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0 07: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确山二高 一 年级 语文 学科共案
时 间: 10月 星 期:
主 备 人: 周博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课文相关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语句及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题目对课本有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讨文本,挖掘作品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思想感情。2、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难点】 理解、鉴赏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涵咏诵读 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课前完成预习)
1、解题
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第一课时
2、知人论世 (同学们还可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鲁迅,试一下吧! )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其中小说和杂文影响最广。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其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说);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杂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为前期杂文)《三闲集》、《二心集》、《__________》、《伪自由书》、《花边文学》、《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3、刘和珍其人
刘和珍(1904~1926),女,江西南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刘和珍出身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如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
女师大“停办”以后,在鲁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刘和珍等二十余人,联名呈文,向京师地方检察厅公诉章士钊等人。北方革命运动不断紧张,段祺瑞政府要员纷纷逃离北京,章士钊也逃往天津,经过艰苦斗争,女师大仍回师驸马大街旧址复校,学生们整队从宗帽胡同回校,于12月11日正式开课,在刘和珍主持下,三百余人召开大会庆祝斗争的胜利。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识记
【单音字】
徘徊( )( ) 呻吟( ) 菲薄( )( ) 踌躇( )( )
桀骜( )( ) 黯然( ) 噩耗( ) 肆无忌惮( ) 喋血( )
攒射( ) 屠戮( ) 浸渍( ) 绯红( ) 和蔼( )
殒身不恤( )( ) 洗涤( ) 赁屋( ) 尸骸( ) 陶潜( )寥落( )
(2)字形辨认
cǎn( )淡 ( http: / / www.21cnjy.com )阴谋mì( )计 chà( )异 和ǎi( ) 凶cán( )绝mì( )文件 叱zhà( )风云 暮ǎi( )编jí( )dié( )血 通dié( )通jī( ) 间dié( dié( )片 开门yī( )盗
(3)重要词语解释
寥落: 浸渍: 深味: 菲薄:
喋血: 惩创:
长歌当哭:
广有羽翼:
惊心动魄:
殒身不恤:
桀骜不驯: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整体知,思路分析:
读课文,回答问题:
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1、文章由七个部分组成,哪几部分集中介绍刘和珍的事迹?介绍了刘和珍哪些事迹?
2、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文本研读】
一、研读第一、二两部分,思考下面问题。
3、第二自然段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早”的有何意味?
4、“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的结果是什么?
5、真的猛士、庸人分别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6、归纳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
二、研读第三、四、五三个部分,思考下面问题。
7、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
8、多次写刘和珍始终微笑、和蔼的作用是什么?
9、“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作者认为段政府屠杀请愿群众是预先设下了罗网,依据是什么?
11、如何理解“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三、研读第六、七两部分,思考下面问题。
12、作者为什么说徒手请愿的意义很寥寥?作者提出这一看法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课时
【课堂检测】(试试身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7-12题: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的如是之从容。女性临难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
7.在第①段 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一组是(3分)[ ]
A.竟至  竟会  竟能B.竟能  竟至  竟会
C.竟会  竟至  竟能D.竟能  竟会  竟至
8.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2分)[    ]
A.中国女子办事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气概。
9.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3分)[    ]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10.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11.对文中第④段理解正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3分)[    ]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12.下列对“中国人”理解有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一项是(2分)[    ]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C.泛指所有中国人D.指一切反动、腐朽、没落势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代表人物及其走狗。
二、填空简答题:(22分)
1.鲁迅,原名_____,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叫______,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散文集一部叫______。(5分)
2.《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了______时陶潜的四句挽歌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这四句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1分)
鲁迅引用此诗有______之意,寄托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深挚感情。
3.默写课文的第二部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人生
__________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6分)
三、阅读下列几段话,回答问题:(12)
①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罗网。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③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种子。
④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1、②中“伟大”“伟绩”“武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思怎样理解?(6分)
2、③中“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2分)
3、④中划线部分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四、作文:(30分)
以“一个物件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在八百字左右。(提示:文章记叙的是往事,可以用睹物思人的倒叙方法写开头,之后再按时间顺序写;必须以某一物件为线索,贯穿全文;应有明确的中心,不应是随心所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回忆。)
附素材积累:
鲁迅名言: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 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5、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8、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21、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5、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6、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30、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2、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3、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4、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5、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6、名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7、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38、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9、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40、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41、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2、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3、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4、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5、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6、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 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 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另类”鲁迅:
鲁迅是义无返顾把辫子剪了的人。这在当时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但他面对嘲笑、讥讽、辱骂,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基本上留平头,他的发质坚硬,根根迎风翘立,铁刷一般。他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立即拿出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到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
他的胡子也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
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风趣,幽默中又带着一种大气、智慧、乐观和风度。有一次他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 ”鲁迅笑了笑:“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
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经常发生口角。隔壁一个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即使暂时压下去了,心里那股气也是压不下去的, 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