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精华汇编(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精华汇编(一)(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0 22: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题”汇总一【精华】
一、实验探究题
1.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分解从胃开始。胃腺能分泌含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食物成分进入小肠后,在含胰蛋白酶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某生物小组发现,把清蛋白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凝固剂,加热后为液态,冷却后为“果冻”状固态)中,琼脂会变浑浊;当清蛋白被胰蛋白酶分解后,琼脂就会变得透明。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是否受酸碱性的影响,该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加热溶化的琼脂与清蛋白均匀混合,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在浑浊的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钻出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凹孔。
步骤二:在每个凹孔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和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缓冲剂用于设置相应的酸碱性环境),如图所示。设置5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为1~5号。
步骤三:把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测量每个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结果如下表。
组别 加入的缓冲剂类型 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mm)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A 酸性缓冲剂 2 1 3 2 2
B 中性缓冲剂 8 11 6 9 7
C 碱性缓冲剂 22 20 23 24 2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模拟人体正常温度,保持   最强的活性。
(2)实验中收集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如上表,三组凹孔周围透明区的平均直径的数据要如何处理?   ,目的是   。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实验基础上,还可以怎样设计?   。
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   。
2.在适宜的季节,选择月季的枝条剪好插到土质疏松的土壤中,当枝条长出新的叶片和根后,扦插就成功了。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设计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枝生长良好,约的月季枝条,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准备好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和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   ;③将两组茎段插入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④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两组茎段,做好记录。
(4)得出结论:   。
(5)请举出一种除上述例子外,适合扦插的植物:   。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计划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蛙卵20枚.平均分成4等份。
第二步:将它们分别放入4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纯净水。
第三步:将各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分别控制在15℃、20℃、25℃和30℃。
第四步:将各烧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记录5日内各烧杯中蛙卵的孵化数。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抱对,雌蛙排出   (选填“卵细胞”或“受精卵”)进入水中完成受精。青蛙发育的时期包括:   (用箭头连接各时期)。
(2)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
(3)如图是他们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后,得出的实验结果:
①在20℃的水中,蛙卵5日内的孵化数是   。
②通过该实验能否说明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一定是25℃?   。
4.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勺公筷”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使用公勺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风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食堂选取8道实验菜品,每道菜分别用无菌餐具均分为三份,并分别放在标明“空白”“使用公勺公筷”、“不使用公勺公筷”的无菌盘子里。“空白”组静置于就餐环境中作为空白留样,并加盖密封。
步骤2:公开招募十六名健康就餐同学,按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使用公勺公筷”组、“不使用公勺公筷”组菜品的食客。
步骤3:兴趣小组同学对餐后的剩余菜品和空白组分别进行无菌采样。样品经过48小时培养,结果如表。
步骤4:重复两遍以上实验,测试结果与下表类似。
八道实验菜品菌落总数含量(单位CFU/g)
实验菜品 泡菜 凉拌黄瓜 烧白 红烧牛肉 青椒肉丝 家常豆腐 炒时蔬 蛋花汤
空白组 320 380 4 2 6 5 10 4
“使用公筷”组 400 450 6 120 20 18 280 18
“不使用公筷”组 9.6×103 1.1×103 180 420 320 30 480 30
CFU/g是每克样品培养的菌落个数
(1)每道菜均进行空白留样的目的是   ,将采样的样品放到培养基上相当于微生物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
(2)根据表格数据,凉菜的菌落总数远比热菜多的可能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经过重复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使用公勺公筷”组比“不使用公勺公筷”组的菌落数目   (填“较多”或“较少”),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格中数据,你对“使用公勺公筷”的态度是   。(写一点即可)
5.教育部“五项管理”中对学生睡眠时间做了明确要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   。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6.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5~6点之间到绿树成萌的森林公园散步、晨跑。人们大多认为早晨空气新鲜,此时锻炼有利于健康;也有人认为傍晚到公园锻炼更有利于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根据下图和探究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分别通入甲、乙两烧杯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在傍晚,我们走进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感觉到空气清新湿润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测定了中山公园某片树林中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在图二中,从18时至24时,曲线上升的原因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7. 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钴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____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为了起   作用。
【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进一步思考】
(5) 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8.酵母菌和根霉菌是米酒制作常用的两种微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糯米为原料,探究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的影响(淀粉不能直接发酵成酒精,必须先经过淀粉酶糖化,然后才能发酵)。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原料 糯米(富含淀粉,几乎无葡萄糖)
条件 适温、____?
菌种 酵母菌(5g) 根霉菌(5g) 混合菌(各2.5g)
(1)在制作米酒时,需要将所有的器皿加热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的条件应该是   (填“有氧”或“无氧”)。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从酶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不能单独利用糯米制作米酒的原因是酵母菌不产   ,因此A组酒精度较低。实验结论: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后选用   。
(4)为了延长米酒的保存时间,可以采用冷藏法,其原理是   。
9. 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以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   (选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图2中,根据血流方向判断,表示静脉的是   (填序号);血管B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红细胞只能   。
(3)我们的血液是红色的,这主要与图3中的   (填序号)有关;当②的数量明显增多时,说明身体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选填“贫血”或“急性炎症”)。
10. 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班初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实验过程:
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
(1)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B料。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
②若结论是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则实验结果应是   。
(四)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3)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5)该探究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容易使实验结果有很大的误差和偶然性。
11. 某班同学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他们做了如下的模拟实验:
I.实验材料:黑棋子30枚,白棋子10枚,不透光纸盒两个(编号甲、乙)。
Ⅱ.实验步骤:
①将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于放入甲纸盒中,再将20枚黑棋子放入乙纸盘中,各自混匀;
②随机从两个纸盒中各取一枚棋子,在表格中记录棋子的组合情况,然后将选取的棋子放回原纸盒中,混匀;
③重复步骤②九次。
Ⅲ.某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 黑白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请结合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纸盒中的白棋子模拟的是含   染色体的精子。如果抓出“黑黑”组合,表示的性别为   。
(2)每次从甲、乙两个纸盒中取出一个棋子后,取出的棋子需要再放回纸盒中,原因是保证模拟的不同生殖细胞数目   。
(3)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   过程。
(4)理论上,男女出生性别比应为1:1,但该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不是1:1,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和制作显微镜实验探究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实验操作】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1)
(1)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向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显微镜下观察出现如图1所示物像(有气泡),最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   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3)在观察过程中,要把图1的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把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   ]。
【模型制作】利用水滴、放大镜和平面镜等材料制作“水滴显微镜”(图2)
(4)“水滴显微镜”中的水滴相当于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图1中的[   ]。
13.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土壤中的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指一定时间内,释放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目标。小明想探究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多种因素,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处理
①分组编号 取两个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帖上“乙组”标签。
②设置变量 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甲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放入80℃恒温箱处理1h。
③实验处理 取落叶,清洗干净后均分为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埋入2个容器的土壤中,深度约5cm。
④结果观察 将2个玻璃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甲、乙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在步骤②设置变量时,所选的土壤一般为有落叶覆盖的土壤,原因是这类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将乙组土壤放入80℃恒温箱中处理1h,目的是   。
(2)根据实验步骤推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
(3)若实验结果为落叶腐烂程度甲组较乙组显著,则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要降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应当   (填“增加”或“减少”)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土壤中碳转化的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很多非生物因素。若要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温度、酸碱度、   度,以及土壤中的   含量。
14.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同时舌头搅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温度 37℃
加入碘液 2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   ,此方案缺少对   的模拟,可以用   进行模拟。
(2)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择   组的2只试管做对照实验。
甲:1和2 乙:1和3
(4)将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内溶液   ,2号试管内溶液变成   ,3号试管内溶液   。
(5)实验中所有的试管都必须放在37℃的温水中是因为   。
1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   。
(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除温度外,   对海带生长率也有影响。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   。
(4)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   。
16.在学校科技节模型设计比赛中,“未来发明家”团队展示了他们的一个设计作品,如下图所示:
“缩手反射模型”简要说明
①两块轻质铝材用轴承相连,既牢固又灵活
②“气动人工肌肉”通入高压空气可实现收缩
③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能控制相应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1) 该设计图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 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缩,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舒张,这样就完成了缩手反射。
(3)科创老师给予了该团队高度肯定,他认为该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雏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结构更复杂,并且其控制系统需与人体的   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
17.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
②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 min;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见下表。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μU/L)
A 健康大鼠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8.15 21.15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该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   组。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提高本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18.实验探究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10 天,结果如下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   (填微生物)来自所选蔬菜自身携带的;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   条件,有利于发酵。
(2)该实验的变量为   。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3)分析上图,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从变化曲线可知,食用泡制到第   天的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   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   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5)结合本实验,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添加   ,泡菜至少要泡到第   天以上才能食用。
19.小黄姜属弱光性植物,不耐强光。某研究小组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探究不同光强对小黄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小黄姜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步骤一:使用黑色尼龙遮阴网建立相对光强分别为25%、50%、75%和100%(不遮阴)的栽培棚。
步骤二:选择①一致的幼苗移栽到栽培袋中,每袋3株实生芽苗,试验期间每天傍晚浇足水,每月施复合肥1次,随时防治病虫害。
步骤三:植株生长90天后,测定株高、单株总叶面积和小黄姜鲜重。本试验重复5次,将所得数据取②,记录结果见题33表。
题33表
组别 A B C D
相对光强/% 25 50 75 100
株高/cm 65 58 57 43
单株总叶面积/cm2 3400 3150 3140 2550
姜鲜重/(kg/株) 0.19 0.29 0.27 0.265
据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二中,①处应填写   ,幼苗移栽时应带一块土坨是为了   。
(2)步骤三中,②处应填写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3)弱光下小黄姜通过增加   和   来增大捕光面积,以提高对弱光的适应能力,但光强过弱显著影响了   的积累,造成产量较低。
(4)从实验结果可知,相对光强为   时小黄姜鲜重最大。请结合本实验,给种植小黄姜的菜农们提供一条合理的栽培建议:   。
20.下图是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 问题。
(1)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   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   作用。
(2)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   (填字母)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地将敲碎的卵壳和   除去,会发现该处有一个小空腔,作用是   。
(3)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如图(二)所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牵引着卵黄悬浮于卵白中的   。卵黄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该结构是   。
(4)鸟卵要想孵化出雏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   。
(5)小新同学认为鸡卵的外壳不是密闭的,其上有许多小孔与外界相通。为了探究鸡卵卵壳上气孔的作用,他做了以下实验:①任意取两个种鸡蛋;②将其中一个种鸡蛋外涂抹凡士林,另一个种鸡蛋不做任何处理;③分别将两个种鸡蛋放到孵化箱内;④观察两个种鸡蛋的孵化情况。请指出小新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之处,并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37;胰蛋白酶
(2)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4)再增加一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放入等量的碱性缓冲剂;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2.【答案】(1)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
(2)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为斜向(或水平)的更容易成活
(3)斜向切口
(4)斜向切口的月季枝条更容易成活
(5)杨树(或柳树、菊花、葡萄、蔷薇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
3.【答案】(1)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卵数太少,采用的是纯净水
(3)90枚;不能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答案】(1)形成对照;接种
(2)冷菜未经过高温灭菌(或高温可以灭菌
(3)较少;使用公勺公筷能有效降低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风险
(4)赞成使用公勺公筷,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5.【答案】(1)每日睡眠时长
(2)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
(3)充足的睡眠能够缩短小鼠走迷宫的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4)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6.【答案】(1)甲
(2)BC
(3)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7.【答案】(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
(3)对照
(4)高
(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8.【答案】(1)高温灭菌
(2)不同菌种;无氧
(3)淀粉酶;根霉菌
(4)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9.【答案】(1)清水(或“水”、“蒸馏水”)
(2)低;A;单行通过
(3)①;急性炎症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0.【答案】(1)等量
(2)有;甲乙两组小鼠生长状况基本一样或甲乙两组小鼠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转基因食物对动物(人)的生长有影响(转基因食物对动物(人)的生长没有影响
(4)对照作用
(5)只用2只小鼠做实验,数量太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11.【答案】(1)Y;女性
(2)相等
(3)成对;受精
(4)样本小,实验次数少,误差大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12.【答案】(1)生理盐水
(2)盖盖玻片
(3)上;⑤
(4)②;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13.【答案】(1)相同;除去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
(2)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减少
(4)深;微生物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4.【答案】(1)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玻璃棒搅拌
(2)淀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
(3)乙
(4)不变色;深蓝色;部分变蓝(变浅蓝)
(5)模拟口腔的温度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15.【答案】(1)10~15;死亡
(2)二氧化碳浓度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不能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16.【答案】(1)骨;感受器
(2)A
(3)大脑(神经系统)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7.【答案】(1)作为对照
(2)B;糖类
(3)实验材料选取的一致性(或随机分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设置对照等,合理即可)
(4)控制饮食(或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8.【答案】(1)乳酸菌;无氧/缺氧
(2)食醋浓度;起对照作用
(3)先上升后下降;3
(4)抑制;0.6%
(5)食醋;9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9.【答案】(1)相对光强/不同光强大小/生长状况/株高;生长状况;保护幼根和根毛
(2)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株高;(单株)总叶面积;有机物
(4)50%;可在50%遮阴环境下种植小黄姜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20.【答案】(1)卵壳;保护
(2)B;外壳膜;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系带;胚盘
(4)鸟卵已受精;温度适宜
(5)实验过程中,每组只用一个种鸡蛋,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需增加种鸡蛋的数量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题”汇总一【精华】
一、实验探究题
1.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分解从胃开始。胃腺能分泌含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食物成分进入小肠后,在含胰蛋白酶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某生物小组发现,把清蛋白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凝固剂,加热后为液态,冷却后为“果冻”状固态)中,琼脂会变浑浊;当清蛋白被胰蛋白酶分解后,琼脂就会变得透明。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是否受酸碱性的影响,该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加热溶化的琼脂与清蛋白均匀混合,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在浑浊的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钻出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凹孔。
步骤二:在每个凹孔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和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缓冲剂用于设置相应的酸碱性环境),如图所示。设置5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为1~5号。
步骤三:把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测量每个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结果如下表。
组别 加入的缓冲剂类型 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mm)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A 酸性缓冲剂 2 1 3 2 2
B 中性缓冲剂 8 11 6 9 7
C 碱性缓冲剂 22 20 23 24 2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模拟人体正常温度,保持   最强的活性。
(2)实验中收集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如上表,三组凹孔周围透明区的平均直径的数据要如何处理?   ,目的是   。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实验基础上,还可以怎样设计?   。
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   。
2.在适宜的季节,选择月季的枝条剪好插到土质疏松的土壤中,当枝条长出新的叶片和根后,扦插就成功了。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设计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枝生长良好,约的月季枝条,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准备好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和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   ;③将两组茎段插入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④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两组茎段,做好记录。
(4)得出结论:   。
(5)请举出一种除上述例子外,适合扦插的植物:   。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计划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蛙卵20枚.平均分成4等份。
第二步:将它们分别放入4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纯净水。
第三步:将各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分别控制在15℃、20℃、25℃和30℃。
第四步:将各烧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记录5日内各烧杯中蛙卵的孵化数。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抱对,雌蛙排出   (选填“卵细胞”或“受精卵”)进入水中完成受精。青蛙发育的时期包括:   (用箭头连接各时期)。
(2)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
(3)如图是他们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后,得出的实验结果:
①在20℃的水中,蛙卵5日内的孵化数是   。
②通过该实验能否说明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一定是25℃?   。
4.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勺公筷”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使用公勺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风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食堂选取8道实验菜品,每道菜分别用无菌餐具均分为三份,并分别放在标明“空白”“使用公勺公筷”、“不使用公勺公筷”的无菌盘子里。“空白”组静置于就餐环境中作为空白留样,并加盖密封。
步骤2:公开招募十六名健康就餐同学,按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使用公勺公筷”组、“不使用公勺公筷”组菜品的食客。
步骤3:兴趣小组同学对餐后的剩余菜品和空白组分别进行无菌采样。样品经过48小时培养,结果如表。
步骤4:重复两遍以上实验,测试结果与下表类似。
八道实验菜品菌落总数含量(单位CFU/g)
实验菜品 泡菜 凉拌黄瓜 烧白 红烧牛肉 青椒肉丝 家常豆腐 炒时蔬 蛋花汤
空白组 320 380 4 2 6 5 10 4
“使用公筷”组 400 450 6 120 20 18 280 18
“不使用公筷”组 9.6×103 1.1×103 180 420 320 30 480 30
CFU/g是每克样品培养的菌落个数
(1)每道菜均进行空白留样的目的是   ,将采样的样品放到培养基上相当于微生物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
(2)根据表格数据,凉菜的菌落总数远比热菜多的可能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经过重复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使用公勺公筷”组比“不使用公勺公筷”组的菌落数目   (填“较多”或“较少”),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格中数据,你对“使用公勺公筷”的态度是   。(写一点即可)
5.教育部“五项管理”中对学生睡眠时间做了明确要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   。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6.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5~6点之间到绿树成萌的森林公园散步、晨跑。人们大多认为早晨空气新鲜,此时锻炼有利于健康;也有人认为傍晚到公园锻炼更有利于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根据下图和探究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分别通入甲、乙两烧杯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在傍晚,我们走进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感觉到空气清新湿润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测定了中山公园某片树林中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在图二中,从18时至24时,曲线上升的原因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7. 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钴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____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为了起   作用。
【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进一步思考】
(5) 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8.酵母菌和根霉菌是米酒制作常用的两种微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糯米为原料,探究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的影响(淀粉不能直接发酵成酒精,必须先经过淀粉酶糖化,然后才能发酵)。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原料 糯米(富含淀粉,几乎无葡萄糖)
条件 适温、____?
菌种 酵母菌(5g) 根霉菌(5g) 混合菌(各2.5g)
(1)在制作米酒时,需要将所有的器皿加热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的条件应该是   (填“有氧”或“无氧”)。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从酶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不能单独利用糯米制作米酒的原因是酵母菌不产   ,因此A组酒精度较低。实验结论: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后选用   。
(4)为了延长米酒的保存时间,可以采用冷藏法,其原理是   。
9. 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以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   (选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图2中,根据血流方向判断,表示静脉的是   (填序号);血管B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红细胞只能   。
(3)我们的血液是红色的,这主要与图3中的   (填序号)有关;当②的数量明显增多时,说明身体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选填“贫血”或“急性炎症”)。
10. 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班初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实验过程:
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
(1)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B料。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
②若结论是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则实验结果应是   。
(四)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3)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5)该探究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容易使实验结果有很大的误差和偶然性。
11. 某班同学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他们做了如下的模拟实验:
I.实验材料:黑棋子30枚,白棋子10枚,不透光纸盒两个(编号甲、乙)。
Ⅱ.实验步骤:
①将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于放入甲纸盒中,再将20枚黑棋子放入乙纸盘中,各自混匀;
②随机从两个纸盒中各取一枚棋子,在表格中记录棋子的组合情况,然后将选取的棋子放回原纸盒中,混匀;
③重复步骤②九次。
Ⅲ.某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 黑白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请结合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纸盒中的白棋子模拟的是含   染色体的精子。如果抓出“黑黑”组合,表示的性别为   。
(2)每次从甲、乙两个纸盒中取出一个棋子后,取出的棋子需要再放回纸盒中,原因是保证模拟的不同生殖细胞数目   。
(3)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   过程。
(4)理论上,男女出生性别比应为1:1,但该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不是1:1,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和制作显微镜实验探究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实验操作】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1)
(1)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向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显微镜下观察出现如图1所示物像(有气泡),最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   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3)在观察过程中,要把图1的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把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   ]。
【模型制作】利用水滴、放大镜和平面镜等材料制作“水滴显微镜”(图2)
(4)“水滴显微镜”中的水滴相当于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图1中的[   ]。
13.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土壤中的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指一定时间内,释放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目标。小明想探究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多种因素,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处理
①分组编号 取两个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帖上“乙组”标签。
②设置变量 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甲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放入80℃恒温箱处理1h。
③实验处理 取落叶,清洗干净后均分为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埋入2个容器的土壤中,深度约5cm。
④结果观察 将2个玻璃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甲、乙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在步骤②设置变量时,所选的土壤一般为有落叶覆盖的土壤,原因是这类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将乙组土壤放入80℃恒温箱中处理1h,目的是   。
(2)根据实验步骤推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
(3)若实验结果为落叶腐烂程度甲组较乙组显著,则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要降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应当   (填“增加”或“减少”)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土壤中碳转化的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很多非生物因素。若要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温度、酸碱度、   度,以及土壤中的   含量。
14.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同时舌头搅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温度 37℃
加入碘液 2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   ,此方案缺少对   的模拟,可以用   进行模拟。
(2)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择   组的2只试管做对照实验。
甲:1和2 乙:1和3
(4)将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内溶液   ,2号试管内溶液变成   ,3号试管内溶液   。
(5)实验中所有的试管都必须放在37℃的温水中是因为   。
1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   。
(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除温度外,   对海带生长率也有影响。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   。
(4)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   。
16.在学校科技节模型设计比赛中,“未来发明家”团队展示了他们的一个设计作品,如下图所示:
“缩手反射模型”简要说明
①两块轻质铝材用轴承相连,既牢固又灵活
②“气动人工肌肉”通入高压空气可实现收缩
③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能控制相应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1) 该设计图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 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缩,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舒张,这样就完成了缩手反射。
(3)科创老师给予了该团队高度肯定,他认为该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雏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结构更复杂,并且其控制系统需与人体的   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
17.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
②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 min;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见下表。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μU/L)
A 健康大鼠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8.15 21.15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该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   组。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提高本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18.实验探究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10 天,结果如下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   (填微生物)来自所选蔬菜自身携带的;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   条件,有利于发酵。
(2)该实验的变量为   。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3)分析上图,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从变化曲线可知,食用泡制到第   天的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   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   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5)结合本实验,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添加   ,泡菜至少要泡到第   天以上才能食用。
19.小黄姜属弱光性植物,不耐强光。某研究小组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探究不同光强对小黄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小黄姜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步骤一:使用黑色尼龙遮阴网建立相对光强分别为25%、50%、75%和100%(不遮阴)的栽培棚。
步骤二:选择①一致的幼苗移栽到栽培袋中,每袋3株实生芽苗,试验期间每天傍晚浇足水,每月施复合肥1次,随时防治病虫害。
步骤三:植株生长90天后,测定株高、单株总叶面积和小黄姜鲜重。本试验重复5次,将所得数据取②,记录结果见题33表。
题33表
组别 A B C D
相对光强/% 25 50 75 100
株高/cm 65 58 57 43
单株总叶面积/cm2 3400 3150 3140 2550
姜鲜重/(kg/株) 0.19 0.29 0.27 0.265
据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二中,①处应填写   ,幼苗移栽时应带一块土坨是为了   。
(2)步骤三中,②处应填写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3)弱光下小黄姜通过增加   和   来增大捕光面积,以提高对弱光的适应能力,但光强过弱显著影响了   的积累,造成产量较低。
(4)从实验结果可知,相对光强为   时小黄姜鲜重最大。请结合本实验,给种植小黄姜的菜农们提供一条合理的栽培建议:   。
20.下图是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 问题。
(1)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   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   作用。
(2)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   (填字母)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地将敲碎的卵壳和   除去,会发现该处有一个小空腔,作用是   。
(3)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如图(二)所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牵引着卵黄悬浮于卵白中的   。卵黄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该结构是   。
(4)鸟卵要想孵化出雏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   。
(5)小新同学认为鸡卵的外壳不是密闭的,其上有许多小孔与外界相通。为了探究鸡卵卵壳上气孔的作用,他做了以下实验:①任意取两个种鸡蛋;②将其中一个种鸡蛋外涂抹凡士林,另一个种鸡蛋不做任何处理;③分别将两个种鸡蛋放到孵化箱内;④观察两个种鸡蛋的孵化情况。请指出小新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之处,并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37;胰蛋白酶
(2)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4)再增加一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放入等量的碱性缓冲剂;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2.【答案】(1)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
(2)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为斜向(或水平)的更容易成活
(3)斜向切口
(4)斜向切口的月季枝条更容易成活
(5)杨树(或柳树、菊花、葡萄、蔷薇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
3.【答案】(1)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卵数太少,采用的是纯净水
(3)90枚;不能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答案】(1)形成对照;接种
(2)冷菜未经过高温灭菌(或高温可以灭菌
(3)较少;使用公勺公筷能有效降低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风险
(4)赞成使用公勺公筷,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5.【答案】(1)每日睡眠时长
(2)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
(3)充足的睡眠能够缩短小鼠走迷宫的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4)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6.【答案】(1)甲
(2)BC
(3)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7.【答案】(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
(3)对照
(4)高
(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8.【答案】(1)高温灭菌
(2)不同菌种;无氧
(3)淀粉酶;根霉菌
(4)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9.【答案】(1)清水(或“水”、“蒸馏水”)
(2)低;A;单行通过
(3)①;急性炎症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0.【答案】(1)等量
(2)有;甲乙两组小鼠生长状况基本一样或甲乙两组小鼠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转基因食物对动物(人)的生长有影响(转基因食物对动物(人)的生长没有影响
(4)对照作用
(5)只用2只小鼠做实验,数量太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11.【答案】(1)Y;女性
(2)相等
(3)成对;受精
(4)样本小,实验次数少,误差大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12.【答案】(1)生理盐水
(2)盖盖玻片
(3)上;⑤
(4)②;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13.【答案】(1)相同;除去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
(2)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减少
(4)深;微生物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4.【答案】(1)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玻璃棒搅拌
(2)淀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
(3)乙
(4)不变色;深蓝色;部分变蓝(变浅蓝)
(5)模拟口腔的温度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15.【答案】(1)10~15;死亡
(2)二氧化碳浓度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不能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16.【答案】(1)骨;感受器
(2)A
(3)大脑(神经系统)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7.【答案】(1)作为对照
(2)B;糖类
(3)实验材料选取的一致性(或随机分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设置对照等,合理即可)
(4)控制饮食(或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8.【答案】(1)乳酸菌;无氧/缺氧
(2)食醋浓度;起对照作用
(3)先上升后下降;3
(4)抑制;0.6%
(5)食醋;9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9.【答案】(1)相对光强/不同光强大小/生长状况/株高;生长状况;保护幼根和根毛
(2)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株高;(单株)总叶面积;有机物
(4)50%;可在50%遮阴环境下种植小黄姜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20.【答案】(1)卵壳;保护
(2)B;外壳膜;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系带;胚盘
(4)鸟卵已受精;温度适宜
(5)实验过程中,每组只用一个种鸡蛋,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需增加种鸡蛋的数量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题”汇总一【精华】
一、实验探究题
1.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分解从胃开始。胃腺能分泌含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食物成分进入小肠后,在含胰蛋白酶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某生物小组发现,把清蛋白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凝固剂,加热后为液态,冷却后为“果冻”状固态)中,琼脂会变浑浊;当清蛋白被胰蛋白酶分解后,琼脂就会变得透明。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是否受酸碱性的影响,该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加热溶化的琼脂与清蛋白均匀混合,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在浑浊的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钻出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凹孔。
步骤二:在每个凹孔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和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缓冲剂用于设置相应的酸碱性环境),如图所示。设置5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为1~5号。
步骤三:把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测量每个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结果如下表。
组别 加入的缓冲剂类型 凹孔周围透明区的直径(mm)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A 酸性缓冲剂 2 1 3 2 2
B 中性缓冲剂 8 11 6 9 7
C 碱性缓冲剂 22 20 23 24 2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三中,培养皿应放在   ℃的恒温箱中,原因是模拟人体正常温度,保持   最强的活性。
(2)实验中收集了5个培养皿的测量结果,如上表,三组凹孔周围透明区的平均直径的数据要如何处理?   ,目的是   。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碱性缓冲剂是否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实验基础上,还可以怎样设计?   。
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为“碱性缓冲剂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   。
2.在适宜的季节,选择月季的枝条剪好插到土质疏松的土壤中,当枝条长出新的叶片和根后,扦插就成功了。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设计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枝生长良好,约的月季枝条,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准备好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和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   ;③将两组茎段插入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④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两组茎段,做好记录。
(4)得出结论:   。
(5)请举出一种除上述例子外,适合扦插的植物:   。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计划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蛙卵20枚.平均分成4等份。
第二步:将它们分别放入4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纯净水。
第三步:将各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分别控制在15℃、20℃、25℃和30℃。
第四步:将各烧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记录5日内各烧杯中蛙卵的孵化数。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抱对,雌蛙排出   (选填“卵细胞”或“受精卵”)进入水中完成受精。青蛙发育的时期包括:   (用箭头连接各时期)。
(2)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
(3)如图是他们改进方案并实施实验后,得出的实验结果:
①在20℃的水中,蛙卵5日内的孵化数是   。
②通过该实验能否说明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一定是25℃?   。
4.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勺公筷”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使用公勺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风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食堂选取8道实验菜品,每道菜分别用无菌餐具均分为三份,并分别放在标明“空白”“使用公勺公筷”、“不使用公勺公筷”的无菌盘子里。“空白”组静置于就餐环境中作为空白留样,并加盖密封。
步骤2:公开招募十六名健康就餐同学,按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使用公勺公筷”组、“不使用公勺公筷”组菜品的食客。
步骤3:兴趣小组同学对餐后的剩余菜品和空白组分别进行无菌采样。样品经过48小时培养,结果如表。
步骤4:重复两遍以上实验,测试结果与下表类似。
八道实验菜品菌落总数含量(单位CFU/g)
实验菜品 泡菜 凉拌黄瓜 烧白 红烧牛肉 青椒肉丝 家常豆腐 炒时蔬 蛋花汤
空白组 320 380 4 2 6 5 10 4
“使用公筷”组 400 450 6 120 20 18 280 18
“不使用公筷”组 9.6×103 1.1×103 180 420 320 30 480 30
CFU/g是每克样品培养的菌落个数
(1)每道菜均进行空白留样的目的是   ,将采样的样品放到培养基上相当于微生物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
(2)根据表格数据,凉菜的菌落总数远比热菜多的可能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经过重复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使用公勺公筷”组比“不使用公勺公筷”组的菌落数目   (填“较多”或“较少”),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格中数据,你对“使用公勺公筷”的态度是   。(写一点即可)
5.教育部“五项管理”中对学生睡眠时间做了明确要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   。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6.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5~6点之间到绿树成萌的森林公园散步、晨跑。人们大多认为早晨空气新鲜,此时锻炼有利于健康;也有人认为傍晚到公园锻炼更有利于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根据下图和探究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分别通入甲、乙两烧杯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在傍晚,我们走进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感觉到空气清新湿润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测定了中山公园某片树林中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在图二中,从18时至24时,曲线上升的原因是植物进行[   ](填图三中的字母)项生理活动导致的。
7. 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钴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____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为了起   作用。
【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进一步思考】
(5) 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8.酵母菌和根霉菌是米酒制作常用的两种微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糯米为原料,探究不同菌种对米酒制作的影响(淀粉不能直接发酵成酒精,必须先经过淀粉酶糖化,然后才能发酵)。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原料 糯米(富含淀粉,几乎无葡萄糖)
条件 适温、____?
菌种 酵母菌(5g) 根霉菌(5g) 混合菌(各2.5g)
(1)在制作米酒时,需要将所有的器皿加热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的条件应该是   (填“有氧”或“无氧”)。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从酶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不能单独利用糯米制作米酒的原因是酵母菌不产   ,因此A组酒精度较低。实验结论: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后选用   。
(4)为了延长米酒的保存时间,可以采用冷藏法,其原理是   。
9. 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以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   (选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图2中,根据血流方向判断,表示静脉的是   (填序号);血管B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红细胞只能   。
(3)我们的血液是红色的,这主要与图3中的   (填序号)有关;当②的数量明显增多时,说明身体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选填“贫血”或“急性炎症”)。
10. 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班初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实验过程:
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
(1)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B料。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
②若结论是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则实验结果应是   。
(四)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3)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5)该探究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容易使实验结果有很大的误差和偶然性。
11. 某班同学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他们做了如下的模拟实验:
I.实验材料:黑棋子30枚,白棋子10枚,不透光纸盒两个(编号甲、乙)。
Ⅱ.实验步骤:
①将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于放入甲纸盒中,再将20枚黑棋子放入乙纸盘中,各自混匀;
②随机从两个纸盒中各取一枚棋子,在表格中记录棋子的组合情况,然后将选取的棋子放回原纸盒中,混匀;
③重复步骤②九次。
Ⅲ.某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 黑白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黑黑 黑白
请结合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纸盒中的白棋子模拟的是含   染色体的精子。如果抓出“黑黑”组合,表示的性别为   。
(2)每次从甲、乙两个纸盒中取出一个棋子后,取出的棋子需要再放回纸盒中,原因是保证模拟的不同生殖细胞数目   。
(3)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   过程。
(4)理论上,男女出生性别比应为1:1,但该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不是1:1,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和制作显微镜实验探究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实验操作】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1)
(1)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向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显微镜下观察出现如图1所示物像(有气泡),最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   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3)在观察过程中,要把图1的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把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   ]。
【模型制作】利用水滴、放大镜和平面镜等材料制作“水滴显微镜”(图2)
(4)“水滴显微镜”中的水滴相当于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图1中的[   ]。
13.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土壤中的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指一定时间内,释放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目标。小明想探究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多种因素,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处理
①分组编号 取两个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帖上“乙组”标签。
②设置变量 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甲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放入80℃恒温箱处理1h。
③实验处理 取落叶,清洗干净后均分为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埋入2个容器的土壤中,深度约5cm。
④结果观察 将2个玻璃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甲、乙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在步骤②设置变量时,所选的土壤一般为有落叶覆盖的土壤,原因是这类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将乙组土壤放入80℃恒温箱中处理1h,目的是   。
(2)根据实验步骤推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
(3)若实验结果为落叶腐烂程度甲组较乙组显著,则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要降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应当   (填“增加”或“减少”)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土壤中碳转化的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很多非生物因素。若要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温度、酸碱度、   度,以及土壤中的   含量。
14.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同时舌头搅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温度 37℃
加入碘液 2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   ,此方案缺少对   的模拟,可以用   进行模拟。
(2)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择   组的2只试管做对照实验。
甲:1和2 乙:1和3
(4)将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内溶液   ,2号试管内溶液变成   ,3号试管内溶液   。
(5)实验中所有的试管都必须放在37℃的温水中是因为   。
1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   。
(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除温度外,   对海带生长率也有影响。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   。
(4)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   。
16.在学校科技节模型设计比赛中,“未来发明家”团队展示了他们的一个设计作品,如下图所示:
“缩手反射模型”简要说明
①两块轻质铝材用轴承相连,既牢固又灵活
②“气动人工肌肉”通入高压空气可实现收缩
③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能控制相应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1) 该设计图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 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缩,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舒张,这样就完成了缩手反射。
(3)科创老师给予了该团队高度肯定,他认为该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雏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结构更复杂,并且其控制系统需与人体的   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
17.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
②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 min;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见下表。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μU/L)
A 健康大鼠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8.15 21.15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该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   组。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提高本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18.实验探究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10 天,结果如下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   (填微生物)来自所选蔬菜自身携带的;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   条件,有利于发酵。
(2)该实验的变量为   。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
(3)分析上图,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从变化曲线可知,食用泡制到第   天的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   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   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5)结合本实验,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添加   ,泡菜至少要泡到第   天以上才能食用。
19.小黄姜属弱光性植物,不耐强光。某研究小组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探究不同光强对小黄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小黄姜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步骤一:使用黑色尼龙遮阴网建立相对光强分别为25%、50%、75%和100%(不遮阴)的栽培棚。
步骤二:选择①一致的幼苗移栽到栽培袋中,每袋3株实生芽苗,试验期间每天傍晚浇足水,每月施复合肥1次,随时防治病虫害。
步骤三:植株生长90天后,测定株高、单株总叶面积和小黄姜鲜重。本试验重复5次,将所得数据取②,记录结果见题33表。
题33表
组别 A B C D
相对光强/% 25 50 75 100
株高/cm 65 58 57 43
单株总叶面积/cm2 3400 3150 3140 2550
姜鲜重/(kg/株) 0.19 0.29 0.27 0.265
据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二中,①处应填写   ,幼苗移栽时应带一块土坨是为了   。
(2)步骤三中,②处应填写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3)弱光下小黄姜通过增加   和   来增大捕光面积,以提高对弱光的适应能力,但光强过弱显著影响了   的积累,造成产量较低。
(4)从实验结果可知,相对光强为   时小黄姜鲜重最大。请结合本实验,给种植小黄姜的菜农们提供一条合理的栽培建议:   。
20.下图是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 问题。
(1)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   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   作用。
(2)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   (填字母)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地将敲碎的卵壳和   除去,会发现该处有一个小空腔,作用是   。
(3)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如图(二)所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牵引着卵黄悬浮于卵白中的   。卵黄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该结构是   。
(4)鸟卵要想孵化出雏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   。
(5)小新同学认为鸡卵的外壳不是密闭的,其上有许多小孔与外界相通。为了探究鸡卵卵壳上气孔的作用,他做了以下实验:①任意取两个种鸡蛋;②将其中一个种鸡蛋外涂抹凡士林,另一个种鸡蛋不做任何处理;③分别将两个种鸡蛋放到孵化箱内;④观察两个种鸡蛋的孵化情况。请指出小新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之处,并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不同类型的酸碱缓冲剂;37;胰蛋白酶
(2)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受酸碱性影响,碱性缓冲剂可促进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4)再增加一个大小相同的凹孔,放入等量的碱性缓冲剂;放入碱性缓冲剂的凹孔周围也出现透明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2.【答案】(1)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
(2)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为斜向(或水平)的更容易成活
(3)斜向切口
(4)斜向切口的月季枝条更容易成活
(5)杨树(或柳树、菊花、葡萄、蔷薇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
3.【答案】(1)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卵数太少,采用的是纯净水
(3)90枚;不能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答案】(1)形成对照;接种
(2)冷菜未经过高温灭菌(或高温可以灭菌
(3)较少;使用公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