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1.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1 11: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
《11.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
课题 第11章 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 专题复习课( )
1.课程标准 本节是《2011版课标》课程内容里的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的二级主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里的内容,《课标》要求本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2.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属于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1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并了解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 本节内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人体呼吸、排汗、排尿等这些每天发生的生活中的事件非常熟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中所包含的生理代谢知识并不清楚。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盛,在此基础上进行激趣导思,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一定会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了以下教学评目标: 4.1通过课前走访家附近的医院,收集医院尿常规化验单,尝试学会观察和分析尿常规化验单中所列的各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并查阅资料,得出尿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异常可能代表身体出现什么疾病,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通过实验尿液成分的测定,学会对未知事物研究分析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概念的科学思维。 4.3通过了解人体代谢废物排出异常而引发的几种疾病,从而建立健康生活的价值观念和关爱健康的社会责任。
5.评价任务 5.1 通过小组代表展示课前作业,检测学生是否对尿液的各种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认识。 5.2通过课中的即时评价对学生表现给与积极的反馈从而激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每个环节的拓展联系和知识检测反馈,检测学生是否掌握;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内容与之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5.3通过课后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水平。
6.学习活动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问设疑小游戏:采用计时憋气竞赛的形式,看谁憋气时间最长。游戏结束后问:学生们此时的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会有很憋闷的感受呢? 对,CO2就是我们人体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这节课。参与游戏 答:缺氧、憋闷 答:因为我们体内的CO2不能及时排出,聚集在体内产生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参与活动,亲身感受,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课题。新授课 实验:尿液成分的测定 归纳代谢废物的种类 复习旧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资料展示:研究表明,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 问: 1、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排尿呢? 2、尿液是人体肾脏产生的一种液体,尿液中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为什么必须排出体外? 3、播放“尿液成分的测定”教师演示实验的视频。 4、小结归纳尿液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得出代谢废物的概念和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第一段文字。)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实验视频,并思考问题 随机抽学生回答,然后再和老师一起小结归纳出代谢废物的种类。 思考、小结 在课本上找出、勾画并齐读代谢废物的概念。 学生回答的正确率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视频可以直观展现,既可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可减少安全问题和学生畏难情绪。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上的重要知识 排泄的概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第二段文字。找出、勾画、齐读排泄的概念。 学生以填空形式完成对概念的再次认知。阅读课本,找出、勾画并齐读排泄的概念。 填空 学生填空的正确率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加深对排泄的特点的理解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 由以上学习内容可知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一)尿液的形式 问:人体除了通过排尿排泄代谢废物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教师通过PPT展示资料:汗液的成分。 问:汗液的主要成分是不是代谢废物呢?排汗是排泄吗?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了排尿还有: (二)汗液的形式 图片展示回顾七年级上册做过的一个实验:用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提问:此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成分?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了排尿还有: (三) 气体形式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归纳出汗液的主要成分。 看图片,思考回顾 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 随机抽问,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提问检测,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复习旧知识,得出新知,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抽问检测学生思考旧知,得出新知的能力。补充知识:区分排便与排泄 提问:排便是排泄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小结三条主要的排泄途径小组讨论判断:排便是排泄吗? 思考、判断、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理解排泄 加深对两者的深入理解 排泄的意义引导学生回答前置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排尿呢?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回答问题: 1、水喝多了会产生什么现象? 2、吃了太咸的食物为什么饮水量会增加呢? 小结排泄的意义 思考、回答 随机抽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前后呼应 让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提问思考,更利于生直观理解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完成板书和老师共建知识结构图通过课堂小结,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练习引导学生练习完成练习通过练习检测本节课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反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水平课堂拓展引导生运用所学谈谈生活中应该摒弃哪些习惯?养成哪些习惯?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达到理论知识的实践育人目标。
(
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泌尿系统: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7.板书设计 (
代谢废物排出途径
) (
排泄意义
) (
人体产生的
代谢废物
) (
排出代谢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
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 (
排泄意义
)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与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履行作业践行立德树人,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利用事实抽象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迁移和应用,学会梳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作业逐渐将零散的概念形成概念体系,进而形成生命观念,减少机械记忆和细枝末节的重复作业。 本节作业内容: 时间安排形式内容设计意图课中提问 课堂小练问答 选择、填空通过提问、选择和填空可以检测学生本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课前小游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回顾了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得出新知识,帮助学生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分析问题,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视频等,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较少,在这方面还需继续研究和加强。
【作业设计】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产物的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尿素 D. 粪便
2. 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排出粪便 C. 排出尿液 D. 排出汗液
3.课后思考与练习1:有人说“汗液和尿液是一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4. 下列对排尿生理意义的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排出人体代谢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③调节体内蛋白质平衡 ④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 人体的排泄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皮肤中的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2)通过 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3)通过 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4)排泄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 (填“水”或“无机盐”或“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6. 为了保障身体健康,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 ) 【答案】C
A. 蛋白质、尿酸、尿素的合成 B. 对无机盐的吸收
C. 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 对葡萄糖的吸收
【参考答案】
1. D 2. B
3.本题是在学习了汗液和尿液含有的代谢废物成分的基础之上,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汗液与尿液都是人体为了排出代谢废物而形成的液体,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加深对不同排泄途径的理解,同时形成排泄是为了保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形成生命观念中的稳态观。
4.A
5.(1)汗腺(2)呼吸(3)泌尿(4)水与无机盐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