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期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全册综合】复习题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春期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全册综合】复习题三(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0 21: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期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全册综合复习题三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 B.吃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C.抓到滚烫的馒头立即松手 D.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2.如图为显微镜下人的血细胞示意图,如果要从成熟的血细胞中提取DNA,应该选择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食品安全事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QS图标
B.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C.吃水果前要用清水冲洗
D.野生蘑菇营养丰富,可随便采吃
4.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少,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物质与缺乏症对应不相符的是(  )
A.铁一贫血症 B.维生素C—坏血病
C.维生素B1—夜盲症 D.钙一骨质疏松
5.下图是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扩散的方向,②表示的气体成分和其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的细胞层数为(  )
A.氧气 二层细胞 B.二氧化碳 二层细胞
C.氧气 四层细胞 D.二氧化碳 四层细胞
6.耳受到声波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听觉神经
7.如图所示为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的特点,我们学习时应该做到(  )
A.每天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就可以
B.及时复习巩固能领悟新的知识,即“温故而知新”
C.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第7天,及时复习巩固就可以使知识不会遗忘了
D.根据遗忘曲线可知,所学新知识的遗忘特点是先慢后快
8.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如下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①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②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③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④ 淀粉糊2mL+唾液2mL 99℃ 碘液
A.①和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B.②和③的变量是温度
C.实验可观察到①②变蓝,③④不变蓝
D.①③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变成葡萄糖
9.某新冠肺炎病人输液时,药物在到达肺部之前,依次要经过心脏的(  )
A.左心房和左心室 B.右心房和右心室
C.左心房和右心室 D.右心房和左心室
10.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11.如表数据是取自人体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克/100毫升)。则样品②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① 0.03 0.10 0.9 8.00
样品② 0.03 0.10 0.9 0
样品③ 1.8 0 1.1 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12.所谓“白肺”是指重症肺炎,其在X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得此名,“白肺”会影响气体交换,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C.经过气体交换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D.肺泡与血液进行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13.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司机看到“危险”二字急刹车 B.听到铃声立刻集合
C.听到别人讲笑话时,捧腹大笑 D.谈论酸梅时分泌唾液
14.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小肠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右心房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15.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不是心脏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16.如图为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从A处经肺泡周围流向B处后将会(  )
A.保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成分,不发生变化
B.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C.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D.由含氧较多的静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少的动脉血
17.下图是原尿中某种物质在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其浓度变化示意图。据此推断该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18.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M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a、b表示血管,曲线X、Y表示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大脑,则a中流动脉血,X表示二氧化碳
B.若M为肾脏,则a表示静脉,X表示尿素
C.若M为小肠,则b表示静脉,Y表示葡萄糖
D.若M为肺,则b中流静脉血,Y表示氧气
19.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20.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不是心脏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二、读图理解题
21.随着科技发展,人工器官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图是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的示意图,其中的血泵可保证血液单向循环流动;人工肺可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大量中空纤维束组成,每根中空纤维表面上布满了微孔。试分析回答:
(1)图中的   实际上相当于人体心脏的功能。在人体心脏中能保证血液单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   。
(2)血液流经人工肺前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血液颜色的变化是   。
(3)你认为人工肺内中有“微孔”的中空纤维相当于人体肺内的   。
(4)人工肺的功能实际上完成了正常人体内发生的两次气体交换,即   的气体交换和    的气体交换。
2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f代表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表示淀粉被分解后的营养物质   ,并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完成上述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b、c表示外界气体进出肺泡,气体c代表   ,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   (原理)实现的。
(3)物质a和气体b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组织细胞处,从血液到组织细胞至少都要穿过   层细胞膜,主要在细胞的   结构中被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尿液形式排出人体。正常情况下,图中的液体f与液体d相比其中一定不含有   ,这与   作用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状态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1号与3号做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消化的影响”,其中3号试管的现象是:滴加碘液后,溶液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3)实验过程中进行37℃水浴的目的是   。
(4)如果1号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5)若再增加一支4号试管,前面的处理都和1号试管一样,然后将其放入5℃水浴保温10分钟,你认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四、综合题
24.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如今已过去8年,回想当年,我国军民山下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国家立即派出救灾人员赶赴救灾前线,救出大量受灾人员,为防灾区瘟疫流行,防疫人员计时清理污物,并对周围环境,水源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对死亡的家禽家畜焚烧或深埋,由于措施及时得当,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群众的健康.
(1)在救灾人员进入灾区之前,卫生防疫人员为队员们注射了破伤风疫苗等,以防外伤对救灾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请问注入的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在救灾时,一名救灾人员不幸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伤口处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经判断是   出血,应立即在   止血.(填“近心端”或“远心端”)
(3)对震区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3.【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6.【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7.【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9.【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0.【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11.【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12.【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3.【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15.【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6.【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7.【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18.【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19.【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0.【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1.【答案】(1)血泵;动脉瓣和房室瓣
(2)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暗红变鲜红
(3)毛细血管
(4)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2.【答案】(1)葡萄糖;小肠
(2)二氧化碳;呼吸运动
(3)3;线粒体
(4)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23.【答案】(1)2mL清水
(2)变蓝
(3)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
(4)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或偏高等等,意思合理亦可)
(5)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吗?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24.【答案】(1)抗原;特异性
(2)动脉;近心端
(3)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2024年春期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全册综合复习题三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 B.吃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C.抓到滚烫的馒头立即松手 D.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2.如图为显微镜下人的血细胞示意图,如果要从成熟的血细胞中提取DNA,应该选择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食品安全事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QS图标
B.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C.吃水果前要用清水冲洗
D.野生蘑菇营养丰富,可随便采吃
4.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少,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物质与缺乏症对应不相符的是(  )
A.铁一贫血症 B.维生素C—坏血病
C.维生素B1—夜盲症 D.钙一骨质疏松
5.下图是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扩散的方向,②表示的气体成分和其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的细胞层数为(  )
A.氧气 二层细胞 B.二氧化碳 二层细胞
C.氧气 四层细胞 D.二氧化碳 四层细胞
6.耳受到声波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听觉神经
7.如图所示为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的特点,我们学习时应该做到(  )
A.每天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就可以
B.及时复习巩固能领悟新的知识,即“温故而知新”
C.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第7天,及时复习巩固就可以使知识不会遗忘了
D.根据遗忘曲线可知,所学新知识的遗忘特点是先慢后快
8.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如下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①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②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③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④ 淀粉糊2mL+唾液2mL 99℃ 碘液
A.①和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B.②和③的变量是温度
C.实验可观察到①②变蓝,③④不变蓝
D.①③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变成葡萄糖
9.某新冠肺炎病人输液时,药物在到达肺部之前,依次要经过心脏的(  )
A.左心房和左心室 B.右心房和右心室
C.左心房和右心室 D.右心房和左心室
10.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11.如表数据是取自人体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克/100毫升)。则样品②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① 0.03 0.10 0.9 8.00
样品② 0.03 0.10 0.9 0
样品③ 1.8 0 1.1 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12.所谓“白肺”是指重症肺炎,其在X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得此名,“白肺”会影响气体交换,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C.经过气体交换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D.肺泡与血液进行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13.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司机看到“危险”二字急刹车 B.听到铃声立刻集合
C.听到别人讲笑话时,捧腹大笑 D.谈论酸梅时分泌唾液
14.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小肠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右心房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15.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不是心脏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16.如图为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从A处经肺泡周围流向B处后将会(  )
A.保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成分,不发生变化
B.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C.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D.由含氧较多的静脉血变化为含氧较少的动脉血
17.下图是原尿中某种物质在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其浓度变化示意图。据此推断该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18.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M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a、b表示血管,曲线X、Y表示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大脑,则a中流动脉血,X表示二氧化碳
B.若M为肾脏,则a表示静脉,X表示尿素
C.若M为小肠,则b表示静脉,Y表示葡萄糖
D.若M为肺,则b中流静脉血,Y表示氧气
19.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20.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不是心脏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二、读图理解题
21.随着科技发展,人工器官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图是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的示意图,其中的血泵可保证血液单向循环流动;人工肺可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大量中空纤维束组成,每根中空纤维表面上布满了微孔。试分析回答:
(1)图中的   实际上相当于人体心脏的功能。在人体心脏中能保证血液单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   。
(2)血液流经人工肺前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血液颜色的变化是   。
(3)你认为人工肺内中有“微孔”的中空纤维相当于人体肺内的   。
(4)人工肺的功能实际上完成了正常人体内发生的两次气体交换,即   的气体交换和    的气体交换。
2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f代表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表示淀粉被分解后的营养物质   ,并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完成上述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b、c表示外界气体进出肺泡,气体c代表   ,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   (原理)实现的。
(3)物质a和气体b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组织细胞处,从血液到组织细胞至少都要穿过   层细胞膜,主要在细胞的   结构中被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尿液形式排出人体。正常情况下,图中的液体f与液体d相比其中一定不含有   ,这与   作用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状态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1号与3号做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消化的影响”,其中3号试管的现象是:滴加碘液后,溶液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3)实验过程中进行37℃水浴的目的是   。
(4)如果1号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5)若再增加一支4号试管,前面的处理都和1号试管一样,然后将其放入5℃水浴保温10分钟,你认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四、综合题
24.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如今已过去8年,回想当年,我国军民山下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国家立即派出救灾人员赶赴救灾前线,救出大量受灾人员,为防灾区瘟疫流行,防疫人员计时清理污物,并对周围环境,水源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对死亡的家禽家畜焚烧或深埋,由于措施及时得当,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群众的健康.
(1)在救灾人员进入灾区之前,卫生防疫人员为队员们注射了破伤风疫苗等,以防外伤对救灾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请问注入的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在救灾时,一名救灾人员不幸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伤口处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经判断是   出血,应立即在   止血.(填“近心端”或“远心端”)
(3)对震区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3.【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6.【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7.【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9.【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0.【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11.【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12.【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3.【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15.【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6.【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7.【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18.【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19.【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0.【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1.【答案】(1)血泵;动脉瓣和房室瓣
(2)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暗红变鲜红
(3)毛细血管
(4)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2.【答案】(1)葡萄糖;小肠
(2)二氧化碳;呼吸运动
(3)3;线粒体
(4)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23.【答案】(1)2mL清水
(2)变蓝
(3)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
(4)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或偏高等等,意思合理亦可)
(5)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吗?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24.【答案】(1)抗原;特异性
(2)动脉;近心端
(3)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