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1953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某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 80 多个藏粟的窖穴,窖穴里残存了大量粟的化石,还发现有少量破碎的彩陶。据此推测他们发掘的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 80 多个藏粟的窖穴”“残存了大量粟的化石”“破碎的彩陶”,结合所学分析:
A:元谋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还不会种植粟,排除A项。
B:山顶洞人遗址,以采集渔猎为生,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项。
C:半坡遗址,会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故选C项。
D: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半坡遗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半坡遗址的相关史实。
2.马戛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A.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学习西方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答案】A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福康安产生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跟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关,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A是正确的选项;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很快沦陷,因此,1931 年东北大学迁往北平;1937 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北京,东北大学迁往开封;1938年6月6日,日军进占开封,因此,1938年,东北大学迁往四川。由此可见,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与抗日战争有关,C项正确;
A项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
B项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
D项开始于194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阅读如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运动 D.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知图中E-F点,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导致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因此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
一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5.公元前224年,拜占庭人斐罗写下《世界七大奇迹》一书,其中位于古希腊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 )
A.宙斯像 B.摩索拉斯陵墓
C.太阳神巨像 D.亚历山大灯塔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希腊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摩索拉斯陵墓 ,位于土耳其,不符合题意;
C. 太阳神巨像 ,不是位于古希腊奥林匹亚神庙中 ,不符合题意;
D. 亚历山大灯塔 ,位于埃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6.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帝国主义识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D项正确;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排除A项;
成员国社会性质是相同的,排除B项;
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1368)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 史纲》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摘编自[清]爱新觉罗 ·昭裢《啸亭杂录》
材料三:阅读下列图片。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答案】(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 权威, 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
化。
(3)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的政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故答案为: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政治、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界大战。”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用了试验性疗法。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 “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分)
(2)材料二中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它给苏联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材料中所述内容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的启示。(2分)
【答案】(1)新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事件: 经济大危机。
(2)模式: 苏联模式。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或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相似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4)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维护战后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一“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根据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根据材料三“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用了试验性疗法。”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或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斯大林模式具有高度集中性,政府高度干预国家经济。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相似之处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故答案为:
(1)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事件:经济大危机。
(2)模式:苏联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或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相似:国家干预经济。
(4)启示: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1953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某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 80 多个藏粟的窖穴,窖穴里残存了大量粟的化石,还发现有少量破碎的彩陶。据此推测他们发掘的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马戛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A.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学习西方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3.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4.阅读如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运动 D.经济体制改革
5.公元前224年,拜占庭人斐罗写下《世界七大奇迹》一书,其中位于古希腊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 )
A.宙斯像 B.摩索拉斯陵墓
C.太阳神巨像 D.亚历山大灯塔
6.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1368)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 史纲》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摘编自[清]爱新觉罗 ·昭裢《啸亭杂录》
材料三:阅读下列图片。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界大战。”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用了试验性疗法。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 “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分)
(2)材料二中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它给苏联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材料中所述内容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的启示。(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