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五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开县五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0 12:1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下)“五校联考” 期中试题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总分:100分
(温馨提示:试题的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嫉妒(jì) 阻遏(è) 簌簌(sù) 震悚(sǒng)
B猝然(zú) 仄歪(zè) 掳走(lǚ) 寒噤(jìn)
C愧怍(zuó) 荒谬(miào) 地窖(jiào) 孤孀(shuāng)
D伛偻(lǔ) 恍惚(hū) 绥靖(suí)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懊丧 颠沛 永垂不朽 张慌失措
B耸立 颓唐 眼花潦乱 响彻云宵
C杀戮 鞠躬 连声诺诺 义愤填膺
D肃穆 狼籍 转弯抹角 名副其实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学习资料,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集的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抒情性文章。
C、《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 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2分)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月23日晨,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
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监视。
7. 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在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班上准备举办一次“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为班上举办的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活动步骤补充完整,要符合实际情况。(2分)
A 商量如何帮助孤寡老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活动结束后写活动体会与感想。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请你向民政部门或社会写几条建议,至少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8分)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
3、《爱莲说》中写“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_____,____。
4、情哀深处,万物同悲。杜甫的《春望》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就是借花鸟来创此意境的。
5、“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2分)
(1) 不足为外人道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 水陆草木之花
3、有些成语出自上文,写出其中的二个 (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
6、你觉得文末“后遂无问津者”有什么言外之意?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A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B)过铁道,要( C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D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E);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F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 )____________。(2分)
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_________ 描写手法。(1分)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_____ ;第二次_____。(2分)
4、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A____B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3分);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2分)。
5、画浪线的句子正确的含义是( )(2分)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6、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7、选文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的背影?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什么?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谁能让我忘记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
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
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
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画线句子②中“烟熏火燎”写出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筹措学费。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9、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4分)
答:①

10、母亲为我筹措学费抠鸡屁股一段,幽默调侃,请分析作者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这一举动的深刻内涵。(2分)
答:① ②
11、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3分)
答:
12、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定会遇上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字数在10字左右)(2分)
答:
四、作文(30分)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
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2015年(下)“五校联考” 期中试题
八年级语文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总分:100分
(温馨提示:试题的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 (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2分)
7.(1)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分)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 ”5、“ , ”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1、(2分)(1) (2)
2、 (2分) 3、 (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
(2) 。
5、 (2分)
6、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1、 ( ) _____。(2分) 2、 _________(1分)
3、 ; 。(2分)
4、A _B _C _D _E __F _ (3分);
_ , (2分)。
5、 (2分) 6、 (2分)
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8、 (2分)
9、(4分)
答:①

10、(2分)
答:①

11、(3分)
答:
12、(2分)答:
四、作文(30分)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运用
1、D 2、C 3、C 4、A 5、B
6、我海监船驱赶钓鱼岛海域日本船只
7、(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就行)
(1)关爱孤寡老人,传承中华美德
(2)B、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 C、关心孤寡老人的精神生活,陪他们聊天
(3)A、为孤寡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必要的生活保障 B、传统节日送去慰问,送去温暖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古诗文积累
1、草色入帘青
2、何日复西归?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文阅读
1、(1)不值得 (2) 与世隔绝
2、A
3、怡然自乐、 豁然开朗 无人津者
4、 ①这个渔人将自己所听到的一一讲给桃花源里的人,他们听到后,都感到感叹惋惜。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5、先世避秦时乱
6、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pán shā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外貌描写
3、第一次是被父亲感动得流泪;第二次是离别伤感的泪
4、走 探 穿 爬 攀 缩 父爱 老境颓唐
5、B
6、C
7、选文从父亲的衣着,动作两方面来写父亲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他举动的艰难成了父亲形象的定格,定格为儿子勉为其难地买橘子。已经成了中国慈父的定格——甘为孺子牛,凝聚了一个父亲过铁道,为孩子买橘子的爱子心切,是强烈的父爱力量。
(二)
8、C
9、①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眼光在“拧”,“拧”一词写出了父亲的狂喜以及对儿子的赞许
②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扎”一词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浪费行为的不满与愤怒
10、①写出了家庭生活的贫困
②爱子心切,为儿子筹措学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11、“没有看见”和“我看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只是……”并不矛盾。卖西瓜和抠鸡屁股浓缩了父母对“我”最深远的爱,“我看见的……”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意近即可)这句话照应文章开头,深化了主题。
12、提示:符合题意即可,若能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较有文采更好。
示例: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常怀感恩之心,善做点滴之事。C、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四、作文(略)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
----------------------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