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第1课时(穿越风雨的美丽)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第1课时(穿越风雨的美丽)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9: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以我观物 托物言志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五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诵、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表现手法、关键语句与情感主旨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测试诊断
请判断:贾平凹的《落叶》和宗璞的《秋韵》,哪一篇文章体现了物与人的相似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情感主旨。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8位学生。)
(1)表现手法:46%的学生可以感知到《落叶》一文体现了物与人的相似性。
(2)关键语句:但仅13%的学生能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
(3)情感主旨:62%的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情感主旨,但仅16%的学生能够从物和人的关系中把握情感主旨。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托物言志类文章,但基本能够从文本中体悟到物与人的相似性,但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的感知上,无法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从情感主旨上深入分析托物言志类文章。具体情况如下:4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46%)能够感知到《落叶》中的物与人的相似性,但只有1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3%)是基于景物特征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6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2%)能够基本把握情感主旨,但仅有1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6%)是基于物和人的关系来把握情感主旨。
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的写景散文的阅读经验,但尚未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对景物与情感的联系没有形成自觉的联想,思维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引导学生从关键语句中把握景物与情感(“物”与“志”)的关联,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了两篇状物散文、两首抒情外国诗和五首古代诗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单元要求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其中,《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即通过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回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两首》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哲思;《古代诗歌五首》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文,参加校园广播站的征稿活动”。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和诗歌阅读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可以模仿《外国诗二首》的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可以模仿《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中景物描写方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通过求同存异的比较阅读分析,总结托物言志类诗文在景物特征描写、思想感情抒发、写作顺序安排等方面的写作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主题征文写作的指导。
【学习目标】
1.品读文本,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语言之美;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发现作品中“物”与“我”内在关联;
3.比较阅读,整合探究,体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异同。
4.习练类比联想及形象描摹景物的方法,从自然中获得人生智慧。
【核心任务】
撰写一篇“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文,参加校园广播站的征稿活动。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18 紫藤萝瀑布(紫色花海,生命疗愈)(2课时)
【第二课段】19 一棵小桃树(穿越风雨的美丽)(2课时)
【第三课段】20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存智慧的诗意探究)(1课时)
20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生存智慧的诗意探究)(1课时)
【第四课段】21 古代诗歌五首(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课时)
【单元梳理】
课前预习
梳理五单元的重点字词,并按照以下表格将其归类,制作字词积累表。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字词积累
篇目 易错字音 易错字形 词语意思 备注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两首
古代诗歌五首
篇目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导图)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两首
古代诗歌五首
宗璞《紫藤萝瀑布》;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学习任务单一:读文,描物
紫藤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桃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小桃树”/“紫藤萝”的词句,并完成表格。
紫藤萝 小桃树
形态
颜色
神态
动作
其他
《外国诗两首》
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把握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读花语,巧抒情
要求:共同点只列一点即可:不同点至少列出两点并具体分析。
比较要点参考:①景物描写(有/无);②创作背景;③表达情感;④诗歌哲理;⑤抒情方式。
知识学习:
抒情方式: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任务单三
诗歌 景物特点 情感 主要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乙亥杂诗》
知识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者抒发感情时借助依托的不是某一事物,而是自然风景。所抒的‘情’指的是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是情绪情感,而不是思想。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植物、物品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是作者借以表明的心迹,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或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所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要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第1课时
——穿越风雨的美丽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青年时代的经历,积累“矜持”“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常考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重点)
3.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重点)
4.比较小桃树和“我”的成长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自古以来,桃花、桃树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棵小桃树”却不是这样的,它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情操呢?
【了解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长安》文学月刊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
作品:《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怀念狼》
【写作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后来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自感幼稚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字音字形】
多音字
形近字
【理解词语】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文,感受小桃树生命的成长。思考: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内容?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小桃树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引文部分,交代“我”写小桃树的原因。
第二部分(2):描写眼前情景,写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作者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
第三部分(3-8):回忆小桃树与“我”的成长历程。
第四部分(9-14):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新课讲解】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我太爱怜它吗 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1.课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2.找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说说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
长相不佳(“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瘦瘦的”“黄黄的”)
生长环境差(“埋在院子角落”“长得太不是地方”)
处境困窘(“大家笑话它”“没人理会它”)
长势缓慢(“一个春天,才长二尺来高”,正如奶奶所说“没出息,须嫁接才成。”)
【分析讨论】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小桃树在不同成长阶段形态的语句。思考:在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你见到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①“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 便立即会断了去。”
摹形:单薄、弱小、不旺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单薄、弱小。
②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猥琐”表现了小桃树发育不全、状态不佳、矮小瘦削的样子。
③“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弯弯”“撑着”可见这是努力生长的小桃树,突出了小桃树生命力的顽强。
④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花瓣的单薄、苍白、柔弱,突出了小桃树的可怜。
⑤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小桃树坚强勇敢地与风雨磨难作斗争的情景,突出了小桃树面对逆境永不屈服的精神。
⑥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的顽强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总结小桃树的形象:
外形单薄、弱小、丑陋、不旺盛,但是意志顽强,不屈不挠,敢于同困难作斗争,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