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3课
宋 明 理 学
1.本课由明代学者叶子奇的话及儒家思想发展概况导入新课,引出汉代以后儒学的发展情况,了解本课的知识框架。
2.在处理本课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内容和特点时,运用史料分析和表格材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去掌握,并区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对待难点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时,运用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再现其情景。另一难点理学的影响,注意拓展延伸,用古代和身边的事例(如校训)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及陆王心学的主张。
2.理解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明代学者叶子奇:“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创立过程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三)历史影响
一、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危机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
(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基本教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禁欲苦行等。
北魏龙门石窟
东汉白马寺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道教:东汉末年产生,以道家学术为理论基础,综合神仙方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讲求:神仙方术、修炼养生,长生不老。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三次舍身入寺。
(2)魏晋佛、道盛行
道家神仙
2.三教合一:
隋: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如果你是隋唐时期的儒学家,你该怎么办?
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红门宫
左佛,右道,中儒。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三教图》(明·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儒、佛、道
二、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
P12最后一段:
融合佛、道思想,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儒家思想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宋明理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有哪两大流派?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生活于南宋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尊称“朱子”。
(一)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天者,理也。
——(宋)程颢
介绍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
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 mediaVo.resId=536398295aa833d25d582bcc
材料一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吸收哪家理论)三纲五常与理是什么关系?
理学的哲学观:天理为本原,万物即一理,
先理而后物,三纲与五常。
1.程朱理学内容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
材料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熹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或问:“进修之术何先?”曰:“莫先于正心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二程认为获得理的方法是什么?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程朱理学内容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观
“格物致知”
——方法论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
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朝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守仁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
陆九渊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材料二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王守仁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走近王阳明
陆王心学内容
地位 世界本原 方法论
心
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心”即理
反省内心
“心”即理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心学的开创者
注: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
理是本原(外在)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
P14:资料回放——鹅湖之辩: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异 认识“理”
实现“理”
哲学范畴
同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外在)
内心反省
(内在)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都是新儒学;都继承孔孟“仁”“礼”;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一种奴隶精神统治着亚洲,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在那个大陆的全部历史中,不可能找到任何一点自由精神的痕迹,只能看到奴隶制的耀武扬威”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
①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
1.消极影响:
3.态度:
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二、宋明理学
一、背景:三教合一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南宋
C
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
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A
4.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寻求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
D
5.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用反省内心的方式获得天理,与下列哪一观点的要义最接近( )
A.孟子的“人性本善”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D.王守仁的“致良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