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14文言文二则之《学弈》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学弈》是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文言文二则》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全国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徒弟下棋,一人专心致志最终学有所成,一人三心二意最终学无所获。最后,文章指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也就是说:学习靠的是态度,与智力无关。这个故事选自《孟子·告子》,这本书记录的是孟子与告子的言论和观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背诵课文。
2.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
3.初步体会孟子阐明观点的方法,激发辩论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古文大意,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了解孟子如何阐明观点与运用事例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字导入,聚焦学习。(课前交流)
(课件出示:甲骨文“ ”)学生猜字,(板书:学 )聊“学习”。(出示:学习的好坏,与 有关。)
二、熟读古文,孟子古文我来读。(15分钟)
1.请学生朗读单元页上的内容,并畅谈发现。(如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2.(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进入孟子大讲堂,第一讲:
孟子古文我来读
4.大家交流《预习单》第2题——多音字定音和小古文断句。
5.发现规律:因义定音、因义断句。
6.教师节奏处理示范及朗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创设情景,反复朗读古文。
三、品读古文——我向孟子学方法。(20分钟)
进入第二讲:
孟子方法我来学
(一)找观点
1.学生找出孟子的观点,并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与《自相矛盾》对比学习,理解生字——“弗”的意思,学习词语“弗若”。进一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3.填空说明观点。(出示:学习的好坏,与 无关。 )
4.有观点,还需要事例,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师徒三人。
(二)识师徒
1.这是位怎样的老师?请学生找出来,读出节奏与重音。(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理解“弈秋”“通国”“善弈”。
3.这是怎样的徒弟?(板书:一人 专心致志 一人 三心二意)
4.情境创设,理解与反复朗读“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
5.结合《学习单》,理解古文中的“之”的意思。
6.两人学弈的结果是什么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让学生分别扮演孟子、弈秋、二徒弟朗读。总结:古文可读出节奏、重音、情感。
(三)学方法
1.学生观察板书,寻找孟子的行文方法。(板书:方法)
预设:
①找典型。弈秋是全国最有名的围棋高手。
②抓对比。两名徒弟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形成对比。
③用关联。这个事例存在因果关系,事例与观点紧密关联。
2.小组巩固学习。谁愿意读一读要求:
在示意图的引导下,小组分工完成以下任务:
1.背诵古文:正确、流利地背诵古文。
2.翻译古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四、学用古文,孟子观点我来辩。(5分钟)
第三讲:
孟子观点我来辩
1.如果你是告子,你会从老师的故事中明白哪些道理?
2.假如这次的告子,观点又与孟子不同,他会怎么辩论呢?请小组讨论,再交流。
3.课后作业,辩论孟子。
休闲级——搜一搜:选定与《学弈》不同的观点,从古代或现代搜集相关事例证明你的观点。
挑战级——写一写:运用你收集到的事例,仿写《学弈》,表达不同的观点。
温馨提示:提前预习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会对你很有帮助哦!
4.孟子课堂,下课。
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