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课时:第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收集有关中国气候的资料。
教学内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4.知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投影片,中国的一月份和七月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话题导入:同学们,经过了紧张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之后,你们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放寒假(或者放暑假)
教师:下面我们这节课就从寒假、暑假谈起。
教室出示投影:小明的困惑
〔指导看图〕海口的小明寒假去哈尔滨的姥姥家,暑假去姥姥家,两次海口和哈尔滨的气温差别不一样,寒假气温差异大,暑假气温差异小,为什么?从而引入课题:中国的气候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教师:气候的两个要素是什么?要想了解某个地区的气温分布情况,需要看什么
学生:看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一)冬季气温分布情况
(指导读图)我们看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预习看一看,比较得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等温线是密集还是稀疏?
学生:密集。
教师:密集,那么反映出的气温差别大还是小?
学生:气温差别大。
教师:最高气温在哪个地区?最低气温又在哪个地区?
学生答出:最高气温在海南,最低气温在漠河。
教师让学生计算哈尔滨和海口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44°C,这个数字可以说明什么?
学生答出:说明两地气温差异大。
教师让学生描绘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哪列山脉和哪条河流。
学生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教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
教师出示漠河图片及介绍,指导学生阅读了解漠河。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板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二)夏季气温分布情况
(承转过渡)一月份我国气温呈现这样的分布状况,那么七月份我国气温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指导读图)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回答:七月和一月比较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看图,然后回答。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七月份我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不是分布在海南和漠河?
学生通过读图析图找出,不是这两个地区,而是吐鲁番和青藏高原。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出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区域的原因,并介绍吐鲁番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吐鲁番。
板书: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三)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承转过渡)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差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学生通过预习知道: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
板书: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思考回答〕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得出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教师: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投影片〕出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回答〕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所以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
〔转承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读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根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自主找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师出示夏季北半球的情况和“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引导学生总结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板书: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比南方长
(四)温度带的划分与对农业的影响
(承转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的生长与气温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教师介绍活动积温以及积温对作物生长期的影响。
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说出我国划分的五个温度带。
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还有一个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区。
教师出示温带、亚热带、热带景观图。
(过渡)不仅景观不同作物的熟制和主要作物也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根据预习说出各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分布情况。
投影出示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不同温度带的植被,水果、作物熟制、居民建筑、作物播种时间,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资料内容,总结规律。
教师让每组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1、不同的温度带,水果不同。2、不同的温度带,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3、不同温度带内,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4、不同的温度带,同一种粮食作物播种时间也不同。
〔小结〕我们了解了我国气温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我国气候规律,让我们用其利,避其害,尤其发展农业,眼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
四、作业
练习册15页1、2、4小题。
五、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原因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北方白昼比南方长
温度带 作物熟制与主要作物分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授前做了精心设计。看似平淡,其实授课的整个过程是按着因果逻辑关系安排的。从气温分布特点到气温分布特点的原因,再到气温分布规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整节课的线索都是因果关系贯穿始终。然后在每个小节处,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求因果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学生在分析、寻找、讨论、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把整节课知识实际上在头脑里做了“加工”,从材料的分析,到结果的得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学习探究过程,也是记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知识,找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地理思维方式。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做了铺垫和暗示,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科学方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