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1 10: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21《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解读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气氛;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杨氏之子》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4.能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幽默语录”收集活动。
1.谈话导入,引出“幽默风趣的语录”邀请函内容。
2.引入课题,板书:世说新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初步了解文言文。
二、品悟语言,体会人物的聪慧。
学习活动(一):品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指导重点句子的停顿和停顿的方法:据意而停。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复诵读。因此这一环节,通过一遍遍地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能把课文读通,读出节奏感,读出韵味。也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学习活动(二):品聪慧,感受语言的巧妙
1.理解意思,品聪慧。
(谈对杨氏之子的初印象,指导古今异义字“惠”。)
师:文中的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十分的聪明 。
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生: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知道“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请你。
师:在文中注释当中是和我们现在智慧的慧相同,其实呀,在字典中“惠”还有仁爱,有礼貌的意思。
师:同学们,那杨氏子的礼貌和机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杨氏子聪慧的相关词句,并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理由。
PPT出示:我从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他的聪慧,因为_____________。
师:出示两个关键句,组织全班交流。
2.找出 “应声答曰”,体会杨氏之子的反应迅速,并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句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为什么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 提示学生结合孩子的姓氏思考。
预设:“杨氏之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句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为什么杨氏之子又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孔雀”的第一个字是“孔”,孔君平也姓“孔”,所以说是“夫子家禽”
(板书: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会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孔君平是在和孩子逗趣、开玩笑,
师:杨氏之子面对客人的玩笑,是怎么回应的
生:孩子也和孔君平开了个类似的玩笑。
师:孩子的回答是快是慢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从“应声答曰”能看出孩子是马上就作出了回答的,从中能感受到他头脑聪明、反应很快。
师::既然能“应声答”,说明孩子马上听懂了“君家果”是在用姓氏打趣,马上把“孔雀”和客人的姓氏联系在了一起,巧妙地“将计就计”,可见他虽然年幼,但是思维十分敏捷。
师::杨梅是不是“君家果” 孔雀又真的是“夫子家禽”吗 杨氏之子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出示PPT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因为没听说孔雀是您孔家的鸟,所以杨梅也不是我杨家的果子。
师:杨氏之子听出了孔君平是在用姓氏打趣,所以也利用对方的姓氏予以反驳,既不落下风,又巧妙有趣。
3.通过比较句子,感受杨氏之子的委婉知礼的应答。
出示PPT:学生比较“孔雀非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说读了
话两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第一句显得有点生硬,
生:第二句则比较幽默风趣。
师::用“未闻……”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用“夫子”避开了孔君平的“君”字,更显得孩子对客人的?
生:尊重客人、很有礼貌。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发现了,杨氏子明明可以按照孔君平的思路这样回答,为什么又加了一个未闻呢?
师:他又想到了什么?请你,
生:他又想到孔君平是夫子,于是用反问的语气来回应 ,
师:你瞧,他又想到了对方的身份,在故事的开始,孔君平诣其父,我们可以知道孔君平是他的客人。
师:客人,也是他的长辈,那同学们对长辈说话,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来回应?
生:我认为对长辈说话应该用礼貌客气的语气来回答
师:带着你的感受,你也来回应一下好不好?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设计意图】以故事人物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潜移默化”地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智慧。
师:我们来看孔君平仅仅是一位长辈吗?他还是孔子的后人,是一位德高权重、受人尊敬的廷尉呢。那面对这样一位有身份,又是自己长辈,还是自己父亲朋友的这样一个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更要注重,回答的语气。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答一答好不好?儿应声答曰
师:杨氏子,是多么的聪慧呀,聪慧之人善于巧妙圆场,既委婉有礼,又让孔君平哑口无言。所以课文开篇说:(出示PPT)生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设计意图】:品评杨氏之子人物形象,对人物语言灵活运用。
学习活动(三):巧设情景,收集幽默风趣语句。
【设计意图】:对《杨氏之子》进行解读,让学生看到古代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等。通过现代视角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智慧。
学习活动(四):师生共读,并背诵。
1.屏幕出示填空版本(PPT)。
2.小组进行背诵,并填写评价表
3.学生展示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设计意图】:聚焦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读懂两人对话之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交流品读中多角度感受杨氏之子“甚聪惠”,“读”与“演”相辅相成,不再机械地学习文言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延聪慧,创意续写。
【设计意图】:在原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续写,让故事继续发展。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想杨氏之子在面对其他情境时的应对策略,或者设想客人在与杨氏之子对话后的反思和改变。
四、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甚聪慧
杨氏子- - 杨梅-- 君家 (杨家)果
孔君平-- 孔雀--夫子家(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