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克
家
——
核心素养
了解闻一多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分析细节描写,领会人物品质精神,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
饱含激情的语言;
感悟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革命精
神。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难 点
梳理文章写作脉 品味本文富有诗
络,了解文章结构严 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谨的特点;领会人物 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
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境创设
为了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精神,
红烛中学向全校学生征集能反映闻一多先
生精神品质的文章。七年级一班特推选臧
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作为推荐篇目。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参加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回
家途中,当闻一多和闻立鹤父子快走到西仓坡宿舍时,国民党特
务朝父子俩开了枪。闻一多头中三枪,胸部、左腕也连被击中。
他右手下意识地抱着头,身子一软倒下去。鲜血从身上喷泉般地
涌出,染红了土地……
十米外,几个彪形大汉继续射击,有几个还走上前踢了几脚。
一个特务恶狠狠地对立鹤说:“我不打死你,留着你报仇。”
—— 闻黎明《闻一多传》
先生印象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1905年,进入绵葛轩
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
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
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
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
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
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先生作品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
《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
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
诗人。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
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
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
人”,他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推进了新诗
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他的诗具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
式,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
创作背景
本文是臧克家纪念恩师闻一多写的
一篇散文,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
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
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
后恢复原题目。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
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
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听读课文,校正字音
梳头(shū) 抱歉(qiàn) 秩序(zhì) 深宵(xiāo)
伴侣( lǚ ) 小楷(kǎi)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迭起(dié) 澎湃(péng pài ) 锲而不舍(qiè)
目不窥园(kuī) 沥尽心血(lì) 心不在焉(yān) 大无畏(wèi)
辨析词语,选词填空
词语 潜心贯注 全神贯注
相同 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 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
异处
中钻研,程度更深。 中在一点上。
袁隆平潜心贯注研究
杂交水稻,为解决世 语文课,同学们全神
示例
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 贯注,认真听讲。
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观察下面两篇文章的标题,你会发现本文的题目在形式上
有何不同呢?
A.《邓稼先》 B.《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本文的题目采用了双标题
正标题 说与做
副标题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闻一多先生 写作对象、饱含情感
说和做、言行片段 写作内容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小结
在形式上,本文的题目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简明扼
要地介绍了文章“说”和“做”两方面的内容,且两部分内
容呈并列关系;副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闻一多,记
录的是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先生”一词则表现出作者对闻
一多的尊敬。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总领句
“人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第1段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也不一定说。” 第2段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过渡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
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第7段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 第8段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总结句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
的革命烈士。第17段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第18段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的几重“身份”?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请依据闻一多先生的“多重身份”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1-6段 作为学者的说和做
言论与行动
7-9段 过渡 完全一致
10-18段 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19-20段 总结形象,高度评价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作者将“作为学者的说和做”安排在前,而将“作为革命
家的说和做”安排在后,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作为学者重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做”,做了也不说的
特点;而作为革命家的他是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才“说”,并
且“说”得慷慨淋漓。先写他“做”,再写他“说”,和开头
起笔“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
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相照应,也更能体现他是“口的巨
人”“行的高标”,并且可以把“说”的后果与结尾处升华人
物精神品质联系起来,构思精巧细致。
课堂小结
请你用一段话对本文的结构安排进行总结。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总领全文,
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其“学
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表现其“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之间用7、8段的过渡句来
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探寻事迹
为了进一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同学们需要积累其感人事
迹,请你为大家介绍相关事件。
作为学者和诗人 作为革命家
> 研究《唐诗杂论》 >起稿政治宣传单
> 写成《楚辞校补》 >在群众大会演讲
> 写作《古典新义》 >参加游行示威
隔空对话
小组合作
分别找出能反映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身
份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探究这些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
神品质的(书写)。
提示:探究角度——描写手法、修辞手法、重点字词。
隔空对话
任务分配
1名同学扮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朗读语
学者
(1-4组) 句;1名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
精神品质的)。
1名同学扮演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朗读
革命家
语句;其他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
(5-8组)
先生精神品质的)。
学
者
组 示例1
开头两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
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
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画外音)
学 示例2
者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
组 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
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
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
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
白了四壁”。
这段话先用几个四字短语概述闻一多研究唐诗的状态,然后通过细节描
写,从凌乱的头发、杂乱的书桌、忘记吃饭、通宵研究四个方面具体描述闻
一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研究唐诗的状态。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桌
上物品拟人化,以书桌的凌乱、无暇顾及整理,衬托了闻一多先生钻刻苦钻
研的精神。 (画外音)
学
者 示例3
组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的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
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通过细节描写,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将小楷密密麻麻的状
态比作群蚁排衙,描写出闻一多
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画
外音)
学
者 示例4
组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
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
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
“古典新义”迈进了。
“十年”“一部”将闻一多校补楚辞的时间漫长与工作
艰辛一笔带过。“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一个“又”
字,简略而传神地勾勒出一个把学术融进生命、研究一刻不
停的学者形象。(画外音)
学
者
组 小结
本文采用繁简结合的写法,
塑造潜心贯注的学者形象。前半
部分,通过描写闻一多研究唐诗、
校补楚辞、考察“古典新义”等
事件,塑造了其“不动不响,无
声无闻”的学者形象。
革
命 示例1
者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组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引用信中的一句话,采用特写的方式把闻一多作为革命
家主动担当、敢作敢为的品质表现出来。“请传观”三个字,
简简单单却掷地有声,不仅是“做”,而且要大声“说”,
这是担当,更是无畏。(画外音)
革
命
示例2
者 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
组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
来!你们站出来!”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革
命精神。(画外音)
革
命
示例3
者 在情况危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
组
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极为简洁。“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八个字写出闻一多的大义凛然、不畏生死的潇洒姿态,
生动传神。(画外音)
革
命
小结
者
组 本文又采用简笔特写,塑造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
象。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起草政治传单、群众
大会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事件,以简笔特写的
艺术方法,塑造了闻一多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象,语
言简洁,表意精准。
臧克家是一位诗人,本文是他纪念恩
师闻一多写的一篇散文,情感饱满,语言优
美,独具特色。
深情的称呼和评价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
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
生?从字面意思来看,指比自己先出
生的人或比自己年长之人,后用来指
称年长有学问的人或有德行的长辈。
深情的称呼和评价
读读下面对闻一多的称呼和评价的句子,说说作者对闻一
多称呼最多的是哪一种?它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
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
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
美之情。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
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指闻一多在
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
出他的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
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将深宵灯火比喻成“伴侣”,刻画出闻一多先生在灯光的照耀
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的情景。“漂白了四壁”出自闻
一多先生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
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
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
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
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运用四字词语,
凝练准确地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
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
用心极专极深。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试着将它们改写成诗,体会其中饱
含的情感。
饭,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
寸阴、分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
行的高标。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饭,
几乎是忘了吃,
“口的巨人”强调他为正义、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民主 、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 夜间睡得很少,
标”强调闻一多的言行一致、勇 为了研究,
敢无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 他惜寸阴、分阴。
闻一多先生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 他,
的赞美之情。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凝练的四字词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它们的效果。
诗兴不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四字词语的大量
沥尽心血 无暇及此 凌乱不堪 众物腾怨 使用,增添了文章的
心不在焉 精神食粮 深宵灯火 不动不响 典雅气质。四字词语
无声无闻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的连用,音韵铿锵,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更形成一种激烈昂扬
警报迭起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的节奏感与气势。
声震天地 生死关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
课堂小结
诗人臧克家,用诗化的语言回忆
了恩师的言行片断,记述了闻一多先
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字
里行间,充溢着对恩师的赞叹和敬仰。
布置作业
搜集整理闻一多先生名言
为他写一段人物评价辞。
闻一多先生名言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静夜》
人物评价词
你是口的巨人,替民呼喊讲个痛快;你是行之高标,斥敌
游行做得大勇;你钻探古代典籍,为救济民族开文化药方;你
痛斥独裁政府,为争取自由做革命先锋。
从缄口不言到大声疾呼,由一个学者转变为一个斗士,身
份虽变,但有一种精神一直流淌在闻一多血液里,那就是爱国,
这也是中国文人最硬核的民族底色。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课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人臧克家所写的一篇怀念闻一多先生的文章,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3.分析细节描写,领会人物品质精神,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4.感悟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领会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为了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精神,红烛中学向全校学生征集能反映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文章。七年级一班特推选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为推荐篇目。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绘伟人背景
1.先生印象
播放影视剧中闻一多演讲的视频,投影下面的材料: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参加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回家途中,当闻一多和闻立鹤父子快走到西仓坡宿舍时,国民党特务朝父子俩开了枪。闻一多头中三枪,胸部、左腕也连被击中。他右手下意识地抱着头,身子一软倒下去。鲜血从身上喷泉般地涌出,染红了土地……
十米外,几个彪形大汉继续射击,有几个还走上前踢了几脚。一个特务恶狠狠地对立鹤说:“我不打死你,留着你报仇。”
-----闻黎明《闻一多传》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2. 作者简介
过渡:闻一多:“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他的诗具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
3.创作背景
本文是臧克家纪念恩师闻一多写的一篇散文,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活动二:明伟人身份
1.听读课文,校正字音
梳头 抱歉( qiàn ) 秩(zhì )序 深宵(xiāo ) 伴侣 小楷(kǎi )
硕( shuò )果 卓( zhuó )越 迭( dié )起 澎湃(péng pài )
大无畏 锲( qiè )而不舍 目不窥( kuī )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2.辨析词语,选词填空
词 潜心贯注 全神贯注
同 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 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例
袁隆平潜心贯注研究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语文课,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3.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过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1)观察下面两篇文章的标题,你会发现本文的题目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呢?
A.《邓稼先》 B.《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明确:本文的题目采用了双标题。
正标题:说与做
副标题: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闻一多先生——写作对象、饱含情感
说和做、言行片段——写作内容
小结:在形式上,本文的题目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章“说”和“做”两方面的内容,且两部分内容呈并列关系;副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闻一多,记录的是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先生”一词则表现出作者对闻一多的尊敬。
4.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1)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总领句:“人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第1段)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也不一定说。”(第2段)
过渡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第7段)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第8段)
总结句: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第17段)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第18段)
(2)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的几重“身份”?
明确:学者、诗人、革命家。
(3)请依据闻一多先生的“多重身份”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明确:
(4)结构安排:作者将“作为学者的说和做”安排在前,而将“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安排在后,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明确:作为学者重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做”,做了也不说的特点;而作为革命家的他是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才“说”,并且“说”得慷慨淋漓。先写他“做”,再写他“说”,和开头起笔“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相照应,也更能体现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并且可以把“说”的后果与结尾处升华人物精神品质联系起来,构思精巧细致。
课堂小结
请你用一段话对本文的结构安排进行总结。
明确:本文的结构安排是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其“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其“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之间用7、8段的过渡句来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第二课时
活动三:画伟人形象
1.探寻事迹
(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展示)
为了进一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同学们需要积累其感人事迹,请你为大家介绍相关事件。
2.隔空对话
【情境活动】
小组合作,分别找出能反映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身份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探究这些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书写)。
提示:探究角度——描写手法、修辞手法、重点字词。
学者(1-4组):1名同学扮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朗读语句;1名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
革命家(5-8组):1名同学扮演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朗读语句;其他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
学者组:
示例1:开头两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画外音)
示例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这段话先用几个四字短语概述闻一多研究唐诗的状态,然后通过细节描写,从凌乱的头发、杂乱的书桌、忘记吃饭、通宵研究四个方面具体描述闻一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研究唐诗的状态。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桌上物品拟人化,以书桌的凌乱、无暇顾及整理,衬托了闻一多先生钻刻苦钻研的精神。(画外音)
示例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的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通过细节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楷密密麻麻的状态比作群蚁排衙,描写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画外音)
示例4:“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 “十年”“一部”将闻一多校补楚辞的时间漫长与工作艰辛一笔带过。“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一个“又”字,简略而传神地勾勒出一个把学术融进生命、研究一刻不停的学者形象。(画外音)
小结:本文采用繁简结合的写法,塑造潜心贯注的学者形象。文章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闻一多研究唐诗、校补楚辞、考察“古典新义”等事件,塑造了其“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学者形象。
革命家组:
示例1: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引用信中的一句话,采用特写的方式把闻一多作为革命家主动担当、敢作敢为的品质表现出来。“请传观”三个字,简简单单却掷地有声,不仅是“做”,而且要大声“说”,这是担当,更是无畏。(画外音)
示例2: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画外音)
示例3:在情况危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极为简洁。“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八个字写出闻一多的大义凛然、不畏生死的潇洒姿态,生动传神。(画外音)
小结:本文又采用简笔特写,塑造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象。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事件,以简笔特写的艺术方法,塑造了闻一多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象,语言简洁,表意精准。
活动四:品作品语言
臧克家是一位诗人,本文是他纪念恩师闻一多写的一篇散文,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独具特色。
1.深情的称呼和评价
过渡: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生?从字面意思来看,指比自己先出生的人或比自己年长之人,后用来指称年长有学问的人或有德行的长辈。
读读下面对闻一多的称呼和评价的句子,说说作者对闻一多称呼最多的是哪一种?它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明确:对闻一多称呼最多的是“先生”二字。以“先生”二字称呼闻一多,饱含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尊崇与敬仰。
2.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③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将深宵灯火比喻成“伴侣”,刻画出闻一多先生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的情景。“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先生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运用四字词语,凝练准确地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用心极专极深。
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试着将它们改写成诗,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
示例:
饭,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饭,
几乎是忘了吃,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明确: “口的巨人”强调他为正义、民主 、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强调闻一多的言行一致、勇敢无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3.凝练的四字词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它们的效果。
明确:诗兴不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无暇及此 凌乱不堪 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 精神食粮 深宵灯火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生死关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
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文章的典雅气质。四字词语的连用,音韵铿锵,更形成一种激烈昂扬的节奏感与气势。
课堂小结
诗人臧克家,用诗化的语言回忆了恩师的言行片断,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恩师的赞叹和敬仰。
布置作业
搜集整理闻一多先生的名言,为他写一段人物评价辞。
示例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静夜》
从缄口不言到大声疾呼,由一个学者转变为一个斗士,身份虽变,但有一种精神一直流淌在闻一多血液里,那就是爱国,这也是中国文人最硬核的民族底色。
示例2: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示例3:
你是口的巨人,替民呼喊讲个痛快;你是行之高标,斥敌游行做得大勇;你钻探古代典籍,为救济民族开文化药方;你痛斥独裁政府,为争取自由做革命先锋。
7-9段
10-18段
作为学者的说和做。
过渡
1-6段
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19-20段
总结形象,高度评价。
作为学者和诗人
作为革命家
研究《唐诗杂论》
写成《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宣传单
在群众大会演讲
参加游行示威(共53张PPT)
说
和
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核心素养
了解闻一多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分析细节描写,领会人物品质精神,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感悟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 点
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领会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重 点
情境创设
为了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精神,红烛中学向全校学生征集能反映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文章。七年级一班特推选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为推荐篇目。
壹
第 一 课 时
活动一
绘伟人背景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参加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回家途中,当闻一多和闻立鹤父子快走到西仓坡宿舍时,国民党特务朝父子俩开了枪。闻一多头中三枪,胸部、左腕也连被击中。他右手下意识地抱着头,身子一软倒下去。鲜血从身上喷泉般地涌出,染红了土地……
十米外,几个彪形大汉继续射击,有几个还走上前踢了几脚。一个特务恶狠狠地对立鹤说:“我不打死你,留着你报仇。”
—— 闻黎明《闻一多传》
先生印象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先生作品
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闻一多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
人”,他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他的诗具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
本文是臧克家纪念恩师闻一多写的一篇散文,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创作背景
贰
明伟人身份
活动二
(shū)
(qiàn)
(zhì)
(xiāo)
( lǚ )
(kǎi)
(shuò)
(zhuó)
(dié)
(péng pài )
(qiè)
(kuī)
(lì)
(yān)
(wèi)
梳头
秩序
深宵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大无畏
抱歉
伴侣
心不在焉
听读课文,校正字音
潜心贯注
全神贯注
词语
相同
异处
示例
辨析词语,选词填空
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袁隆平潜心贯注研究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语文课,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观察下面两篇文章的标题,你会发现本文的题目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呢?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A.《邓稼先》
B.《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本文的题目采用了双标题
说与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正标题
副标题
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闻一多先生
说和做、言行片段
写作对象、饱含情感
写作内容
小结
解读标题,整体感知
在形式上,本文的题目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章“说”和“做”两方面的内容,且两部分内容呈并列关系;副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闻一多,记录的是闻一多的言行片段,“先生”一词则表现出作者对闻一多的尊敬。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人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也不一定说。”
总领句
第1段
第2段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过渡句
第7段
第8段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速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总结句
第17段
第18段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的几重“身份”?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学者
诗人
革命家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1-6段
7-9段
10-18段
19-20段
作为学者的说和做
过渡
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总结形象,高度评价
言论与行动
完全一致
请依据闻一多先生的“多重身份”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作者将“作为学者的说和做”安排在前,而将“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安排在后,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梳理文章,理清结构
作为学者重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做”,做了也不说的特点;而作为革命家的他是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才“说”,并且“说”得慷慨淋漓。先写他“做”,再写他“说”,和开头起笔“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相照应,也更能体现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并且可以把“说”的后果与结尾处升华人物精神品质联系起来,构思精巧细致。
请你用一段话对本文的结构安排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其“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其“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之间用7、8段的过渡句来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叁
画伟人形象
第 二 课 时
活动三
探寻事迹
为了进一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同学们需要积累其感人事迹,请你为大家介绍相关事件。
研究《唐诗杂论》
写成《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
>
>
起稿政治宣传单
在群众大会演讲
参加游行示威
>
>
>
作为学者和诗人
作为革命家
隔空对话
小组合作
分别找出能反映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身份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探究这些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书写)。
提示:探究角度——描写手法、修辞手法、重点字词。
隔空对话
任务分配
1名同学扮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朗读语句;1名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
1名同学扮演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朗读语句;其他同学朗读画外音(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先生精神品质的)。
学者(1-4组)
革命家(5-8组)
学者组
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画外音)
开头两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示例1
这段话先用几个四字短语概述闻一多研究唐诗的状态,然后通过细节描写,从凌乱的头发、杂乱的书桌、忘记吃饭、通宵研究四个方面具体描述闻一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研究唐诗的状态。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桌上物品拟人化,以书桌的凌乱、无暇顾及整理,衬托了闻一多先生钻刻苦钻研的精神。 (画外音)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示例2
学者组
学者组
通过细节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楷密密麻麻的状态比作群蚁排衙,描写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画外音)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的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示例3
学者组
“十年”“一部”将闻一多校补楚辞的时间漫长与工作艰辛一笔带过。“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一个“又”字,简略而传神地勾勒出一个把学术融进生命、研究一刻不停的学者形象。(画外音)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示例4
学者组
本文采用繁简结合的写法,塑造潜心贯注的学者形象。前半部分,通过描写闻一多研究唐诗、校补楚辞、考察“古典新义”等事件,塑造了其“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学者形象。
小结
革命者组
引用信中的一句话,采用特写的方式把闻一多作为革命家主动担当、敢作敢为的品质表现出来。“请传观”三个字,简简单单却掷地有声,不仅是“做”,而且要大声“说”,这是担当,更是无畏。(画外音)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示例1
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示例2
革命者组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画外音)
在情况危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示例3
革命者组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极为简洁。“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八个字写出闻一多的大义凛然、不畏生死的潇洒姿态,生动传神。(画外音)
革命者组
本文又采用简笔特写,塑造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象。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事件,以简笔特写的艺术方法,塑造了闻一多大勇无畏的革命家形象,语言简洁,表意精准。
小结
肆
品作品语言
活动四
臧克家是一位诗人,本文是他纪念恩师闻一多写的一篇散文,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独具特色。
深情的称呼和评价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生?从字面意思来看,指比自己先出生的人或比自己年长之人,后用来指称年长有学问的人或有德行的长辈。
深情的称呼和评价
读读下面对闻一多的称呼和评价的句子,说说作者对闻一多称呼最多的是哪一种?它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对闻一多称呼最多的是“先生”二字。以“先生”二字称呼闻一多,饱含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尊崇与敬仰。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将深宵灯火比喻成“伴侣”,刻画出闻一多先生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的情景。“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先生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优美如诗的句子,能引发我们的丰富感受和思考,试揣摩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运用四字词语,凝练准确地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用心极专极深。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试着将它们改写成诗,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
饭,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口的巨人”强调他为正义、民主 、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强调闻一多的言行一致、勇敢无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饭,
几乎是忘了吃,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凝练的四字词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它们的效果。
诗兴不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无暇及此 凌乱不堪 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 精神食粮 深宵灯火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生死关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
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文章的典雅气质。四字词语的连用,音韵铿锵,更形成一种激烈昂扬的节奏感与气势。
课堂小结
诗人臧克家,用诗化的语言回忆了恩师的言行片断,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恩师的赞叹和敬仰。
搜集整理闻一多先生名言
为他写一段人物评价辞。
布置作业
闻一多先生名言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静夜》
人物评价词
你是口的巨人,替民呼喊讲个痛快;你是行之高标,斥敌游行做得大勇;你钻探古代典籍,为救济民族开文化药方;你痛斥独裁政府,为争取自由做革命先锋。
从缄口不言到大声疾呼,由一个学者转变为一个斗士,身份虽变,但有一种精神一直流淌在闻一多血液里,那就是爱国,这也是中国文人最硬核的民族底色。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