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7: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上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习作,它是一篇想象类习作训练,以时空穿越为素材,创设了符合五年级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喜好倾向的习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对二十年后家乡所发生的巨变展开多元联想,多侧重于小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及热爱家乡情感的激发。教材着重强调以列提纲的形式引领学生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整合写作素材,突出畅想二十年后家乡变化的写作主题。于五年级小学生而言,本单元主题习作中的列提纲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的语文习作方法。因此,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应予以重点落实。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视频、听录音、看画面的方式,对二十年后家乡更美好的变化展开联想,形成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并树立起长大后积极建设家乡的理想抱负。
2.初次尝试在写作之前编写习作提纲,构思谋划习作内容、结构与段落,提升语言思维能力与写作顺序安排能力。
3.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分段论述二十年后家乡的种种变化,合理运用“对比中有巨变,场景中有体验,独特中有乡情”的方法安排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重点。
4.尝试通过写具体的人、事、景、物等内容变化,将热爱家乡、对美好家乡未来的展望等情感寓于写作之中。
5.联系已有作文评改经验,进行互评、互改与自改。
【教学重难点】
写作前根据习作主题“二十年后的家乡”列出习作提纲;根据习作提纲,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分段叙述,并将写作重点写具体;放飞想象,向好的方面联想家乡的美好未来。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整理与当地城市、乡镇、山村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有关的图像与信息,以供习作情境创设。
学生:用以下(表1)采访表,在课前采访家长关于家乡二十年前在交通、街道、建筑、购物方式等多方面的情况,并与家乡现如今的情况对比,了解二十年间家乡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再现,唤醒兴趣,放飞想象
(一)俯瞰家乡美景,激活情感情绪
1.看照片猜地名。在多媒体电教设备中呈现本地具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图像与照片,如城市公园、大型商场、景区、学校、学生家庭所在小区……以学生熟悉的家乡风景吸引学生注意,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提问:“以上照片和图像是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你们去过吗?你们认为家乡哪里最美?”促进学生表达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点燃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旧照片猜地名。同样在多媒体电教设备中呈现二十年前本地标志性建筑物所在地的图像和照片,引导学生猜测照片所对应的家乡现在的景色。以简单的猜谜游戏,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学生屡次猜错为切入点,引出习作主题:“二十年来,家乡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竟让人认不出来。那么再过二十年,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到二十年后的家乡看一看吧!”
(二)发现家乡变化,激起展望兴趣
师:在二十年间,家乡除了景物变化还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根据你们课前的采访表,说说二十年前与今天的家乡有什么不同。
生1:今天的家乡与二十年前的家乡相比在交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二十年前的家乡只有公交车,没有地铁或出租车。今天,我们家乡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并且轻轨、地铁、公交车上都有空调,出行十分方便。
生2:我发现二十年前的家乡没有外卖,人们不想做饭时,只能去外面的饭店吃饭。而今天,只要点几下手机就能让外卖送到家。
生3:二十年前,爸爸、妈妈要买东西,需要到多个商店,而今天,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
生4:我发现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好的变化。二十年前,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如今已经变成“臭水沟”了!
……
师:大家竟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家乡的变化,真是厉害!那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你们想要家乡变得更好、更美丽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大胆联想二十年后家乡的美好未来吧!
(设计意图:以二十年前的家乡景色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联系课前采访的经验,表达自己对二十年来家乡变化的感受,为学生畅谈二十年后家乡的美好未来提供支架。)
二、开放思维,自主审题,把握立意
(一)想象方法指引,打开联想天窗
师:作为时空穿越者的我们,是看到家乡变化的直接见证人。那么,二十年后,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巨变?这些巨变是什么导致的呢?
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1:观察二十年前与今天家乡的变化,我发现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是引起家乡变化的主要原因。二十年后,想必家乡也会因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发生更大的变化。
组2:我们也认为科技是改变生活的钥匙。无论是购物、通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因科技而改变的。
……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科技是引发家乡巨变的关键,那么你们是否可以围绕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四个方面,展望家乡未来的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由“人、事、景、物”四个字引领的思维导图(图1),促进学生多元想象,思考科技给人们、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四个方面的变化,既能保证学生想象的合理性,也能发散学生语文想象思维,为学生编写习作提纲,进行分段叙述作铺垫。)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重点
师:相信大家已对二十年后家乡在人、事、景、物等方面将要发生的变化作出了合理想象。那么,在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中,作为时空穿越者的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变化一目了然地记录下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本次的习作提示,看看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发。
在多媒体电教设备中出示教材第62页习作提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学生默读习作提示。
生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就是“二十年后的家乡”。
生2:参考习作提示中的习作提纲,根据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想象,编写习作提纲,明确自己想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
生3:在写作时,需要分段叙述,并且要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清楚。
生4:需要根据习作提纲的例子,按照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的方式列提纲,并将在每一段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致描述出来。
生5:在写完后,需要和同学交换作文,认真读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同学的修改意见仔细修改作文。
师:同学们的审题很全面、很准确。那么,你们能根据习作提示中的习作提纲将自己想象的家乡变化列出来吗?你们觉得应当从哪些方面重点写家乡的变化?在作文中应该呈现的是家乡更先进、更美好的画面,还是其他的样子?
生:应该写家乡更美好、更先进的样子,将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写到作文当中。
(设计意图:该环节能让学生更全面与准确地把握主题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的重点和关键。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列提纲是厘清自身语文习作思路、整合习作素材、谋划写作结构的支架;分段叙述则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处理写作顺序及安排写作内容的有效方法。)
三、任务驱动,搭建支架,学列提纲
(一)读写结合理思路
师:通过阅读习作提示,可以发现列提纲的好处。在本次习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列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的提纲呢?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常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顺序,是不是与列提纲十分相似?那么,你们能不能参考习作提示中提纲的形式,列出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的习作提纲?
教师为各个小组布置参考习作提纲范例,列出本单元中两篇课文的习作提纲的读写结合任务。
师:哪个小组能说说习作提纲主要包括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要求是什么?
组1:习作提纲通常包括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四个部分。中间是作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写得具体。
组2:题目是文章的中心,需要在审清写作立意后凝练标题。本次习作是想象类命题作文,题目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其他内容都要围绕题目写。
组3:开头紧扣题目,交代清楚缘由,合理构想时空穿越理由,切换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出下文。
组4:中间是作文的主要内容,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分段描写穿越后看到的家乡变化。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小见大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关键是要将写的内容按照顺序组织起来。
组5:结尾是升华作文主旨的关键,应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和努力建设家乡的理想抱负写下来。
(二)合作讨论促写作
师:你们认为“二十年后的家乡”哪部分最难写?为什么?
各个小组围绕问题交流探讨,分享观点。自主列出写作提纲,按照写作提纲进行分段叙述。
(设计意图:该环节能让学生将从课文阅读中获得的思维导图绘制经验迁移到习作提纲的编写中,深化学生对列提纲方式的认知,促进学生自主列出符合单元主题习作要求的习作提纲,并对想象类作文展开分段叙述。)
四、互换作文,认真点评,自主修改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习作提纲与作文,相互点评作文。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实现主动反思与积极内省,并得到作文评改能力的锻炼和质疑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