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考点25寓言、童话阅读
一、寓言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
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故事表现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寓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寓言是一种比喻的故事,不论是作为某种抽象道理的说明还是对现实生活某些现象的讽刺,都是通过假托的小故事显示出来,因此它的比喻意义是十分明确的。
②具有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
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社会上某一类人的特征,深刻揭示他们的本质。
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④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
⑤故事简短有趣,耐人寻味。
二、童话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作用的文学体裁。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童话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性,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篇幅较长。
童话有以下几种类型:
拟人化童话。即把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人来写,使其拥有人的言行和情感。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超人化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出来的形象。
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蟹爪兰和仙人掌
窗台上,一盆蟹爪兰开花了。几十朵玫瑰红色的花儿,翘着花瓣,吐着金蕊,垂挂在翠绿的垂节顶端,看上去就像一柄小花伞。
她时常引得主人的夸奖:“看,咱们的蟹爪兰开得多迷人!多漂亮!”
蟹爪兰听到夸奖,得意扬扬。但是,当她看见支撑着自己的是一株仙人掌时,立刻又变得十分沮丧。
“多么丑陋的仙人掌啊!”她说,“平平扁扁的,就像个鞋底子!表皮也变黄了,还长了一身褐色的刺。主人为什么把我嫁接到仙人掌的身上呢?这可真像人们常说的:把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仙人掌听到了蟹爪兰的埋怨,便说:“美丽的蟹爪兰啊!自从主人把你嫁接在我的身上,我就时时刻刻向你输送养料,你才能生长、开花一这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啊!难道婴儿长大了,就可以忘记母亲的恩惠吗?”
“可是,”蟹爪兰嚷着说,“你太丑了!丑得我都替你害羞……”
仙人掌说:“请你看看你身旁的那盆仙人掌吧,她丑吗?”
那窗台上,放着另一盆仙人掌。她没有嫁接蟹爪兰,自己享用着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和养料,因此茎片肥厚、碧绿,还绽开着一朵朵花儿;那花儿根部是粉红色的,面上渐渐变幻成金黄色,犹如绚丽的朝霞。
“啊!”蟹爪兰又惊奇又羡慕,“原来仙人掌也能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儿!”
仙人掌说:“可是,我因为养育着、支撑着你,永远不会开花了。但我心甘情愿——哪个母亲不愿把自己的美丽,全部献给孩子呢?”
1.在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称赞——( ) 恩情——( )
吸取——( ) 好像——( )
培育——( ) 支持——( )
2.结合短文内容填空
蟹爪兰得意扬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仙人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表皮老化变黄了。
3.“这可真像人们常说的:把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蟹爪兰觉得自己会变得像牛粪一样丑陋,很害怕。
B.蟹爪兰觉得仙人掌给自己提供了养料,很感激。
C.蟹爪兰认为仙人掌像牛粪一样,太丑了,自己和仙人掌在一起,不高兴。
D.蟹爪兰觉得自己还是待在牛粪里好。
4.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回答:仙人掌是蟹爪兰的母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寓言类的阅读试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领会文章蕴含的寓意。在做寓言类阅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因此,必须先弄清楚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植物、动物等)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本文主要写的是蟹爪兰和仙人掌的故事。
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本文讲的是仙人掌对蟹爪兰的养育之恩。
3.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由于寓言故事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而,能试着分辨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和好坏。阅读本文,要从仙人掌的无私奉献中体会他人给自己的爱。
此篇阅读第1题考查的是近义词,注意答案要在短文中找。第2题考查的是对短文细节的把握,从第2~5自然段可以得出答案。第3题是句子理解题,理解句子除了要联系上下文外,还得体会句子表达的感彩。第4题是开放性的主观感悟题,结合短文讲述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夸奖 恩惠 吸收 犹如 养育 支撑
2.听到了主人夸自己迷人和漂亮把水分和养料都输送给了蟹爪兰
3.C
4.提示:回答“是”“否”均可,要围绕最后一句话,抓住仙人掌对蟹爪兰的养育之恩来答题。
典型例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荒芜了的花园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因为好朋友玫瑰死了,夜莺也好久没有飞来了,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响。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倒的草亭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每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石头上,细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
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从池岸下的石中跳出来听。
整夜悲鸣的蟋蟀也暂停了它的哭声,从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他们悉心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头上画了许多草图,计划花园中的种种布置。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统一。青蛙暗想着: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做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后来他们舍了原来的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掉,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话,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从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中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他们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起来。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头中去。
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消减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到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复曼声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花园的荒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花园来客面对花园的凄凉景象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花园来客一开始重建美丽花园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细写花园来客的讨论情况,甚至还列出A、B、C等人的具体说法,从中你能看出作者对这些花园来客是持怎样的态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童话类阅读题。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境也不是生活中所实有的。但幻想不是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夸张也不是不合逻辑地随意编造,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因此,阅读时要联系现实生活,认识作品中的人和事,进而了解作品所讲的道理或反映的问题等。
第1题考查对环境的把握,“花园的荒芜”在第1、2自然段有具体描写,可根据这两段讲述的内容,分条概括。第2题考查对细节的把握,花园来客的反应主要在第4自然段第1句话中有所体现。第3题考查对词语的把握,从第6自然段“毅然”一词可以看出来客们一开始重建花园的决心。“毅然”的意思是坚决地,毫不犹疑地。第4题主要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主要讲述了一群花园来客在面对荒芜的花园时,虽决心将其改造,但只顾争论并不行动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只说不做的人的强烈讽刺。
【答案】1.(1)花木枯萎,恶草、荆棘丛生;(2)池水已干;(3)夜莺不再来,只有蟋蟀悲鸣。
2.几乎要痛哭了。 3.毅然。 4.不赞成的、否定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从体裁来看,本文属于( )
A.童话 B.小说 C.寓言
2.给本文配一个恰当的标题( )
A.叹息 B.大人物与小人物 C.蚊子与狮子
3.文章中运用了(A.拟人 B.夸张 C.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A.外貌和动作 B.语言和动作 C.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中心。(用“______”选出正确的答案)
4.文中两次写到蚊子吹喇叭。
(1)第一次吹喇叭因为()
A.心中无底,借此鼓气。 B.藐视强敌,勇敢出击。
C.迷惑强敌,制造战机。 D.虚张声势,吓唬强敌。
(2)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
A.战斗之余,习惯吹奏。 B.战胜强敌,得意忘形。
C.鼓足勇气,准备再战。 D.嘲笑强敌,再接再厉。
5.文中这种打败大人物人却被小人物打败的原因是( )
A.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头脑灵活,机智勇敢;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B.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勇猛善战;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不可一世,疏于防范,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C.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深知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会麻痹大意,意外地被小人物打败。
D.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能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小雪花的泪
①尽管昨晚雪下得很大很大,但却轻得没有声音,好像________一样。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听人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呼唤啊!
②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了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③停留在一条小路上的一群小雪花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不一定,也许是一个去上班的叔叔。”……
④正说到这儿,只见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叔叔。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
⑤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把叔叔摔倒在地上。小雪花们得意极了!
⑥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闻了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大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直到所有门窗都打开,人们大声喊道“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⑦正当小雪花们感到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
⑧小雪花们听了大吃一惊,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
⑨盲人叔叔拄着拐棍,一步一步走远了,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
⑩a.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来……b.虽然那一句句“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c.终于,它们忍不住了,悄悄地落下了眼泪。d.望着叔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模糊的声音,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6.结合短文语境,完成下列各题。
(1)“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这里的“惊喜”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自然段强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到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A.小鸡啄米 B.小溪流水 C.小猫走路 D.小鸟飞翔
(4)第⑩自然段语句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
7.短文中,盲人叔叔的两次呼唤分别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回答。
(1)“下雪啦!下雪啦……”请写两个成语形容此时此刻叔叔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雪了!下雪了!”此时此刻,叔叔可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细读短文,想一想叔叔的哪些行为与“盲人”身份一致,用“______”画出其中一处。
9.在括号里填写反映小雪花情感变化的词语。
()——()——()——()
10.对题目“小雪花的泪”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亮了,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小雪花被一点点融化成了雪水。
B.“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可是小雪花却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C.小雪花因为误解了盲人叔叔而后悔不已,心里感到十分痛苦。
D.瑞雪兆丰年。小雪花听到人们的呼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鹰与云雀
在山丘一块突兀的岩石上,鹰与云雀相遇了。云雀招呼道:“先生,您早啊!”鹰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了它一眼,低声答了句:“你早!”
云雀说:“祝您万事如意,先生!”
鹰答道:“是啊!我是万事如意。不过,难道你不知道我是百鸟之王,我不先开口,你就不能同我讲话吗?”
云雀说:“在我看来,我们是一家人嘛。”
鹰轻蔑地瞅了它一眼,说:“谁说你我是一家人?”
云雀答道:“不过我愿意提醒您,您能飞多高,我也能飞多高;我还能歌唱,使大地其他生灵心中感到欢乐,而您却无法给他们增添什么乐趣。”
听到这话,鹰恼羞成怒地说:“什么乐趣不乐趣的!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小东西!你不过只有我爪子大小,我一下就可以把你啄得粉碎!”
云雀一下子飞到鹰背上,啄起它的羽毛来。鹰难受得要死,就拼命往天上飞,想把云雀从背上甩下去。然而却枉费心机,小云雀还是趴在鹰的背上。鹰又气又恨,最后只好又落在原先那块突兀的岩石上,诅咒时运不济,怨自己倒霉。
这时,一只乌龟爬到了鹰眼前,看到这情景,笑得前仰后合,竟翻倒过去,四脚朝天。
鹰居高临下地瞧着乌龟,说:“你这个总是贴着地面慢慢爬行的驼背!你笑什么?”
乌龟答道:“我笑你还不如一只小鸟,让小鸟把你当马骑了。”
于是鹰说道:“滚你的吧!这是我和我的小妹云雀之间的家事,不用外人管!”
11.云雀对鹰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鹰、云雀、乌龟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于云雀的招呼,鹰的回应是“睥睨了它一眼,低声答了句:‘你早!’”根据鹰的神态和语气,想一想鹰当时会想些什么?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寓言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两只棉手套
冬天的西北风刮个没完,刮到脸上,就像用小刀儿一下一下割着,真疼啊!
松鼠妈妈要生小娃娃了,可是她还没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
松鼠爸爸很着急,他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想找一个暖和的树洞。
找呀找呀,他找到了一个很大很圆的树洞。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粗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大黑熊,他赶忙走开了。
找呀找呀,他又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圆的树洞。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尖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小刺猬,他赶忙走开了。
风越刮越大了,还夹带着雪花。
松鼠妈妈蜷缩着身子,抱着圆鼓鼓的肚子,蹲在树枝上,愁得直想哭。松鼠爸爸叹了一口气,跳下大树,又为松鼠妈妈寻找生娃娃的地方去了。
他走在雪地上,这里看看,那里找找,连个草窝都找不到。他的脚都冻麻了,可根本顾不上暖暖它们。他只想快点给松鼠妈妈找个窝,好平平安安地生下小娃娃呀!
走着走着,他忽然踩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他摇摇大尾巴,把覆盖在上面的雪扫一扫,露出了一只棉手套!他知道,这一定是哪个小朋友不小心丢在这里的。他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赶忙让松鼠妈妈钻进去。不久,她就生下了五只小松鼠。
五只小松鼠一生下来就淘气极了,这里钻钻,那里拱拱。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一只住一间小房子。小松鼠们呼呼地睡大觉了。松鼠妈妈睡在娃娃们的身边,守护着他们。
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里暖和暖和,可是里面太挤了,他只好又出来,躺在手套外面,用自己蓬松的大尾巴盖在自己的身上取暖。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五只小松鼠依偎着妈妈还喊冷。松鼠爸爸就用自己的大尾巴堵在棉手套的口上,为他们挡风雪。他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
忽然,松鼠爸爸听见远处传来“吱嘎吱嘎”的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见两只踏雪鞋停在面前。他抬起头一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跟前,他一只手上戴着棉手套,另一只手光着。松鼠爸爸一看就明白了,就是这个小男孩丢了他的棉手套。真的,他是来取回他的棉手套的。
他蹲下身来,刚要伸手去拿,松鼠爸爸说:“谢谢你的棉手套。”
小男孩却说:“我该谢谢你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松鼠爸爸说,“我该谢谢你。你看,我的五只小松鼠和他们的妈妈,正躲在你的棉手套里哪!要不,他们真会冻死的。”
“你怎么不进去呢?”小男孩问。
“里面太挤了,我在外面给他们挡风雪。”松鼠爸爸很自豪地说。
这时候,小男孩发现松鼠爸爸全身盖满了雪花。
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棉手套,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转过身去,不声不响地走了。
松鼠妈妈和她的五只小松鼠,探出头来想谢谢他,只见他已踩着厚厚的大雪,“吱嘎吱嘎”地走远了。松鼠爸爸说:“好好保存这两只棉手套,明年春天天暖了送还给他。”
五只小松鼠望着小男孩远去的背影一齐喊着:“我们长大了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
15.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
16.这则童话想象奇特。文中最有想象力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句子中,“毫不犹豫”显现了小男孩__________的品质,而“不声不响”则突出了他__________的品质。
这时候,小男孩发现松鼠爸爸全身盖满了雪花。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棉手套,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转过身去,不声不响地走了。
18.写一写下面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冬天的西北风刮个没完,刮到脸上,就像用小刀儿一下一下割着,真疼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怎么应对松鼠爸爸的感谢呢?请把要说的话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男孩却说:“我该谢谢你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里面太挤了,我在外面给他们挡风雪。’松鼠爸爸很自豪地说。”为什么松鼠爸爸很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五只小松鼠望着小男孩远去的背影一齐喊着:‘我们长大了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作者结尾这样写想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玫瑰树根
①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②那里有黝(yǒu)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③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④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他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⑤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膊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嫩;你离开以后,我就到地下深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⑥细流并不相信,但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⑦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伸部分。
⑧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呀?
⑨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⑩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感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比喻,它们的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①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③自然段中,若将“据说”两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④自然段中,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⑤自然段中,面对细流的傲慢,树根为什么那么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填在结尾横线处的一句话应是( )
A.天哪,这怎么可能呢?……
B.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这么美丽的花朵!……
C.天哪,难道我错了?……
D.看来,树根是个诚实的人哪!……
27.下列说法与本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 )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又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B.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地显示他存在的价值。
C.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敬,但他的一生也实在太可惜了。
参考答案
1. C 2. C
3.A B 4.①.B②.B 5.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体的判断。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文体。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明显不属于小说。而寓言与童话的区别在于寓言短小精悍,说理性强;童话篇幅较长,不一定会讲述一个道理,有时只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2题详解】
考查写标题的能力。
标题是最能体现文章内容或中心的词或短语。此篇寓言主要讲述的是蚊子与狮子间的故事,揭示了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道理。C项最合适。
【3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别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能力。
文章通篇将蚊子拟人化,主要通过对蚊子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揭示中心。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描写蚊子向狮子的进攻,写它“吹着喇叭”冲过去,表现了它此时的绝对信心和勇敢无畏。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这时的它完全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完成此题,首先要理解这篇寓言说的道理,再结合内容分析。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可以看出蚊子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它自有它的一套战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它在战胜狮子后,不注意身边潜在的其他危险,轻敌,最终被小小的蜘蛛吃了。
6.(1)人们看到雪景后,情不自禁地呼唤:“啊,下雪啦!”
(2)雪很厚,所有的雪花都满怀着希望。
(3)C
(4)d b c a
7.①.心花怒放、欣喜若狂。②.示例一:瑞雪兆丰年,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示例二:多好的孩子啊,她们在雪地里一定更美。
8.示例一: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示例二: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闻了闻,又尝了尝……
9.①.期待②.气愤③.得意④.难过 10. C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与段落的理解。
(1)“惊喜”指又惊讶又喜欢。结合文章可知这里指小雪花给人们带去的喜悦。
(2)第②自然段讲树、房子、路都被雪覆盖了,实际上是为了强调雪下得大、厚,为了说明小雪花们都满怀希望。
(3)雪花落下是悄无声息的,与小猫走路声音很轻符合。
(4)结合语境可按“看背影难过、听了呼声想哭、终于落泪、泪一滴一滴往下落”排列。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1)此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盲人叔叔是第一个发现下雪了的人,此时的他心情是激动的,他渴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下雪了,所以可填“心花怒放、迫不及待、欣喜若狂”等词语。
(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揣摩,可以从叔叔对来年的希望、对孩子的关爱和自己看不到雪花的些许失落去分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细节的把握。
分别从第④、⑥自然段中的“拄了一根拐棍”“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闻了闻,又尝了尝”等细节及最开始没有发现下雪,摔倒后才发现下雪等都可以看出这是位盲人叔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情感把握。
全文以小雪花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小雪花先是期待给人们一个惊喜,然后气愤第一个人没有发现它们,于是它们得意地让叔叔摔了一跤,最后发现叔叔是个盲人,小雪花为自己的行为而难过。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标题是对文章内容反映。通读全文可知,小雪花是因为让盲人叔叔摔了跤心里后悔难过才落下了眼泪。
11.起初是比较恭敬的,并且对于鹰的挑衅据理力争,后来就是在挑战鹰了。
12.鹰:傲慢、自满、虚伪;
云雀:礼貌、热情、聪明、勇敢;
乌龟:正直敢言。
13.就你这只小云雀也配跟我讲话。(或者:你这小家伙,没大没小,我没开口,你居然就开口了。)
14.(1)做人要踏实、谦虚,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敬与爱戴。(2)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恃强凌弱。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完成此题,要抓住云雀的语言、动作进行分析。刚见到鹰时,云雀先打招呼,态度是恭敬的。对于鹰的轻蔑态度,云雀有条理地进行反驳。最后它主动出击,成功地让鹰屈服。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描写对象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完成此题,要抓住描写对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从鹰对云雀的前后态度、云雀对鹰的前后态度、乌龟与鹰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格特点。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通过细节描写揣摩心理。
从“睥睨”“低声”等词可以看出,鹰对云雀的态度是轻慢的,解读鹰的心理时注意抓住这一点。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
文中老鹰依仗自身强大而瞧不起小小的云雀,却被云雀挑战,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的反映。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5.两只棉手套
16.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一只住一间小房子。
17.①.乐于助人(富有爱心)②.不求回报
18.这个句子描写了天气的恶劣,突出了情况的紧急,烘托出松鼠爸爸妈妈因找不到窝焦急的心情。
19.是你替我看管着手套啊!
20.因为松鼠爸爸觉得自己有能力保护孩子和松鼠妈妈。
21.想表现小松鼠知恩图报,想去报答小男孩。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线索。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情、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
从文章题目“两只棉手套”和文章内容可知该篇文章是以“棉手套”来贯穿全文的。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一只住一间小房子”中把“五个指头”想象成五间“小房子”,别有一番趣味。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与作用。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
小男孩发现松鼠爸爸全身盖满了雪花,知道松鼠爸爸很需要能够保暖的东西,没有迟疑就脱下另一只棉手套,也没有提醒松鼠爸爸,静静地离开。“毫不犹豫”显现了小男孩有爱心,乐于助人;“不声不响”则突出了他不求回报的品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
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当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映衬下文松鼠爸爸和妈妈焦急的心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将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综合起来考查。答题时,话语符合人物形象和语境即可。
从上文的“他蹲下身来,刚要伸手去拿”可以知道小男孩当时想取回手套,从下文的“我该谢谢你呀”可以知道小男孩懂得感恩。同学们可以根据语境和个人理解来想一下小男孩要说的话。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松鼠爸爸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受冻,在外面给孩子们挡风雪,他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和松鼠妈妈,因而感到自豪。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上文可知,小男孩不求回报留下了两只棉手套,松鼠一家非常感激,五只小松鼠表示明年春天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送回手套,说明了他们有感恩之心。
22.①.植物根②.黑色绳索③.地下水的细流④.颤动的亚麻纤维
23.“据说”指后面一句话的来源,在这里是一种传说,具有不确定性,去掉后就成了肯定语气,与后面神话传说的土地神搭配不当,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体现不出原文用语的准确性。
24.嘲讽、挖苦树根,说他丑陋、贪吃。
25.因为他宽宏大度,知道自己的延伸部分是美丽的,他不需要和不理解自己的细流计较。 26. B 27. C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指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句中分别把植物根比作黑色绳索,把地下水的细流比作颤动的亚麻纤维。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据说”表示不确定,用来描述神话中的土地神更真实、准确,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语言所传达的感彩。
第④自然段全段都是细流对玫瑰树根讽刺、嘲讽话,从“丑”“准是一只猴子把他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丑八怪”等语句可以看出细流在数落、挖苦、嫌弃树根。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树根态度的分析。
从全文可知,树根虽然是丑陋的,但是他的延伸部分却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细流的挖苦,他知道细流是因为还不了解他所供养的鲜花是多么美丽才会说那番话,终有一天,细流会发现他的美。
【26题详解】
完成此题,要根据上文细流看到玫瑰树根延伸部分时情景来选择。
当细流看到美丽的玫瑰花,首先应感叹的是玫瑰树根与花的强烈反差。
【2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本文启示人们,植物也好,人也好,不能只看外表。玫瑰的树根是丑陋的,而他却能开出那么娇艳美丽的花朵,而这些正是他们最值得骄傲和受人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