创新中国发展,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 以1949年为节点……几十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
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答案]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1978
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
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
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共29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自主学习
1.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
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2.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
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新征程。
1.中国梦宏伟蓝图。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
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一百年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______、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20
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
“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
面从严治党”。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
协调、______、开放、共享的________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创新
绿色
新发展
3.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
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进入新时代,
我国全面贯彻____________,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
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
实施“__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
___________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_________进程。
综合国力
新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
4.开启新征程。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
举行。__________________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年11月,中共
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2022年,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紧密团结在以___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轻松达标
1.2013—2014年,中共中央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调在推进党风
廉政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反腐败斗争。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的( ) 。
C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2.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
A
A.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B.要全面深化改革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
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这主要得
益于( ) 。
B
A.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指引
B.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4.下列会议中,召开于2022年,并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是
( ) 。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5.[2023年江苏苏州] 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中国高铁不断
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中亚峰会的顺利举
行。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B.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6.[2022年黑龙江大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
一个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你认为这些梦想能够成真的主要原
因是( ) 。
C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图1 上海自贸区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图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
式
材料二 今天下午17:58,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
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这是
北京继2008年奥运会后,第二次与奥运结缘,北京将成为第一座既举办
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人民网(2015年7月31日)
(1)材料一中,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共
同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一特点?
[答案] 特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能够举办奥运会等国际盛会的主要原因。
你由此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主要原因: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认识: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使中国在主办国际盛会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
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
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3月17日)
材料二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11月9日)
(1)根据材料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由。
[答案] 理由:①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探索、总
结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走出来的;②这条
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当
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哪一奋斗目标?
[答案] 内容: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考链接
1.[2022年广西桂林] 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
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
D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2.[2022年广西贺州] (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
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我
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
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
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谈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 重要作用: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
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启
示: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中国梦终将
会实现等。(言之有理即可)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共2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1.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______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__开发区建立。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_________________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上海浦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
__________;1985年,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闽南三角地区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相继开放______、______等沿江城市,
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之
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重庆
武汉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
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世界贸易
经济全球化
轻松达标
1.“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 。
D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2.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
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 。
A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浦东开发区
3.1990年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
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
C
A.实行改革开放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了浦东开发区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
际市场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体制带来挑战。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的( ) 。
D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5.[2023年贵州贵阳]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
C
A.开国大典 B.祖国统一 C.改革开放 D.钢铁长城
6.[2022年湖北恩施]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
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
A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我国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1992年,我国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
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
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
——美国《时代》周刊(1979年元旦)
材料二 右图是1981年和2016年中国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原材
料等)和工业制品的比例和出口总额情况。
(1)材料一中,“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是指中国的哪一项举措?结
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打开国门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举措: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2)根据材料二分析“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的举措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答案] 变化:我国工业制品的产量和出口总额不断上升。
能力提升
设立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
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
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
的。” (见右图)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
理也是知识。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1)深圳何时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同时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城市?
[答案] 时间:1980年。城市:珠海、汕头、厦门。
(2)结合以上材料,以深圳的发展史实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
确的”。
[答案] 说明: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设立经济特
区在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3)你从深圳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认识:①要坚持对外开放;②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等。
(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链接
1.[2022年湖南常德]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
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
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我国( ) 。
D
A.开放五口(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23年四川宜宾] (节选)城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深圳原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周围都是农田,人口2.3万人,
面积只有2.9平方公里,道路不足3公里。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后,政府
平均每年完成基建投资比1978年增长了50.8倍,其中利用外资占24.3%。
经过6年的建设,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居住面积增加2.6倍,
居全国前列;城市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呈现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雏形。深圳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创造出著
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编自《深圳经济特区年鉴1985》等
依据材料,指出深圳城市发展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 成果:人口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形成现代化
城市、创造出“深圳速度”。原因: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并坚持对外开放。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共2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主学习
1.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明
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
持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
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______人们的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解放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至中共十九大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
__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
十八大上,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
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中共二十大。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
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实现____________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个百年
轻松达标
1.邓小平在某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
会议是( ) 。
A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
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 。
C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 ) 。
C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将科学
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
D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5.[2022年山西]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关于中国要
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
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
C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6.[2023年湖南株洲]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
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
D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
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
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以上材料均出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和
“富起来”的相关事件。
[答案] 事件:“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富起来”:实行改革开放。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案] 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提
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
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任保秋《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春)
(1)材料一中,邓小平在哪一次大会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写出这条
道路的名称。
[答案] 大会:中共十二大。名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的南
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答案] 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影响:①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
想;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③对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中考链接
1.[2023年四川宜宾] 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
(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 。
C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
2.[2022年广西梧州]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番话的主要目
的是( ) 。
D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解放人们的思想
3.[2023年江苏连云港] (节选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压迫下,中国逐步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从
被动型现代化(清朝末期现代化的开启)到自主型现代化(民国时期局
部现代化的形成),最后到全面型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
化的发展),实现了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断飞跃。其中,全面型现代化大
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
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
——摘编自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取
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 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
乱反正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的推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系列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历史伟人和人民群众的努力等。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共2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自主学习
1.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
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3.认识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______
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逐
步在全国推开。这一制度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______
_______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
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
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生产力
乡镇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__________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单一
的公有制经济变为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扩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________,实行以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_。
经济体制
公有制
自主权
按劳分配
企业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
_________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是同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就是要使_____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市场
轻松达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实
施首先开始于( ) 。
B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沿海地区
2.“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
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这一标语宣传的内容反映( ) 。
D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4年后,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这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D
A.实行包干到户 B.加强城市建设 C.发展乡镇企业 D.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 ) 。
B
A.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2023年四川成都] 2023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建设新
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以此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续写45年前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里的“伟大创造”是指( ) 。
C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农业集体化
C.生产责任制 D.西部大开发
6.[2023年山东济宁]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
革首先在□□展开。”材料中的“□□”应为( ) 。
A
A.农村 B.城市 C.国企 D.深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
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
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见下图。
《福建日报》刊发的《请给我们“松绑”》呼吁书
注:1984年3月,《福建日报》刊登了福建55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
经理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放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企业管理方面当时的经济模式存在的弊端。
[答案] 弊端:①企业缺乏自主权;②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内容
及作用。
[答案] 内容:①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②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③实行经营责任制等。作用:①大大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②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
领导层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
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
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
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
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中,中国最早的改革从哪一省份开始?当时改革的内容是
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答案] 省份:安徽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①与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②农业生产增长率和农民收入大
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列举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
经历了的改革阶段。
[答案] 阶段: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
革;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考链接
1.[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
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
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
D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023年山东临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
府应该( ) 。
D
A.努力发挥决定性作用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3.[2023年湖南岳阳]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
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
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
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试写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的做法。材料中的“发动机”是指什么?
[答案] 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发动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共3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构建、单元练习
知识构建
单元练习3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
是针对( ) 。
D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
C.“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中国共产党召开
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
史性的转折。其中,70年代召开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A
3.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得到平反的
国家领导人是( ) 。
A
A.刘少奇 B.周恩来 C.彭德怀 D.聂荣臻
4.“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
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以上材料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对农民的作用是( ) 。
C
A.促进农业生产大丰收 B.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
5.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
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以上材料说明改
革开放的目的是( ) 。
D
A.提高综合国力 B.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C.设立经济特区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下图是小李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的变化图。这一变化图可以用
于研究( ) 。
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
A.农村改革 B.对外开放 C.城市改革 D.科技创新
A
7.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国民经
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这次会议提出
了( ) 。
B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8.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既是机遇也是
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开始于中国( ) 。
B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经济特区 D.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
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这些数据可以佐证我国
( ) 。
D
A.“一带一路”建设成就 B.加快对外开放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经济高速发展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旗帜鲜明地指出要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
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因此,邓小平提出了( ) 。
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做了
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报告的是( ) 。
B
A.邓小平 B.习近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2.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 。
C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3.以下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体
现了新发展理念的( ) 。
A
图1 国产大型客机C919
图2 中国“天眼”
图3 量子科学实验卫
星“墨子号”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14.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我国有能力举
办这些国际盛会的主要原因是( ) 。
C
A.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C.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5.《上海证券报》指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
比升至第四……未来人民币在国际中支付、投资、储备作用不断增强。
这段材料体现出我国( ) 。
D
A.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C.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D.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6.以下是摘自2023年3月16日04版的《人民日报》的资料。资料的内容
说明中国共产党( ) 。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 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 署。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
“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
作”。
B
A.发展经济 B.重视民生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深化改革
二、非选择题
17.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改革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图1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 《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图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流行的顺口溜
材料三 下面是1978—202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 397 133.6
1990年 7 662.1 686.3
2000年 24 915.8 2 282.1
2017年 109 331.7 13 432.4
2021年 147 013.4 18 930.9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1)材料一中,图1的文章引发了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请写出图2会
议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联?
[答案] 问题:真理标准问题。决策: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
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材料二中,“大包干”做法后来形成哪一项制度在全国推广?根据
材料三写出这项制度的作用。
[答案]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3)结合以上历史事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认识:①解放思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②改革是强国之路等。
(言之有理即可)
18.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24万
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已与曾经差距无比巨大的香港相当。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5月21日)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
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
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三 我国1980—1992年对外开放格局如下表所示。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①、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②、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答案] 表现: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原因: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
(2)材料二中,“特区”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哪一项政策?根据材料归纳
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答案] 政策:改革开放。作用: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②有利于培养人才,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3)正确填写材料三中①②内容。并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内容:①珠海;②长江三角洲。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9.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
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
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中央文献出版社《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
事:……三是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四是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推进并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1)材料一中,适合我国的“正确道路”被称为什么道路?它起源于哪
一次会议?
[答案]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根据材料二,正确填写①②的内容,并给时间轴拟定一个合适的
标题。
[答案] 内容: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根据材料三,从其中一个角度归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取得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
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
不断跃上新台阶。【示例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不断推进。中共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完成对应的习题
谢谢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