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步出夏门行——曹操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作品简介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
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
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
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
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
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
悲凉。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写作背景 步出夏门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初读课文,说出感悟你能感受文章是一种怎么样的基调麽? 昂扬慷慨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
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
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
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
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
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
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
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
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
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
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
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
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
和乐观精神。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
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
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
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
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吟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译文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
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龟虽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情怀。 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浑,正如前人评论曹诗所言“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动人心弦,千古传唱。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
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
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
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
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
很可贵的。拓展阅读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龟虽寿》与《观沧海》一样,也是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也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全诗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非宿命论的思想,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昂扬、进取的精神。它告诉人们,事在人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它激励人们,不要哀叹时光的流逝,丢弃那种人到暮年无所作为的悲观消极思想,要象那匹老马一样,老当益壮,奋斗不息。 《龟虽寿》与《观沧海》都是古典诗歌中的名篇,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地步,但两诗在写作手法上并不相同。《观沧海》以“景”取胜,在写景中,包含着诗人浓郁的主观抒彩。《龟虽寿》则是以“理”见长,作者犹如一位饱经世故的哲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述着一个人生哲理,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和强烈的共鸣。龟虽寿VS观沧海课件27张PPT。短 歌 行曹操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短歌行》创作背景短 歌 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心绪哀伤,意气激昂呦呦子衿譬如鼓瑟可掇越陌度阡三匝吐哺pìyōujīnsèduōmòdù qiānzātǔ bǔ当歌几何苦多何以悠悠沉吟苹可掇阡陌相存契阔三匝厌深归心谈讌对着多少苦于用什么长久低声吟诵艾蒿采取田间小路问候久别重逢通“宴”欢宴周满足人心归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wèi
yōuduōqì
mòzābǔ全班配乐朗读,感受作者的慷慨悲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这首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朝露: 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一忧:人生短暂消极?---要有所作为 积极
向上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思慕情人思慕贤才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贤才)比兴 对贤才的
思念和渴望
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 鹿鸣》------以礼待才尊重人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求贤若渴的心情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明月比喻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暗喻贤才难得 二忧:
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越陌度阡诗人对既得贤才的欣喜。 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忧 思欣 喜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宽宏大量, 广纳人才。
(比兴、用典)三忧:功业未就 志
(一统
天下)?人生短暂三忧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诗歌
主旨曹操乃世之英雄!曹操何许人也?《短 歌 行》乃英雄慷慨悲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