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语文核心知识点突破
考点30文言文阅读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以下几点:
1.将文言文读通、读熟。
初读文言文,总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词义及表达上有很大差别。所以,初接触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逐字逐句读通、读顺,不理解的字要借助工具书,弄清字义。
2.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词的意义。
(1)古今通假字。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通“悦”,《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知”通“智”等。
(2)古今异义字。如“子”字在古文中既可以指“你”的意思,也可以指“儿女”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只有“儿子”这一意思。
(3)一词多义现象。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是“距离”的意思,而“得钱千五百,乃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4)词类活用现象。古汉语中某些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用法和意义,被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知识,结合上下文,根据其功能及其搭配情况加以识别。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本身是凹进去的意思,而在这里是“使……陷”,也就是刺穿、穿透的意思。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5)文言文中常用到“之”“乎”“者”“也”“矣”“其”等词,它们的意义很丰富,变化很多。如“之”字,在“虽与之俱学”中是指“前一个人”,在“一人虽听之”中是指“弈秋的教导”。对这类词的意义,平常要注意积累。
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小学阶段要求直译,使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都在译句中反映出来,并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和结构。
4.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阅读文言文,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3)其人弗能应也( )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写一写。
(1)当有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楚人为什么无言以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矛与盾》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文言文的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不理解的字词句先行放过,以做到整体领悟大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如第1题中解释“鬻”的意思,要先看后文,后文提到楚人赞美他的矛与盾,可以推断出他是卖矛与盾的,如果不能确定,可以将“卖”的意思代入句中通读一次,看句意是否通顺。其次要注意古文中词语的特殊用法。如第2题“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的“吾”为人称代词,表示的是“我”的意思,“陷”为“使……陷”,是“穿透、刺穿”的意思。答第3题时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之后,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
【答案】1.(1)卖 ……的人 (2)用 穿透,刺穿 (3)不 回答
2.(1)我盾非常坚固,任何物体都不能将它刺穿。(2)我的矛非常锋利,所有的物体都能被它刺穿。
3.(1)因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无言以对。(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
典型例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子论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注释】①谅:信,诚。诚实守信。②便辟(pián bì):因善于迎合而受到宠爱。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④便佞(pián nìng):花言巧语。佞,用巧语谄媚人。
1.写出“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则古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文言文的练习,要学会利用注释及上下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再综合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孔子论三友》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题1中理解“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注释①,然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正直,朋友诚实守信,朋友见多识广,这是益友的特点。从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番话是在教我们慎重交友。
【答案】1.朋友正直,朋友诚实守信,朋友见多识广,这是益友的特点。2.示例:在交朋友的时候要慎重,不要和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破琴绝弦() 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善始善终 ()英勇善战()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郑人 A.姓郑的人。B.一个郑国人。()
(2)置之其坐 A.座位。B.坐下。()
(3)吾忘持度 A.度过。B.尺码。()
5.这则寓言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6.“取之,信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戎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去摘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理解短文,我认为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9.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2)仕于南方()
(3)席上食菱()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北土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2.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 多知()乎
1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6.根据文意,补全成语
螳螂捕蝉,___________
17.解释加点的字。
(1)欲取蝉()
(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18.依次写出文中加点字“其”的具体指代义。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19.这则寓言给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0.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张乖崖为崇阳令() (2)乖崖命杖之() (3)尔能杖我()
2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自”。
(1)一吏自库中出() (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25.根据文段意思,翻译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你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给。⑤资:借。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27.解释下列加点字。
(1)邻舍有烛而不逮()(2)主人怪()
28.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匡衡为什么“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联系上下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凿壁偷光》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①②.②③.③④.④⑤.⑤⑥.③⑦.①⑧.②⑨.③⑩.④ .⑤ .① 2. B
3.(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义字。
破琴绝弦:摔毁琴,挑断琴弦。绝:断绝。
斩尽杀绝: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绝:穷尽。
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绝:走不通的。
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绝:独一无二的。
绝大多数:远超过半数,近于全数。绝:极,最。
悬崖绝壁:高耸的断崖和石壁。形容山势险峻。绝:走不通的。
伯牙善鼓琴:伯牙擅长弹琴。善:擅长,长于。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善:好呀。
心怀不善:指心中没有善意而是有不好的意图、是恶的念头。善:善良,慈善。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善:容易,易于。
善始善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比喻事情做得很完满。善:办好,弄好。
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善:善于,擅长。
【2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停顿。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因此应该停顿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时要考虑文言文的遣词造句,注意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一定要翻译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是(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善哉:好呀。峨峨兮:巍峨的样子。
【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①.B②.A③.B
5.①.一个郑国人买鞋②.做事情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迷信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义。
(1)郑人:郑国人。郑:郑国。
(2)置之其坐:把它放在座位上。坐:通“座”,座位。
(3)吾忘持度: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度:尺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章主要说的是一个郑国的人去买鞋,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不相信自己的脚,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这篇短文告诉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7.因为他认为结在路边的李子没有人采摘,肯定是李子味道不好。
8.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信然:确实如此。之:指李子。
这句话意思是: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掌握。
结合句子“树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答案。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意思是: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文中大家都跑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在路边的李子没有人采摘,肯定是李子味道不好,所以他是个聪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9.①.知道,认识②.在③.酒席
10.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11.示例:不懂装懂,最终只会被大家所取笑。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释义。
通过译文可知“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这句话中的“识”是认识,知道的意思。
“仕于南方”中的“于”是在的意思。
“席上食菱”中的“席”字是酒席的意思。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通过对全文的译文可知“北土亦有此物否?”是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拓展。
我们要知道文中的“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根据他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做出解答。
北人的性格特点是:强词夺理、不懂装懂。他把生长在水中的菱角说成是在士里长的,硬把自己不知道的说诚知道的,不但让大家取笑,还显示出他爱慕虚荣。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写出其中的一两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 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 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2.①.yú②.cāng③.shú④.rǔ⑤.zhì
13.①.争辩,争论②.认为③.距离④.到⑤.热水⑥.判断⑦.谁⑧.通“智”,智慧
14.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15.孔子不能决也。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盂,yú:盛物的器皿。
沧,cāng:冷。
孰,shú:谁。
汝,rǔ:你。
知,zhì:通“智”,智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字义。
(1)两小儿辩斗:两个小孩争斗。辩:争论。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以:以为。去:距离。
(3)及其日中如探汤: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摸热水。及:等到。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决定。决:决定。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有很大的智慧呢?孰:谁。知:通“智”,智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翻译要尽量保持文言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以:以为。去:距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篇文言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文中“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决定,说明了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16.黄雀在后
17.①.捉②.伸长
18.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的⑥.它们的
19.做事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深思熟虑,将目光放长远。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能力。
通读全文,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螳螂捕捉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身后等着啄它。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意思: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取:捉。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意思: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延:伸长。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提到了树,因此“其”是指树。
②“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是接前一句“蝉高居悲鸣,饮露”,因此“其”是指蝉。
③“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是接前一句“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可知“其”指的是螳螂。
④“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是接前一句“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可知“其”指的黄雀。
⑤“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意思:是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可知“其”指的是“它们的”。
⑥“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意思: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可知“其”指的是“它们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文章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却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要将目光放长远。
【点睛】译文: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过去捉住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者都力求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隐藏的祸患。
20.应画去的读音是:sì shèng zhǐ wéi yīng qíng
21.①.拜见。②.于是,就。③.给……看。④.说。⑤.没有。⑥.听说。
22.①.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②.示例: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氏: shì,姓。
甚:shèn,副词。很;极。
诣:yì,到某人所在的地方。
为:[wéi],做;[wèi],表示原因、目的。这里读“wèi”;
应:[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yìng],回答或随声相和。这里读“yìng”;
禽:qín,古代是鸟兽的统称。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诣:拜见。 乃: 于是,就。
(2)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示:给……看。
曰:说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未:没有。 闻:听说。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1)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孔君平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的回答很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此外,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还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体现出了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思维敏捷。两人一闯一答,碰撞出智慧火花。
【点睛】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一些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3.①.担任②.用棍子打③.你
24.①.从②.自己
25.(张乖崖)盘问他,(小吏回答说)这是库房里面的钱。
26.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应该从点滴做起。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字词。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
(1)本句话中“张乖崖为崇阳令”意思是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所以“为”的意思是做,担任。
(2)本句话中“乖崖命杖之”意思是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所以“杖”的意思是用木棒责打。
(3)本句话中“尔能杖我”意思是你就算能棒打我,所以“尔”的意思是你。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进行分析。
(1)本句话中“一吏自库中出”意思是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所以“自”的意思是从。
(2)本句话中“自仗剑下阶斩其首”意思是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所以“自”的意思是:自己。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结合原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翻译句子时注意语句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本句话中“诘之,乃库中钱也。”中的“诘:追问,责问”,句子的意思是: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绳据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是: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告诉了我们要积少成多,注意节约方面;防微杜渐非常重要。
【点睛】参考译文: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
27.①.及,到②.对……感到奇怪
28.①.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将光引过来。②.匡衡于是给他家做佣人,但是不要报酬。
29.他想用做工的钱去换主人文不识家的书读。
30.示例: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好好读书,向匡衡学习。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读。
《凿壁偷光》出自由汉代人刘歌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翻译如下:国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国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国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国衡成了有学问的人。通过译文可知,“邻舍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的含义是及,到的意思。“主人怪”中的“怪”字是感到奇怪的意思。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句子的释义。
通过译文可知:“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的含义是: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将光引过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这句话的含义是:匡衡于是给他家做佣人,但是不要报酬。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能读书。对于不要报酬这件事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我希望把你家书都读遍了。所以匡衡是为了读到主人家的书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的。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延伸。
仔细阅读全文,通过对文章的释意和理解,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写出我们的真实感受。首先,通过《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其次,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富足的家庭条件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学习,最后,要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