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题”汇总二【精华】
一、实验探究题
1.近年来,微塑料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那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什么危害呢?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屏障吗?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喂养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加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只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 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 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对食物的 功能。根据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丙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重 (填“增重”或“下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每组选择的小鼠均为20只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 ,求取每只小鼠体重增长的平均值是为了 。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条即可)
2.研究人员以菊花鲜切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混合保鲜剂对菊花鲜切花寿命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以下图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处理对菊花鲜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组别 试剂成分
1 蒸馏水
2 基础培养液
3 细胞分裂素1.0mg/L+基础培养液
4 细胞分裂素10.0mg/L+基础培养液
5 生长素类似物0.2mg/L+基础培养液
6 生长素类似物2.0mg/L+基础培养液
7 细胞分裂素1.0mg/L+生长素类似物0.2mg/L+基础培养液
8 细胞分裂素10.0mg/L+生长素类似物2.0mg/L+基础培养液
(1)设置第2组的作用是 。除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这是为了 。
(2)比较第2、3、5组可知,含有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的保鲜液均有 的作用。
(3)比较第3、5、7组可知,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类似物两者 (填“单一”或“混合”)的保鲜液更有利于延长菊花鲜切花的寿命。
(4)第7、8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3.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为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科学家利用鼠进行了“孕鼠被动吸烟对其所产仔鼠学习能力的影响”的相关实验。首先选择经过不同处理的两组孕鼠分别产下的雄性仔鼠各15只,待两组仔鼠体重约为20克时,进行走迷宫实验;统计仔鼠走迷宫“尝试与错误”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孕鼠处理 仔鼠走迷宫“尝试与错误”次数平均值/次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A 正常饲养 6 5 2 1
B 正常饲养的同时,每天将孕鼠置于弥漫着香烟烟雾的柜中6个小时,直到待产时 7 6 3 2
(1)实验中每组选取15只仔鼠,统计次数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实验中,A、B两组孕鼠除是否接受香烟烟雾处理外,其余饲养条件应相同,目的是 。
(2)从上表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A、B两组仔鼠“尝试与错误"次数均 ,说明仔鼠具有学习能力。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本实验的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研究“补充维生素E对被动吸烟孕鼠所产仔鼠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改善作用”,实验应增设C组,除在孕鼠的正常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E外,C组的其余饲养条件应与 组相同。
4.智慧大棚是一种现代化设施,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优势。下图为某辣椒智慧大棚的示意图。
(1)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大棚内温度较低时,系统会通过调温设备升高温度, (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此外,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图中 的开闭程度以调控光合作用的强度。
(2)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了一日之内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
①由图可知,8~11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这是由于此时段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植物 (填生理过程)速率增加。
②由于大棚相对封闭,当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需启动气肥装置。据图分析,应在 (填“0~8时”“8~16时”或“16~24时”)时段内启动。
(3)科研人员研究了在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对辣椒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 株高(cm) 辣椒长度(cm) 单果重(g) 产量(kg km-2)
甲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125 23 98 2815.9
乙 未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103 20 80 2327.9
本实验中乙组的作用是 。甲、乙两组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不同外,其他条件等应相同且适宜。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写出智慧大棚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优势: 。
5.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很感兴趣。同学们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洗净葡萄装瓶,进行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2)通气培养:利用葡萄汁中的有机物,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它的细胞中有 ,属于真核生物。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隔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此种气体检验的方法是 。
(4)探究原理:如图所示,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 。
6.如图所示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
(2)小李同学在观察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几个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这个物像可能是 。如果这个圆形带黑边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则应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物像可移至视野中央。
(3)步骤 (填序号)表示染色。
7.为了探究某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步骤如下: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酶溶液和2mL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为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锅中进行实验。
步骤4: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从各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滴在白色比色板上(比色板上有规则排列的凹穴,背景色是白色,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分别滴加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步骤5:一段时间后,当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液体首先与碘液混合开始显示棕黄色时,统计各组实验现象,结果如表所示:(注:“+”表示蓝色程度,“+”越多表示颜色越蓝)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时,每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浓度应 。
(2)当3号试管中的液体首先与碘液混合开始显示棕黄色时,试管中的剩余淀粉含量为 。
(3)本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不足,请指出: 。
(4)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之间。
(5)该同学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时间过长,为缩短实验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8.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位品。以下为甲、乙两同学制作酸奶的过程的主要步骤有:
甲同学步骤有:
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
②冷却(42~45℃)
③热处理(煮沸)
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
⑤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⑥冷藏或食用
乙同学步骤有:
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
②不经冷却,直接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③热处理(煮沸)
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
⑤冷藏或食用
(1)你认为 (选填“甲”,“乙”)同学能成功制作出酸奶,请将能成功制作出酸奶的正确操作按先后顺序表述出来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甲乙两同学均进行热处理(煮沸),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 。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目的是购买的酸奶中有 (选填“乳酸菌”、“酵母菌”),这一过程称为 。
(3)发酵时要将盖密封的原因是 。将酸奶冷藏可存放较长时间,主要是抑制了酸奶中的微生物 。
(4)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 ,制作酒酿时,用显微镜实观察酒酿液体,主要观察到的微生物是 (选填“酵母菌”、“醋酸菌”)。
9.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施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若化肥施用过多,农作物只能吸收一部分,多余的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泊,化肥中含有的氮、磷等物质,会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快速增长,进而导致水体中动、植物的大量死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肥使用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做出假设: 。
(2)实验方案:
①取四只 的玻璃缸,加入等量的池塘水,分别编号为A、B、C、D。
②向A、B、C缸内依次加入10mL、20mL、30mL的同种液体肥料,D缸不加肥料,然后加蒸馏水使四缸中液体体积相同。
③将四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各缸中水的颜色及藻类生长情况。
(3)分析讨论:
①在该实验方案中,A、B、C缸的变量是 。设置D缸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将每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原因是 。向每只缸内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目的是 。
③通过该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液体化肥的使用能够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并随着使用量的增加,水中藻类增多,会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为了减少化肥使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请给农民朋友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建议: 。
10.兴趣小组同学在池塘中采集到草履虫后,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照对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_上填文字)
图1图2
(1)为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宜在 条件下培养4~5天。
(2)同学们进一步探究“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在300mL纯净水中打入适量蛋黄搅匀,放在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浑浊液有异味,检测发现含有较多细菌。将上述液体平均分装在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水稀释至300mL。向A瓶中加入15mL草履虫培养液,向B瓶中加入等量的 ,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3)一周后,观察A、B两瓶的变化。
①A瓶上半部基本清澈,无明显异味,B瓶 ,说明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浑浊液。
②用吸管吸取A瓶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如图2。草履虫靠[ ] 运动,观察时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加少许棉花纤维,目的是 。草履虫通过[ ]口沟摄取浑浊液中的细菌,形成食物泡,在细胞质中酶的作用下将其消化分解。
11.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他们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哪个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作出假设: 。
(2)实验操作说明:先捏紧A处,松开B处,向乙内呼气,再捏紧B处,松开A处,吸气,重复多次。实验中通入甲瓶中的是空气,通入乙瓶中的是 ,本实验中设置甲瓶是为了进行 。
(3)预测实验现象: 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更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肺内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气体被呼出。
12.实验探究
艾草青团是岭南传统的特色小吃。晓琳家的青团因味道极佳,被朋友圈疯传。晓琳想开展网络销售,需要延长常温下青团的保质期。她尝试探究延长青团保质期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1、制作青团 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馅料(豆沙或者莲蓉),制作大小相同的青团(每个青团70克),数量在36个以上,上锅蒸熟
2、分装 冷却,每袋6个分装6袋,甲组3袋真空包装,乙组3袋普通包装
3、保存 将甲、乙两组青团放在相同的常温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
4、检测 每隔 24小时,从甲乙两组中各取出1袋共6个青团进行质量检测
5、结果 甲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品质正常;72小时后略微变质乙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略微变质;72小时后严重变质
(1)[提出问题]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
(2)[制订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每袋装6个青团而不是1个的原因是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导致真空包装青团变质最可能的原因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 。
(4)除探究的这种方法外,该食品防腐还可以采用 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或抑制它们的 和繁殖。
(5)真空保存的食品上面经常写有“膨袋勿食”这几个字,请解释原因: 。
13.某实验小组为了比较柑橘和苹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在两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
(二)用滴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柑橘汁和苹果汁,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
(三)重复做三次这个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果汁类型 所滴入的果汁滴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柑橘汁 20 24 22
苹果汁 100 102 101
(1)分析数据可知,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因为使用的果汁的滴数越 (选填“多”或“少”),说明含有的维生素C的含量越大。
(2)这个实验之所以要测定三次,所得的测定数据应取其 ,目的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 。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除控制变量不同以外,需要保障其他条件均 。
14.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光,其他条件均适宜) 种子萌发数量/粒
1 30 少量水,25℃ 28
2 30 无水,25℃ 0
3 30 少量水,4℃ 0
4 30 水淹没种子,25℃ 0
(1)该探究实验中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
(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原因是 。
(3)1号培养皿也有2粒未萌发,原因可能是 。
(4)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是 。 (写全得分)。
15. 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 。
(2)过程③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 ,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3)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 ,也能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6.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培养皿中培养了大肠杆菌,用于探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1)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第一步: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获取100%大蒜提取液。
第二步: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的稀释液。
第三步:吸取等量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分别置于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
第四步: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第五步: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 (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③图1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说明大蒜可以 。据图2可知效果最佳的是 。
17.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 ,绿豆模拟叶肉细胞,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 。
(2)绿豆模拟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 组织。
(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这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位 。
18.实验题
某生物科技小组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10mg/L、100mg/L、200mg/L、300mg/L、400mg/L、500mg/L,相应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____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后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组。
(3)在步骤②中,要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的原因是 ,同时不能为了节约实验材料而将每组的桂花枝条30根改成3根,为什么? 。
(4)步骤④中应该填写 ,本实验的结论应是 。
19.如图1、图2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3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序号 模拟人体的气管。
(2)图1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对应于图3的 段,此时由于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径 。(填“变大”或“变小”)
(3)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点。
20.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类型地点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污染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本身就存在着不同,有深色和浅色之分,这是一种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繁殖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 。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 的,而环境的选择是 的(两空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5)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的类型和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
(6)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但目前对它的防治仍然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这不利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微塑料A
(2)对照;不含微塑料A 或 没有微塑料A
(3)消化和吸收;下降;微塑料A会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含量越高影响就越显著,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越差;微塑料对小鼠的消化系统有危害,微塑料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4)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5)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制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2.【答案】(1)作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2)延长菊花鲜切花寿命
(3)混合
(4)含有低浓度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混合保鲜液更有利于延长菊花鲜切花的寿命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
3.【答案】(1)减少误差,确保实验更准确;确保单一变量
(2)减少
(3)孕鼠被动吸烟对其所产仔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有影响
(4)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4.【答案】(1)促进;遮光卷帘
(2)降低;光合作用;8~16时
(3)对照
(4)为农作物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可更好控制作物生长过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5.【答案】(1)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
(2)成形的细胞核
(3))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4)增多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6.【答案】(1)②①⑦④③⑤⑥
(2)气泡;左上方
(3)⑤⑥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7.【答案】(1)温度;相同
(2)0
(3)未设置重复组
(4)25℃~45℃
(5)增加淀粉酶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8.【答案】(1)甲;①→③→②→⑤→④→⑥
(2)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乳酸菌;接种
(3)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4)发酵技术;酵母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9.【答案】(1)过量使用化肥会促进藻类的生长
(2)相同大小
(3)液体肥料的多少(或液体肥料的量);对照;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保证变量的唯一(或保证单一变量);合理化肥(或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或滴灌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根施肥,减少流失)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0.【答案】(1)黑暗
(2)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
(3)没有明显变化或浑浊,有异味;③;纤毛;限制草履虫运动或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影响观察;⑧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1.【答案】(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2)呼出的气体;对照
(3)乙
(4)缩小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12.【答案】(1)延长青团保质期
(2)包装方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高温灭菌后青团内仍有少量细菌和真菌;真空包装可以延长青团保质期
(4)冷藏;杀死;生长
(5)细菌真菌在袋里繁殖生长,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膨袋,说明细菌真菌数量超标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13.【答案】(1)柑橘汁;少
(2)平均值;准确性
(3)维生素C含量;相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14.【答案】(1)3或三;水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胚已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
(4)少量水、25℃、无光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5.【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掉
(2)酒精;叶绿素
(3)淀粉;光或光照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6.【答案】(1)原核
(2)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无菌水;杀死(抑制) 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100%大蒜提取液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
17.【答案】(1)表皮;叶脉
(2)叶绿体;营养
(3)挖空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
18.【答案】(1)NAA溶液浓度
(2)D
(3)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相同;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300mg/L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9.【答案】(1)③;①
(2)呼气;BC;舒张;变小
(3)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20.【答案】(1)变异
(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不定向;定向
(4)长期自然选择
(5)深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浅色桦尺蛾数量增多
(6)生态平衡(或环境保护)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的学说
2024年生物中考(通用版)“实验探究题”汇总二【精华】
一、实验探究题
1.近年来,微塑料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那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什么危害呢?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屏障吗?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喂养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加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只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 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 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对食物的 功能。根据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丙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重 (填“增重”或“下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每组选择的小鼠均为20只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 ,求取每只小鼠体重增长的平均值是为了 。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条即可)
2.研究人员以菊花鲜切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混合保鲜剂对菊花鲜切花寿命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以下图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处理对菊花鲜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组别 试剂成分
1 蒸馏水
2 基础培养液
3 细胞分裂素1.0mg/L+基础培养液
4 细胞分裂素10.0mg/L+基础培养液
5 生长素类似物0.2mg/L+基础培养液
6 生长素类似物2.0mg/L+基础培养液
7 细胞分裂素1.0mg/L+生长素类似物0.2mg/L+基础培养液
8 细胞分裂素10.0mg/L+生长素类似物2.0mg/L+基础培养液
(1)设置第2组的作用是 。除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这是为了 。
(2)比较第2、3、5组可知,含有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的保鲜液均有 的作用。
(3)比较第3、5、7组可知,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类似物两者 (填“单一”或“混合”)的保鲜液更有利于延长菊花鲜切花的寿命。
(4)第7、8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3.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为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科学家利用鼠进行了“孕鼠被动吸烟对其所产仔鼠学习能力的影响”的相关实验。首先选择经过不同处理的两组孕鼠分别产下的雄性仔鼠各15只,待两组仔鼠体重约为20克时,进行走迷宫实验;统计仔鼠走迷宫“尝试与错误”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孕鼠处理 仔鼠走迷宫“尝试与错误”次数平均值/次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A 正常饲养 6 5 2 1
B 正常饲养的同时,每天将孕鼠置于弥漫着香烟烟雾的柜中6个小时,直到待产时 7 6 3 2
(1)实验中每组选取15只仔鼠,统计次数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实验中,A、B两组孕鼠除是否接受香烟烟雾处理外,其余饲养条件应相同,目的是 。
(2)从上表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A、B两组仔鼠“尝试与错误"次数均 ,说明仔鼠具有学习能力。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本实验的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研究“补充维生素E对被动吸烟孕鼠所产仔鼠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改善作用”,实验应增设C组,除在孕鼠的正常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E外,C组的其余饲养条件应与 组相同。
4.智慧大棚是一种现代化设施,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优势。下图为某辣椒智慧大棚的示意图。
(1)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大棚内温度较低时,系统会通过调温设备升高温度, (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此外,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图中 的开闭程度以调控光合作用的强度。
(2)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了一日之内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
①由图可知,8~11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这是由于此时段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植物 (填生理过程)速率增加。
②由于大棚相对封闭,当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需启动气肥装置。据图分析,应在 (填“0~8时”“8~16时”或“16~24时”)时段内启动。
(3)科研人员研究了在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对辣椒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 株高(cm) 辣椒长度(cm) 单果重(g) 产量(kg km-2)
甲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125 23 98 2815.9
乙 未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103 20 80 2327.9
本实验中乙组的作用是 。甲、乙两组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不同外,其他条件等应相同且适宜。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写出智慧大棚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优势: 。
5.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很感兴趣。同学们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洗净葡萄装瓶,进行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2)通气培养:利用葡萄汁中的有机物,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它的细胞中有 ,属于真核生物。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隔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此种气体检验的方法是 。
(4)探究原理:如图所示,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 。
6.如图所示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
(2)小李同学在观察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几个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这个物像可能是 。如果这个圆形带黑边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则应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物像可移至视野中央。
(3)步骤 (填序号)表示染色。
7.为了探究某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步骤如下: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酶溶液和2mL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为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锅中进行实验。
步骤4: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从各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滴在白色比色板上(比色板上有规则排列的凹穴,背景色是白色,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分别滴加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步骤5:一段时间后,当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液体首先与碘液混合开始显示棕黄色时,统计各组实验现象,结果如表所示:(注:“+”表示蓝色程度,“+”越多表示颜色越蓝)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时,每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浓度应 。
(2)当3号试管中的液体首先与碘液混合开始显示棕黄色时,试管中的剩余淀粉含量为 。
(3)本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不足,请指出: 。
(4)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之间。
(5)该同学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时间过长,为缩短实验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8.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位品。以下为甲、乙两同学制作酸奶的过程的主要步骤有:
甲同学步骤有:
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
②冷却(42~45℃)
③热处理(煮沸)
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
⑤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⑥冷藏或食用
乙同学步骤有:
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
②不经冷却,直接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③热处理(煮沸)
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
⑤冷藏或食用
(1)你认为 (选填“甲”,“乙”)同学能成功制作出酸奶,请将能成功制作出酸奶的正确操作按先后顺序表述出来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甲乙两同学均进行热处理(煮沸),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 。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目的是购买的酸奶中有 (选填“乳酸菌”、“酵母菌”),这一过程称为 。
(3)发酵时要将盖密封的原因是 。将酸奶冷藏可存放较长时间,主要是抑制了酸奶中的微生物 。
(4)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 ,制作酒酿时,用显微镜实观察酒酿液体,主要观察到的微生物是 (选填“酵母菌”、“醋酸菌”)。
9.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施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若化肥施用过多,农作物只能吸收一部分,多余的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泊,化肥中含有的氮、磷等物质,会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快速增长,进而导致水体中动、植物的大量死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肥使用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做出假设: 。
(2)实验方案:
①取四只 的玻璃缸,加入等量的池塘水,分别编号为A、B、C、D。
②向A、B、C缸内依次加入10mL、20mL、30mL的同种液体肥料,D缸不加肥料,然后加蒸馏水使四缸中液体体积相同。
③将四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各缸中水的颜色及藻类生长情况。
(3)分析讨论:
①在该实验方案中,A、B、C缸的变量是 。设置D缸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将每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原因是 。向每只缸内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目的是 。
③通过该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液体化肥的使用能够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并随着使用量的增加,水中藻类增多,会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为了减少化肥使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请给农民朋友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建议: 。
10.兴趣小组同学在池塘中采集到草履虫后,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照对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_上填文字)
图1图2
(1)为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宜在 条件下培养4~5天。
(2)同学们进一步探究“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在300mL纯净水中打入适量蛋黄搅匀,放在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浑浊液有异味,检测发现含有较多细菌。将上述液体平均分装在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水稀释至300mL。向A瓶中加入15mL草履虫培养液,向B瓶中加入等量的 ,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3)一周后,观察A、B两瓶的变化。
①A瓶上半部基本清澈,无明显异味,B瓶 ,说明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浑浊液。
②用吸管吸取A瓶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如图2。草履虫靠[ ] 运动,观察时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加少许棉花纤维,目的是 。草履虫通过[ ]口沟摄取浑浊液中的细菌,形成食物泡,在细胞质中酶的作用下将其消化分解。
11.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他们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哪个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作出假设: 。
(2)实验操作说明:先捏紧A处,松开B处,向乙内呼气,再捏紧B处,松开A处,吸气,重复多次。实验中通入甲瓶中的是空气,通入乙瓶中的是 ,本实验中设置甲瓶是为了进行 。
(3)预测实验现象: 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更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肺内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气体被呼出。
12.实验探究
艾草青团是岭南传统的特色小吃。晓琳家的青团因味道极佳,被朋友圈疯传。晓琳想开展网络销售,需要延长常温下青团的保质期。她尝试探究延长青团保质期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1、制作青团 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馅料(豆沙或者莲蓉),制作大小相同的青团(每个青团70克),数量在36个以上,上锅蒸熟
2、分装 冷却,每袋6个分装6袋,甲组3袋真空包装,乙组3袋普通包装
3、保存 将甲、乙两组青团放在相同的常温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
4、检测 每隔 24小时,从甲乙两组中各取出1袋共6个青团进行质量检测
5、结果 甲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品质正常;72小时后略微变质乙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略微变质;72小时后严重变质
(1)[提出问题]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
(2)[制订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每袋装6个青团而不是1个的原因是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导致真空包装青团变质最可能的原因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 。
(4)除探究的这种方法外,该食品防腐还可以采用 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或抑制它们的 和繁殖。
(5)真空保存的食品上面经常写有“膨袋勿食”这几个字,请解释原因: 。
13.某实验小组为了比较柑橘和苹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在两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
(二)用滴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柑橘汁和苹果汁,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
(三)重复做三次这个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果汁类型 所滴入的果汁滴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柑橘汁 20 24 22
苹果汁 100 102 101
(1)分析数据可知,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因为使用的果汁的滴数越 (选填“多”或“少”),说明含有的维生素C的含量越大。
(2)这个实验之所以要测定三次,所得的测定数据应取其 ,目的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 。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除控制变量不同以外,需要保障其他条件均 。
14.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光,其他条件均适宜) 种子萌发数量/粒
1 30 少量水,25℃ 28
2 30 无水,25℃ 0
3 30 少量水,4℃ 0
4 30 水淹没种子,25℃ 0
(1)该探究实验中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
(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原因是 。
(3)1号培养皿也有2粒未萌发,原因可能是 。
(4)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是 。 (写全得分)。
15. 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 。
(2)过程③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 ,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3)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 ,也能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6.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培养皿中培养了大肠杆菌,用于探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1)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第一步: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获取100%大蒜提取液。
第二步: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的稀释液。
第三步:吸取等量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分别置于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
第四步: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第五步: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 (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③图1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说明大蒜可以 。据图2可知效果最佳的是 。
17.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 ,绿豆模拟叶肉细胞,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 。
(2)绿豆模拟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 组织。
(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这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位 。
18.实验题
某生物科技小组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10mg/L、100mg/L、200mg/L、300mg/L、400mg/L、500mg/L,相应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____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后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组。
(3)在步骤②中,要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的原因是 ,同时不能为了节约实验材料而将每组的桂花枝条30根改成3根,为什么? 。
(4)步骤④中应该填写 ,本实验的结论应是 。
19.如图1、图2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3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序号 模拟人体的气管。
(2)图1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对应于图3的 段,此时由于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径 。(填“变大”或“变小”)
(3)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点。
20.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类型地点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污染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本身就存在着不同,有深色和浅色之分,这是一种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繁殖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 。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 的,而环境的选择是 的(两空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5)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的类型和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
(6)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但目前对它的防治仍然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这不利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微塑料A
(2)对照;不含微塑料A 或 没有微塑料A
(3)消化和吸收;下降;微塑料A会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含量越高影响就越显著,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越差;微塑料对小鼠的消化系统有危害,微塑料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4)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5)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制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2.【答案】(1)作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2)延长菊花鲜切花寿命
(3)混合
(4)含有低浓度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混合保鲜液更有利于延长菊花鲜切花的寿命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
3.【答案】(1)减少误差,确保实验更准确;确保单一变量
(2)减少
(3)孕鼠被动吸烟对其所产仔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有影响
(4)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4.【答案】(1)促进;遮光卷帘
(2)降低;光合作用;8~16时
(3)对照
(4)为农作物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可更好控制作物生长过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5.【答案】(1)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
(2)成形的细胞核
(3))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4)增多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6.【答案】(1)②①⑦④③⑤⑥
(2)气泡;左上方
(3)⑤⑥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7.【答案】(1)温度;相同
(2)0
(3)未设置重复组
(4)25℃~45℃
(5)增加淀粉酶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8.【答案】(1)甲;①→③→②→⑤→④→⑥
(2)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乳酸菌;接种
(3)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4)发酵技术;酵母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9.【答案】(1)过量使用化肥会促进藻类的生长
(2)相同大小
(3)液体肥料的多少(或液体肥料的量);对照;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保证变量的唯一(或保证单一变量);合理化肥(或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或滴灌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根施肥,减少流失)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0.【答案】(1)黑暗
(2)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
(3)没有明显变化或浑浊,有异味;③;纤毛;限制草履虫运动或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影响观察;⑧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1.【答案】(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2)呼出的气体;对照
(3)乙
(4)缩小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12.【答案】(1)延长青团保质期
(2)包装方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高温灭菌后青团内仍有少量细菌和真菌;真空包装可以延长青团保质期
(4)冷藏;杀死;生长
(5)细菌真菌在袋里繁殖生长,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膨袋,说明细菌真菌数量超标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13.【答案】(1)柑橘汁;少
(2)平均值;准确性
(3)维生素C含量;相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14.【答案】(1)3或三;水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胚已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
(4)少量水、25℃、无光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5.【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掉
(2)酒精;叶绿素
(3)淀粉;光或光照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6.【答案】(1)原核
(2)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无菌水;杀死(抑制) 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100%大蒜提取液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
17.【答案】(1)表皮;叶脉
(2)叶绿体;营养
(3)挖空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
18.【答案】(1)NAA溶液浓度
(2)D
(3)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相同;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300mg/L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19.【答案】(1)③;①
(2)呼气;BC;舒张;变小
(3)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20.【答案】(1)变异
(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不定向;定向
(4)长期自然选择
(5)深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浅色桦尺蛾数量增多
(6)生态平衡(或环境保护)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的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