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宇宙的边疆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归纳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
3.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导入新课
1
情景导入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新知探究
2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选自该书。20世纪末,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学科技、用科技,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成果,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在这种背景下,《宇宙的边疆》被翻译介绍到我国,后被收入教材中。
文体知识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他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 特征、 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实物相结合,它在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文体知识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这是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
②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③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机械的解释说明,一般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是说明性语言和诗意语言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性。
开篇引用两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①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②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动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好大喜功”;引用赫胥黎的话则显示作者非常谦逊,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显得特别渺小,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宇宙的无边和浩渺。
【2][表达效果]第一句运用排比,强
调宇宙一直都在按自身规律运行,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第二句运用比喻,以悬崖失足时的“晕眩战栗”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的激动,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请思考第一段开头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第一句运用排比,强调宇宙一直都在按自身规律运行,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第二句运用比喻,以悬崖失足时的“晕眩战栗”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的激动,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小组讨论:
第四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①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刚刚开始。
②打比方。作者将整个宇宙比作“大海”,将地球表面比作“汪洋之滨”,形象地写出了宇宙的深广;将人类开始重视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开始向大海涉足”,并用“海水……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目前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与研究还很浅显,亟待深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请分析第五段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本段主要采用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光年”。此处用数字说明了光速之快、宇宙空间之广大、天体间距离之远。“光年”的定义体现出专业性,突出了解说词专业的特点。
小组内讨论:
第11段由“本星系群”到“M31”再到“M31以外”,这属于哪种说明顺序 这种结构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说明顺序: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文中先介绍本星系群的构成;其后将镜头聚焦于其中的M31上,较全面地解说它的位置、构成和具体形状;最后再转到M31 以外的星系--我们自己的星系。
②好处:便于镜头拍摄和画面呈现,同时也使相关部分的内容解说易被观众理解与接受。
高考链接:
第12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详细的说明
写恒星的光色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①主要从体积和密度、存在形式、亮度、亮度的稳定性及光的色彩等方面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详细的说明。
②主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恒星光彩的特点:蓝光年轻、黄光--中年、红光-老年,白光或黑光--奄奄一息。分类说明,深入浅出,有助于观众了解恒星的相关知识。
答题技巧之手法:
第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比喻、拟人]本段主要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述我们对宇宙形成认识的过程。将一个个星系比作不同的“岛屿”,形象地说明星系是分散地悬浮在太空中的;而后又把星系拟人化,体现星系间的相邻关系,将我们逐渐认识宇宙的过程扩展到其他不同星球上的生物身上,合情合理又极富感彩。
高考链接之炼字:
本段解说的是不是画面展示的内容 作者多次运用“可能”“大概”“也许”等副词,是否有失说明文表意的准确性
①不是。本段重点介绍银河系中许多恒星都极可能跟太阳系有着相同的运行模式和存在形式,按理说也应该有和我们相似的高级动物。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探知到明确的结果,所以这些都是作者的合理想象。
②否。表推测的副词,既恰切地介绍了目前的已知结论,又能引发观众对宇宙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合情又合理,准确又精当。
高考链接之句子的含义:
怎样理解“也是在这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①地球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母亲,可人类却在无节制的索取中肆意地伤害着她;②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保护她,否则就会失去她。
1.
文本探究:
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本文作为解说词,为什么先从宇宙讲起呢
第一,从宇宙的演化来看,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构成,符合宇宙基本的演化规律。
第二,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让读者观众)先从整体上认识宇宙,打破了一般读者观众)往往从地球视角认识宇宙的思维习惯,角度新颖。
第三,由广袤的宇宙最终回到地球一人类的家园,以此反观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探索宇宙的热情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情怀,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人文思想相合。
文本探究:
作为电视解说词,文章是如何做到专业性、形象性与深刻性相结合的
(1)专业性:文中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知识,涉及不少天文学的专业词汇,以及科学观测中的客观数据,体现出专业性。
(2)形象性:①形象化的表述,体现出电视解说词画面感强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天体知识。比如,讲到“星系”,说“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用比喻、拟人,直观表现星系的外在形状。②在严谨的论述中,作者也大胆提出了一些见解或者想象。比如,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想象“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启发人类更深刻地思考生命本质和人类未来。
(3)深刻性:文中有不少富有哲学意味的语句。比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这句话说明,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文明依靠的是知识的世代累积和发展,人类未来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文中大量的语句,含意隽永而又文采斐然,由此引发我们关于宇宙与人类的众多哲学问题的思考。
文本归纳: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生命的存在,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