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核心素养
1.了解伟人及作品创作背景,积累相关常识;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
构形式;
3.学习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关键语段对
于表现人物品质,体现其精神的作用;
4.体味科学家、爱国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
献精神及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
的结构形式;
2.品味关键语段,学习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3.体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感
悟爱国情怀。
情境创设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
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
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
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
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
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
丽之花。”
情境任务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同学们勇担
历史使命,爱华中学特举办一期关于“走
进科学家之邓稼先”宣传活动。七(1)
班同学负责制作活动展板。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国士无双
伟人之英明
画外音
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和
平,邓稼先呕心沥血,带领团队造出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荒
漠戈壁上响起一声声“惊雷”,让世界
又一次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看视频
评人物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小平
评人物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
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
他那样义无反顾
——黄大年
评人物
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
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杨振宁
亮名片-请同学们展示设计的人物名片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此后隐姓埋名二十八载。
1964年,①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1967年,②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1971年,③ 杨振宁 回国,挚友相见。
1986年7月,因病逝世。去世前一个月,身份解密,其不凡成
就始为人知。
1999年,被追授④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说作者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
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
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创作背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和邓稼先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留美期间二人曾住同一宿舍,
朝夕共处。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纪
念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
缅怀好友,写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传记。
文学常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既可为别人作传,也可以
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事为主;
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
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可能会渗透作者的情感、想象或推断。
文学常识
传 ①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
记 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
的 动范围等。
文
体 ②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
特
点 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
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活动二:百年巨匠
伟人之印象
1、读一读,写一写
元勋( x ū n ) 奠基( d i à n ) 选聘( p ì n ) 谣言( y á o )
背诵( s ò n g ) 昼夜( z h ò u ) 昆仑( l ú n ) 挚友( z h ì )
可歌可泣( q ì ) 鲜为人知( x i ǎ n ) 至死不懈( x i è )
鞠躬尽瘁( c u ì ) 当之无愧( k u ì ) 家喻户晓( y ù )
锋芒毕露( l ù ) 妇孺皆知( r ú )
2.找一找,说一说
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文章在结构形式
上有一点不同,请你找一找。
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
①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④民族感情?友情?
②“两弹”元勋 ⑤“我不能走”
③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⑥永恒的骄傲
研读标题
这六个小标题是不是毫无联系呢?请你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及
作用。
文章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
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等六个看上去似乎没有联系,事实上
却紧紧围绕“献身祖国”这样一条情感线索来排列的小标题,从
而将整篇文章连在了一起。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
每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解读标题
请你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标题,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1: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
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样巨大的背景下
推出邓稼先,足以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解读标题
请你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标题,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2: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
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
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
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3.理一理,画一画
小组合作: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画出思维导图。
①从“任人宰割” ②“两弹” 元勋 ③邓稼先与奥
到“站起来了” 本海默
介绍伟人,突出核
百年屈辱, 贡献 对比人物,赞
引出英雄 奉献精神
叙述友情, 致电夫人,总
民族骄傲 驻守戈壁,矢志不渝 体评价
④民族感情?友情? ⑤“我不能走” ⑥永恒的骄傲
活动三:感动中国
伟人之星光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
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1.小组合作
读课文时,我们总会被文中的一些语句中的词语所感动,请你
找一找,品一品。
示例:①“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刻画出了
邓稼先学成归来、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②“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竟能”表现出邓稼先极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③“我
不能走”一句也特别感人, “不能”起强调作用,既展现他坚定的信
念,又体现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2.交流展示
任选一位“两弹一星”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
资料包: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
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
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
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
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示例1 于敏
示例2 钱学森
示例3 孙家栋
课堂小结
本文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
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卓越的、令人肃然起
敬,又亲切可近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第二课时
导入设计
伟人名言
1、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2、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
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
国,选择核事业。
活动四:鞠躬尽瘁
伟人之品格
活动四:鞠躬尽瘁,伟人之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这是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
请你用“邓稼先是一位 的 。”
完成对人物的评价。
1.速写伟人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
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
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
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
进水平。
1.速写伟人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
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
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速写伟人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
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
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通过这些贡献和困难,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成 就 原子弹、氢弹,促进核武器发展
病痛折磨 自然环境恶劣
困 难
科研条件落后 政治环境不稳定
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
科学家。
2.对比伟人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
细节,比较两者的不同。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真诚坦白,从
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文革”时,别人不能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他却能够。奥本海默则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常
常在别人做报告的时候,打断别人的报告。
2.对比伟人
作者为什么要将他们进行对比?
课文通过对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和邓稼先“忠厚平
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性格和为人的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了邓稼先的高尚品德,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的奉
献精神,突出了像邓稼先一样的科学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的
卓越贡献。
2.对比伟人
通过对比,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
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感悟伟人
找出文中的几处引文,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第一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
阴则闻!”
3.感悟伟人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作用:
“这段引文出自《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怆的景象,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渲染古罗布泊荒无人
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衬托了
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表明中国核武
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也含蓄地将研
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
3.感悟伟人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3.感悟伟人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
情感:
结尾引用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正是邓稼先一生的写
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同时也呼应第一部分,把邓
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表达了对邓稼先
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3.感悟伟人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
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三处: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
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
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
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3.感悟伟人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
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
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
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
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
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是对邓稼先的高
度评价。
3.感悟伟人
通过引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
样的邓稼先?
邓稼先是一位不畏艰辛,具
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
的爱国者。
人物小结
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
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是一位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
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不畏艰
辛,具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爱国者。
活动五:中国脊梁
伟人之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
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1.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提示:手法、句式、语言风格。
(1)运用修辞手法
①对比;如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对比。
②引用;第二部分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
③排比;第一部分2~5段,第三部分第3段,第六部分所引述的
话。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1.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2)灵活多变的句式
①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
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
第3段等。
②长短句交错;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句式
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长短句交错,形成参差错落美。
1.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3)语言平实,饱含深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
将作者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
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流露出对朋友
的深情。
2.品读数字
再读第二部分,尝试为邓稼先写一个小传。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就读小学和中学, 1945年毕
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
位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
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
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
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后邓稼先
继续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至1986
年3月,邓稼先做了两次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因病逝世。
1.品味语言
在一连串貌似枯燥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
形象。此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经不再是标签式的概括,而是真实具
体可感的。
课堂小结
面对优厚的物质条件,他选择拒绝,以毅然决然回国
书写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面对祖国落后的国防,他选择迎
难而上,以戈壁滩28年隐姓埋名的坚守,书写他对使命与
责任的担当;面对疾病与危险,他选择舍弃小我,以无私
奉献的精神,书写对祖国的赤子丹心!
布置作业
微写作: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展板写一首诗歌或一
段话,作为对英雄人物——邓稼先的总结评价。
要求:围绕人物主要事件,评价人物品格、精神,
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优美。
示例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少年时期邓稼先遭遇国破
家亡的危难,萌发了爱国情怀;青年时代四处艰难求学游历,坚定了
报国信念;中晚年时期为研制核武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民族留下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人先、坚毅
执着的科学精神,他把有限的生命谱写在无垠的苍穹。无愧于伟大的
祖国,无愧于昂扬的时代,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智慧与生命,铸
就了一座英雄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奋勇前行!
示例2
致邓稼先 共和国的崛起
放弃优厚待遇回国 有你“两弹”元勋的功劳
是你毅然的选择 你忠厚,你平实
坚守在核武器制造研究的第一线 你真诚,你坦白
是你执着的信念 你勇敢,你坚定
蓬断草枯的沙漠中 你严谨,你无私
有你坚定的身影 你是新中国的引领者
零下三十多度的戈壁滩上 是戈壁滩上的一抹翠色
有你跋涉的脚步 是沙漠中的一泓甘泉
身染重病的床头 是中华儿女的旗帜
有你不放弃的痴心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语文”,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共61张PPT)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邓稼先
核心素养
1.了解伟人及作品创作背景,积累相关常识;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构形式;
3.学习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关键语段对于表现人物品质,体现其精神的作用;
4.体味科学家、爱国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及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构形式;
2.品味关键语段,学习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3.体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感悟爱国情怀。
情境创设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情境任务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同学们勇担历史使命,爱华中学特举办一期关于“走进科学家之邓稼先”宣传活动。七(1)班同学负责制作活动展板。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国士无双
伟人之英明
画外音
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和平,邓稼先呕心沥血,带领团队造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荒漠戈壁上响起一声声“惊雷”,让世界又一次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看视频
评人物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小平
评人物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黄大年
评人物
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杨振宁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亮名片-请同学们展示设计的人物名片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杨振宁
两弹一星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此后隐姓埋名二十八载。
1964年,① 。
1967年,② 。
1971年,③ 回国,挚友相见。
1986年7月,因病逝世。去世前一个月,身份解密,其不凡成就始为人知。
1999年,被追授④ 功勋奖章。
说作者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创作背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留美期间二人曾住同一宿舍,朝夕共处。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缅怀好友,写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既可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事为主;
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可能会渗透作者的情感、想象或推断。
文学常识
①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文学常识
②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传记的文体特点
活动二:百年巨匠伟人之印象
1、读一读,写一写
元勋( )
背诵( )
奠基( )
选聘( )
谣言( )
昼夜( )
昆仑( )
挚友( )
可歌可泣( )
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锋芒毕露( )
当之无愧( )
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 )
xūn
diàn
pìn
yáo
sòng
zhòu
lún
zhì
qì
xiǎn
xiè
cuì
kuì
yù
lù
rú
2.找一找,说一说
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一点不同,请你找一找。
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
①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②“两弹”元勋
④民族感情?友情?
③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⑤“我不能走”
⑥永恒的骄傲
研读标题
这六个小标题是不是毫无联系呢?请你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及作用。
文章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等六个看上去似乎没有联系,事实上却紧紧围绕“献身祖国”这样一条情感线索来排列的小标题,从而将整篇文章连在了一起。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每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解读标题
请你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标题,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1: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样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足以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解读标题
请你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标题,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2: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3.理一理,画一画
小组合作: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画出思维导图。
①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②“两弹” 元勋
③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百年屈辱,
引出英雄
介绍伟人,突出核贡献
对比人物,赞奉献精神
叙述友情,
民族骄傲
驻守戈壁,矢志不渝
致电夫人,总体评价
④民族感情?友情?
⑤“我不能走”
⑥永恒的骄傲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活动三:感动中国伟人之星光
读课文时,我们总会被文中的一些语句中的词语所感动,请你找一找,品一品。
1.小组合作
示例:①“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刻画出了邓稼先学成归来、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②“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竟能”表现出邓稼先极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③“我不能走”一句也特别感人, “不能”起强调作用,既展现他坚定的信念,又体现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任选一位“两弹一星”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
2.交流展示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资料包:
示例1 于敏
示例2 钱学森
示例3 孙家栋
本文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卓越的、令人肃然起敬,又亲切可近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导入设计
伟人名言
2、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活动四:鞠躬尽瘁伟人之品格
活动四:鞠躬尽瘁,伟人之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这是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
请你用“邓稼先是一位 的 。”完成对人物的评价。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1.速写伟人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1.速写伟人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1.速写伟人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通过这些贡献和困难,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成 就
困 难
原子弹、氢弹,促进核武器发展
病痛折磨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比较两者的不同。
2.对比伟人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文革”时,别人不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他却能够。奥本海默则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常常在别人做报告的时候,打断别人的报告。
作者为什么要将他们进行对比?
2.对比伟人
课文通过对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和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性格和为人的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高尚品德,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的奉献精神,突出了像邓稼先一样的科学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通过对比,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对比伟人
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找出文中的几处引文,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3.感悟伟人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第一处: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感悟伟人
“这段引文出自《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怆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渲染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衬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
作用: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感悟伟人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第二处: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感悟伟人
结尾引用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正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同时也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情感: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感悟伟人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第三处: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感悟伟人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
理解:
3.感悟伟人
通过引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邓稼先是一位不畏艰辛,具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爱国者。
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是一位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不畏艰辛,具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爱国者。
人物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活动五:中国脊梁伟人之精神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提示:手法、句式、语言风格。
1.品味语言
(1)运用修辞手法
①对比;如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对比。
②引用;第二部分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
③排比;第一部分2~5段,第三部分第3段,第六部分所引述的话。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1.品味语言
(2)灵活多变的句式
①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
②长短句交错;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长短句交错,形成参差错落美。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1.品味语言
(3)语言平实,饱含深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
再读第二部分,尝试为邓稼先写一个小传。
2.品读数字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就读小学和中学, 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后邓稼先继续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至1986年3月,邓稼先做了两次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因病逝世。
在一连串貌似枯燥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品味语言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此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不再是标签式的概括,而是真实具体可感的。
面对优厚的物质条件,他选择拒绝,以毅然决然回国书写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面对祖国落后的国防,他选择迎难而上,以戈壁滩28年隐姓埋名的坚守,书写他对使命与责任的担当;面对疾病与危险,他选择舍弃小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对祖国的赤子丹心!
课堂小结
微写作: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展板写一首诗歌或一段话,作为对英雄人物——邓稼先的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要求:围绕人物主要事件,评价人物品格、精神,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优美。
示例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少年时期邓稼先遭遇国破家亡的危难,萌发了爱国情怀;青年时代四处艰难求学游历,坚定了报国信念;中晚年时期为研制核武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民族留下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他把有限的生命谱写在无垠的苍穹。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昂扬的时代,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智慧与生命,铸就了一座英雄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示例2
致邓稼先
放弃优厚待遇回国
是你毅然的选择
坚守在核武器制造研究的第一线
是你执着的信念
蓬断草枯的沙漠中
有你坚定的身影
零下三十多度的戈壁滩上
有你跋涉的脚步
身染重病的床头
有你不放弃的痴心
共和国的崛起
有你“两弹”元勋的功劳
你忠厚,你平实
你真诚,你坦白
你勇敢,你坚定
你严谨,你无私
你是新中国的引领者
是戈壁滩上的一抹翠色
是沙漠中的一泓甘泉
是中华儿女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语文”,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松鼠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课题 把有限的生命谱写在无垠的苍穹——邓稼先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颇具时代性的经典篇目,文体为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个人魅力,文中蕴含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文化背景。
教学目标 1.了解伟人及作品创作背景,积累相关常识;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构形式; 3.学习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关键语段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品质,体现其精神的作用;4.体味科学家、爱国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及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构形式;品味关键语段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品质,体现其精神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语段,学习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体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感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同学们勇担历史使命,爱华中学特举办一期关于“走进科学家之邓稼先”宣传活动。七(1)班同学负责制作活动展板。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国士无双,伟人之英名
1.伟人名片
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和平,邓稼先呕心沥血,带领团队造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荒漠戈壁上响起一声声“惊雷”,让世界又一次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播放视频】
【评价人物】
邓小平评: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黄大年评: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杨振宁评:
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展示名片】
2. 作者资料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创作背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留美期间二人曾住同一宿舍,朝夕共处。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缅怀好友,写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传记。
4.文化常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既可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事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可能会渗透作者的情感、想象或推断。
传记的文体特点主要:①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②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活动二:百年巨匠,伟人之印象
1.读一读,写一写
听读文章,读写下面的字词。
元勋(xūn) 奠(diàn )基 选聘(pìn) 谣言(yáo ) 背诵(sòng )
昼(zhòu )夜 昆仑(lún ) 挚友(zhì ) 可歌可泣(qì )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当之无愧( kuì )
家喻(yù )户晓 锋芒毕露(lù )妇孺(rú)皆知
2.找一找,说一说
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一点不同,请你找一找。
明确: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
研读标题:这六个小标题是不是毫无联系呢?请你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文章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等六个看上去似乎没有联系,事实上却紧紧围绕“献身祖国”这样一条情感线索来排列的小标题,从而将整篇文章连在了一起。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每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解读标题:请你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标题,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1: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样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足以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示例2: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3.理一理,画一画
小组合作: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画出思维导图。
活动三:感动中国,伟人之星光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1.小组合作
读课文时,我们总会被文中的一些语句中的词语所感动,请你找一找,品一品。
示例:示例:①“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刻画出了邓稼先学成归来、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②“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竟能”表现出邓稼先极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③“我不能走”一句也特别感人, “不能”起强调作用,既展现他坚定的信念,又体现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2.交流展示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的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任选一位“两弹一星”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
资料包: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课堂小结
本文以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卓越的、令人肃然起敬,又亲切可近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第二课时
导入设计
【伟人名言】
1、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2、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活动四:鞠躬尽瘁,伟人之品格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这是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
请你用“邓稼先是一位 的 。”完成对人物的评价。
1.速写伟人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
示例: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通过这些贡献和困难,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2.对比伟人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比较两者的不同。
明确: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文革”时,别人不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他却能够。奥本海默则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常常在别人做报告的时候,打断别人的报告。
作者为什么要将他们进行对比?
明确:课文通过对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和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性格和为人的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高尚品德,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的奉献精神,突出了像邓稼先一样的科学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通过对比,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感悟伟人
请找出文中的几处引文,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第一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引文出自《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怆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渲染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衬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
第二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结尾引用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正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同时也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第三处: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
通过引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明确:邓稼先是一位不畏艰辛,具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爱国者。
【人物小结】
邓稼先是一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是一位敢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难,一心只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不畏艰辛,具有奉献精神的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爱国者。
活动五:中国脊梁,伟人之精神
1.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其中的精彩之处。
提示:手法、句式、语言风格。
明确:⑴运用修辞手法
①对比
如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对比。
②引用
第二部分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
③排比
第一部分2~5段,第三部分中第3段,第六部分所引述的话。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⑵灵活多变的句式
①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
②长短句交错。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长短句交错,形成参差错落美。
⑶语言平实,饱含深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
2.品读数字
再读第二部分,尝试为邓稼先写一个小传。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就读小学和中学, 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后邓稼先继续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至1986年3月,邓稼先做了两次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因病逝世。
在一连串貌似枯燥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此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不再是标签式的概括,而是真实具体可感的。
课堂小结
面对优厚的物质条件,他选择拒绝,以毅然决然回国书写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面对祖国落后的国防,他选择迎难而上,以戈壁滩28年隐姓埋名的坚守,书写他对使命与责任的担当;面对疾病与危险,他选择舍弃小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对祖国的赤子丹心!
布置作业
微写作: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展板写一首诗歌或一段话,作为对英雄人物——邓稼先的总结评价。
要求:围绕人物主要事件,评价人物品格、精神,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优美。
示例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少年时期邓稼先遭遇国破家亡的危难,萌发了爱国情怀;青年时代四处艰难求学游历,坚定了报国信念;中晚年时期为研制核武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民族留下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他把有限的生命谱写在无垠的苍穹。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昂扬的时代,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智慧与生命,铸就了一座英雄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示例2:
④民族感情?友情?
①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②“两弹” 元勋
百年屈辱,
引出英雄
③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介绍伟人,
突出核贡献
对比人物,
赞奉献精神
叙述友情,
民族骄傲
⑤“我不能走”
驻守戈壁,
矢志不渝
致电夫人,总体评价
⑥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
原子弹、氢弹,促进核武器发展
困难
政治环境不稳定
自然环境恶劣
科研条件落后
病痛折磨
成就【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