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古代世界的帝国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政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自公元前6世纪起,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促使一些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新石器时代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以农业为主,建立了君主专制国家。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古希腊工商业发达,雅典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5世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经济: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为古代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铁器的使用拓展了人类生存空间
3.思想文化: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西亚创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创造了甲骨文。诞生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成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知识梳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分工的发展
①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②商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③脑力劳动者的出现: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3)城市的出现: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标志
(1)阶级的出现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部落战争中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奴隶(奴隶制是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
①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②相互关系: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表现
文 明 出现 政治统治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明出现。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了60进制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莎草纸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后出现“贱民”) 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著名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法
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
三、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表现
(1)埃及: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大国争霸。
(2)西亚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②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3)希腊
①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②希腊人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四、古代世界的帝国
1.早期帝国
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亚述都已经是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
2.地跨亚非欧的帝国
名称 建立 统治 灭亡
波斯 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 ①推行君主专制制度;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④波斯人担任最重要职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亚历山大灭亡
亚历 山大 帝国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 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迅速走向瓦解
古罗马 帝国 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建立 ①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②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③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文明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表现
西亚文明 (1)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埃及文明 埃及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被希腊模仿
字母文字 (1)东传: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的字母文字,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2)西传: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两种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中西交流 (1)间接交往: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2)直接交往 ①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罗马: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并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认知深化】古代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原因 理由
生产 方式 生产方式是造成古代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特点
地理环境 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周边环境 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造成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周边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知深化】古代世界主要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帝国 表现及影响
波斯 帝国 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
亚历 山大 帝国 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进程。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
罗马 帝国 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汉朝 在整合中国各地文化的基础上,向统一方向进一步发展。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使一些周边国家深受中国文明影响
【模拟演练】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2.考古学家认为,苏美尔人因为他们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用一根轴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再搭一个平台,这就有了世界上第一辆车。农民们则发现多装一副轮子可以使车子装载更多东西,跑得更快。这表明( )
A.地理环境塑造文明特色 B.西亚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
C.生产活动推动技术进步 D.西亚社会组织能力的强大
3.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下简称《战争史》)中写到“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头部发烧;……打喷嚏,嗓子变哑;……呕吐……。这一切都是很痛苦的。大部分时间是干呕,产生强烈的抽筋;……皮肤颇带红色和土色,发现小脓包和烂疮。”最终这场瘟疫在雅典肆虐了三年之久才逐渐停息,据《剑桥医学史》推测,瘟疫导致了雅典一半以上的居民和四分之一的军人死亡,雅典的首席将军、民主政治领袖伯里克利也在瘟疫爆发的第二年染病而死。这说明 ( )
A.修昔底德无愧为西方“史学之父” B.《战争史》开创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C.天花肆虐给人们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D.鼠疫推动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改变
4.古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他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这体现了古希腊城邦( )
A.小国寡民的特征 B.限制生育的风俗 C.自然经济的繁荣 D.城邦观念的削弱
5.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哲学家柏拉图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历史学家塔西佗等学者都曾在著述中描述过“金色时代”的理想社会。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金色时代”的憧憬反映了( )
A.对城邦民主政体的不满 B.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
C.对帝国内部矛盾的忧虑 D.对人性回归自然的诉求
6.史载: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据此分析影响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农耕文明具备扩大影响潜能 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向往 D.统治者强烈征服欲望
7.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
8.古代西亚腓尼基人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颇负盛名的有以黎巴嫩山上的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以其特有的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等。它们利用自己众多的优良港湾和发达的造船业发展对外贸易。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就同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叙利亚的埃勃拉国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这反映了当时( )
A.腓尼基人海外殖民活动频繁 B.腓尼基人工商业经济发达
C.商品已经出现了世界性流动 D.世界性的大帝国初步建立
9.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建了一系列城市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地区出现数量众多的城邦;约4世纪至9世纪,中美洲的玛雅人也建立了大量的城市国家。这反映出人类文明发展的( )
A.互鉴性 B.规律性 C.多元性 D.传承性
10.波斯帝国境内,伊朗高原通用埃兰语.美索不达米亚通用阿拉米语,埃及通用古埃及语,帝国民间贸易活动广泛使用阿拉米语。阿契美尼德王朝把使用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帝国通用语,而纪念性铭文通常使用埃兰语、阿卡德语和古波斯语三种文字。这一做法( )
A.保障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B.扩大了波斯的统治疆域
C.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D.提升了帝国治理的能力
11.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12.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 )
A.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弱 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
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的复杂 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
13.印度河流域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千纪,其城市的卫城区有谷仓、寺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在随葬品中,有金玉珠宝,也有泥土和贝壳制品:在出土的人物雕像中,有系着镶有宝石的束发飘带的祭司,也有戴着表现卑贱屈辱项圈的男人。这反映出当时的印度( )
A.率先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 B.城市规划的水平领先世界
C.实行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 D.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
14.如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B.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C.新航路开辟后人口流动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15.19世纪,法国学者瓦朗在其《古代世界奴隶制度史》中指出,雅典的公民为6.7万人,奴隶为20.6万人,外邦自由人为4万人。奴隶约为公民数的3倍,为自由民数的2倍,但只有公民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和举手表决。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奴隶主贵族地位的尊贵 B.直接民主与民主范围的狭隘
C.自由民享有民主的权利 D.民主政治发展呈渐进性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驿站附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是所有驿道中最长的一条,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而一般商队却要走3个月。另一条重要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东达大夏和印度边境。为了保护驿道的交通安全,在沿途各地区和沙漠的边界,在大河的渡江处,都修筑有防御工事和驻扎卫戍部队。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二 影响帝国城市的另一个因素是罗马的道路系统。交通要道把整个帝国连为一体,从伊布拉坎(今天的约克),经由梅蒂奥拉努和君士坦丁堡的陆路,一直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最初,这些交通要道是为了军事和国家目的而开发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帝国早期,但是它们也被广大公民所使用。路上有3种类型的歇脚点:城市、过夜的旅馆和换马的地方。这些歇脚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大约是20罗马里(30千米),并且一般情况下每8到10罗马里就有一个歇脚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道路确实将罗马内部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人员和货物的经过,沿线城市更容易繁荣起来。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彼得·索恩曼著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道路系统的共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帝国道路修建的影响。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陶寺遗址年代: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吠陀是印度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梨俱吠陀》是四部吠陀中最早的,一般认为它反映了公元前2千纪后半期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时的情况。其中一首诗写道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摘编自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1)从史料价值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中史料的类别,并简述其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黄河流域与南亚次大陆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该城邦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形成子邦——殖民城邦。因此,这种殖民活动是城邦(母邦)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也可说是古风时代希腊国家形成和扩散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相类似且地位平等,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位于意大利南部,它有“大希腊”之称。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希腊本土可从殖民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相互交换,双方皆获利,且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可获得较充分的发展,这可说是海外殖民为古希腊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
——摘编自吴于麈、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不仅受封了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和中国西周时期的“殖民”活动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殖民活动对古代希腊文明的贡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儿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阶级的出现、国家机器的产生,这些均不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苏美尔人因为他们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用一根轴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再搭一个平台,这就有了世界上第一辆车。农民们则发现多装一副轮子可以使车子装载更多东西,跑得更快”可知,苏美尔人因为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然后发明了车,农民用车来装载东西,这反映了生产活动推动技术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和车,没有涉及西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车发明的影响,排除A项;虽然苏美尔人发明了车便于运输,但不能说明交通运输“高度发达”,排除B项;发明轮子和车,与大规模的建设不同,不需要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暴发严重的鼠疫,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改变,D项正确;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排除A项;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排除B项;雅典暴发的瘟疫是鼠疫而非天花,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他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可知,古希腊城邦面积小,人口少,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征,并没有体现限制生育,排除B项;古希腊城邦农民不发达,没有实行自然经济,谈不上自然经济繁荣,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城邦的特点,和城邦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根据材料“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可知,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们借古讽今,发泄对所处现实状况的不满,认为人性遭到社会的玷污,应该回归自然本性状态,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城邦民主政体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侧重对现实社会状况的不满,“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帝国内部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和西亚都进行了文明扩展,设问要求分析影响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之所以能进行扩展,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农耕文明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发展具备扩大影响潜能,A项正确;从材料看,埃及曾经扩展到西亚,西亚也一度征服埃及,所以材料无法得出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影响了文明扩展,排除B项;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和统治者强烈征服欲望都是文明扩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还是经济因素,排除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材料“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及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包括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波斯“御道”的修建有助于加强其统治区域内部的交流,其统治疆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所以“御道”的修建促进了三大洲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建立是在近代,排除A项;波斯的“御道”修建在波斯帝国境内,不会保证整个“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波斯是在其统治疆域之内修建“御道”,有利于巩固对疆域的统治,但没有扩大帝国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以黎巴嫩山上的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以其特有的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等。它们利用自己众多的优良港湾和发达的造船业发展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的腓尼基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繁荣,B项正确;“海外殖民活动频繁”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商品已经出现了世界性流动”发生在近代世界。排除C项;古代西亚的腓尼基不是世界性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建了一系列城市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地区出现数量众多的城邦;约4世纪至9世纪,中美洲的玛雅人也建立了大量的城市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古希腊人、玛雅人在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出现了城市国家,而城市国家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这反映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B项正确;玛雅人所在的美洲直到新航路开辟后才被亚欧大陆上的人所知,因此不存在互相借鉴与文明之间的传承,排除A、D项;文明的多元性是指各自文明的特色与不同,材料强调的是各文明都出现了城市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根据国内客观形势,实行了灵活的语言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提升了帝国治理的能力,D项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帝国最终灭亡了,排除A项;语言政策无法扩大疆域,排除B项;材料中的语言政策主要是为了方便治理,而不是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人类积累大量的社会盈余时,人类的精神文化就会得到发展。而大量的社会盈余积累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材料强调了文明的产生应该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阶级的产生”,排除A项;材料涉及神庙,但不代表“国家的出现”排除C项;“神庙建立必然伴随新文明的出现"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可知,波斯帝国具有庞大的疆城和多样的民族,C项正确;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将地方行省纳入中央管辖,“控制力弱”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古代世界的生产力低下,文化发展有限的环境下,古代国家不太可能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波斯帝国复杂的社会组成”,而“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在随葬品中,有金玉珠宝,也有泥土和贝壳制品:在出土的人物雕像中,有系着镶有宝石的束发飘带的祭司,也有戴着表现卑贱屈辱项圈的男人”可知,当时的印度社会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无法得出其率先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具体描述其城市规划,排除B项;此时印度没有宗教,并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该图涉及到农业起源的三个中心,即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还涉及到亚洲、非洲、美洲及欧洲地区物种交换的路径信息,说明反映的是农业起源地与农作物外传的相关内容,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说明其并不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东亚地区的不是人口流动的核心地带,地图与该时期不符,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下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而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中参加公民大会采取举手表决方式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直接民主,而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占比很小的公民,说明雅典民主的范围狭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奴隶主贵族地位尊贵的信息,排除A项;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而自由民不能等同于成年男性公民,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呈渐进性特征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共同点:以首都为道路系统的中心;建成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均设有驿站或歇脚点等服务场所。
(2)影响:改善了帝国内部的交通;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17.(1)分类:都属于二手材料。
价值:材料一可以用来研究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情况;材料二可以用来研究公元前2000纪古印度的社会发展情况。
(2)阶段:黄河流域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南亚次大陆处于奴隶社会。
理由:材料一中陶寺墓葬的大小及随葬品多寡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材料二中雅利安人已经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说明已经处于阶级对立的社会。
18.(1)同:都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和获取资源;都涉及到人口的迁移和重新编组;都对被殖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西周分封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而古希腊殖民则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和人口压力;西周分封的封国是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而古希腊殖民的城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西周分封的封国与原居民糅合,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而古希腊殖民的子邦和希腊本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类似,构成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和经济圈。
(2)贡献:促进了古希腊经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和经济圈;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被殖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了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条件。
19.(1)性质:是侵略战争(或掠夺战争)。
理由: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屠杀大量的平民;抢劫财物;焚烧建筑。(写出二点)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也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评价:消极: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积极: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一点)
(3)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
态度:①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②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③要做到文明互鉴,坚持对外开放意识。(答出其中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