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5: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在历史上,比干因劝谏昏庸的商纣王而被挖心,临死前,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诠释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勇气,责任与担当。
解题
《谏太宗十思疏》
劝谏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
是本文的内容,即十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是一种古文体,属于奏议类
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
关于“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是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
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
辨析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隐微不显。
知人论世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人,谥号文贞。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魏征为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后为太子李建成侧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此后渐为太宗信任,历任重臣,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在他从政期间,前后劝谏两百多次,奏疏长达数十万言,以“犯颜直谏”闻名于世,其大部分谏章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文本学习
1.听课文朗诵,试着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
2.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请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
段落大意
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道理。
第三段:指出具体做法,即“十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1.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以“固本思源”为喻,比喻立论)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行文脉络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浚:疏通水道。
3.德义:德行和道义。
4.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5.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第一段文言知识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
2.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3.休:喜庆,福禄。
4.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第一段文言知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比喻
排比
正面
反面
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比喻论证,形象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魏征所说的德义具体是指什么 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比喻
排比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
2.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3.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4.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盖,表示推断。
5.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
第二段文言知识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2.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3.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察。
4.振:同“震”,威吓。
5.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6.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第二段文言知识
1、第二段从哪些角度做了分析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
从历史现象、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正反对比论证了“积德义”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对比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
2.作:建造,兴建。
3.谦冲:谦虚。
4.牧:养。
5.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
6.下:居于……之下。
7.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第三段文言知识
8.敬:慎。
9.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10.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11.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弘,光大。兹,这,此。
2.惠:仁爱,宽厚。
3.信者:诚信的人。
4.效:献出。
5.豫游:出游,游乐。
6.养:颐养。
7.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8. 劳:使……疲劳。
第三段文言知识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想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治国
平天下
知足知止,不纵物欲
谦虚自牧,戒骄戒躁
游乐有节,善始善终
虚心纳谏,远佞黜恶
喜怒有度,赏罚分明
3.听从善言
1.宏九德
2.选拔任用人才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垂拱
而治
不仅是对“十思”的总结,而且是魏征描绘出的“十思”后的美好境界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人尽其才,为国效力——重用贤才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实际效果
总结“十思”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魏征为什么能够说服太宗?
②态度谦恭诚挚,语言委婉得体。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极尽忠诚。
③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
①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写作特点
1.学习本文论证说理的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多样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思考:本文有哪些语句有引用?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1、居域中之大
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载舟覆舟
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见可欲
语出《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知足,知止
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
多样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5、谦冲而自牧
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6、三驱
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
7.宏兹九德
语出《尚书.皋陶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作用:言之有据,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还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
多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喻巧而理至。——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多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结合《劝学》体会比喻的作用。
喻体 本体
多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结合《劝学》体会比喻的作用。
喻体 本体
木长须固本,流远须浚源 国安须积德义
胡越 隔绝、疏远
…… ……
作用:化抽象为形象,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使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多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殷忧而道著,
善始者实繁,
取之而有余,
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一正一反,对比论述,阐明了“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的原因。
功成而德衰
克终者盖寡
守之而不足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语言特点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骈散结合,多用排比和对偶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的讽谏思路
他向唐太宗进谏“十思”,并非马上就单刀直入,而是先运用形象的比喻,哲理式的说明,引出劝谏的意图:君王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继而结合具体史实,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潜在的危险所在,振聋发聩;
最后在水到渠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十思”,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政治理想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先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为对方接受。
本文作为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的劝谏之文,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代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建议。
拓展探究
对个人而言,你觉得“十思”有什么积极意义?
勤俭朴素
“满招损,谦受益”
加强自我修养
虚心接受他们意见和建议
有原则
……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古代优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庙堂,时时牵挂国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拳拳之心。
精神品格
课堂小结
写作特点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精神品格:勇于担当
《谏太宗十思疏》答疑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
【问题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
【答案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目的连词,来。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
【参考答案】B
【问题二】
下列各句中,标红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答案解析】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B
【问题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全文的理解及背诵熟练程度
【答案解析】(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思路引领】1.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2.联系上下文
3.筛选合乎题意的句子
【问题四】
对下列标红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谦虚)
②虽董之以严刑(懂得,知道)
B.①简能而任之(选拔)
②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恶人)
C.①则纵情以傲物(人)
②能克终者盖寡(克制)
D.①夫在殷忧(深)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真心,真诚)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文言知识的把握
【答案解析】A项,②督察。
C项,②能够。
D项,②确实,的确。
【参考答案】B
【问题五】
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词语古今异义的把握。
【答案解析】D.满溢:古今义都指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A.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B.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参考答案】D
【问题六】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常常为“太宗”。
B.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人民(的力量)。人,本应写作“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写作“人”。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把握。
【答案解析】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指统治者以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
【参考答案】C
【问题七】
下列句子中标红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做事就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能从容应对。
B.我们要懂得载舟覆舟的道理,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C.我们如果不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就应该择善而从。D.有多少帝王挥汗如雨,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垂拱而治,但最终都无法阻挡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中成语含义的把握。
【答案解析】A.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B.载舟覆舟:(水)能承托着船,也能使船翻沉。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C.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D.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与语境中的“挥汗如雨”“励精图治”等矛盾。
【参考答案】D
【问题八】
下列对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B.“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其他的谦称还有:“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舍”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C.“域中”指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D. “九德”,九种优良的品德。语出《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案解析】A 项,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而不是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参考答案】A
【问题九】
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董之以严刑 树之以桑
B.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不若鸡犬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把握。
【答案解析】A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B项的“哉”,前一个表反问语气,后一个表肯定语气;C项的“所”,前一个是代词,代动词“加”涉及的对象,后一个“所”与“为”共同表被动;D项的“则”前一个是“就”,后一个作“是”讲。
【参考答案】A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