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热爱生命》(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热爱生命》(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2 10: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 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杰克·伦敦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幼年起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 人、水手。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 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热爱生命》出版于1907年,属于杰克·伦敦早年发表的“北方故事”系列。“北方故事”多写普通淘金者在遥远的北方的生活。他们在一望无垠的荒野里,在食物极端缺乏、天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同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斗争,本篇体现了杰克·伦敦对自然和人生真谛的思索。
《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小说简介
小说作者以雄健、粗犷的笔触,细腻、逼真地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个人”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他在返回途中被朋友所抛弃,只好独自一人跋涉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不久他就陷入到了弹尽粮绝的困境中。更不幸的是他的腿脚先后受伤,只能踉踉跄跄地行走在布满沼泽、丘陵与溪流,随时有野兽出没的荒原上。在极度虚弱中,他发现有一匹病狼循着他的血迹紧紧跟随着他,显然是要把他作为猎物。于是,这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物”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互相猎取对方生命的生死搏斗。最终他咬死了狼,吞咽下狼的血,让生命重新放射出光彩。巉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
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 正确掌握下列词语杰克·伦敦名言 1、顽强是妙不可言的东西,它可以把山移动,使你不敢相信和想象。 2、顽强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 3、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美)杰克·伦敦 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应该顽强,要努力,要以青春去换。《热爱生命》中也可找到它们的影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完成《热爱生命》基本信息表。《热爱生命》基本信息积累表 杰克·伦敦美国短篇小说他美国西部的淘金者淘金者虽身陷绝境,但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 最后五段文字对生命的热爱。 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极度饥饿体力虚弱伤病野兽威胁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对生命的热爱。 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 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 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撕衬衫来垫 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 硬汉精神
人狼的对峙部分是小说的高潮,说说船和狼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船和狼同时出现,预示着希望与死亡并存。只要他能够到达船的视野,就可能活下来,反之就得死。求生的本能让这个人产生了巨大勇气与毅力,他咬死了狼,从死亡线上救回了自己。第一部分:重新振作向前(饥饿、疲惫)第二部分:与狼对峙(幻觉、麻木)第三部分: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情节梳理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 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小说中,文明社会中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名字已没有任何价值,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代表、象征物,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请揣摩文中显著的象征物的隐喻。
“这个人”——
“狼”——
主人公没有名字,用
意在于用他象征整个人类。 象征险恶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力量。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A、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
B、深刻的心理描写
C、大量的行动描写
D、险恶的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
以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告诉人们亲人、家园、美好的自然和生活是他战胜死亡的精神支柱。
小说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与逼真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几例,仔细体会。 作品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如第三段、第五段对生与死的思索,第八段对自己所处方位的判断等都是。
细节描写也是比比皆是。如嚼骨头的细节,在水坑边舀鱼的细节,最后他与狼较量的细节等,都写得细腻逼真,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请依照范例从课文中选取一段细节描写加以分析示例1:
接着,他喝完那罐滚烫的水,上好表的发条,就爬进两条毯子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到把表的发条上好,说明他目前生命还足以让他考虑未来的行程。与后面他不知时间没有方向的挣扎形成对比,表现了他在恶劣的大自然面前越来越衰弱的过程。示例2:
早晨,他解开系着那厚实的鹿皮口袋的皮绳,倒出一半黄澄澄的金沙,把它们包在一块毯子里,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藏好。为了保存体力,他不得不忍痛放弃一部分金沙,但他还试图藏好,以便将来有机会返回,再取走这部分金沙,这一方面表现他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保存生命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刻还没放弃对财富的渴望。前者与比尔的要财不要命形成对比,后者与他自己之后分两次抛弃金沙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人清醒的头脑和体力越来越衰弱的情况。请依照范例从课文中选取一段心理描写加以分析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靠这样的自我激励,他让自己在体力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在恶劣大自然面前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小说是怎样描写恶劣环境的?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作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主人公没有被吓倒,他一步一步地向着胜利走去,这就更衬托了主人公的坚韧顽强. 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的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从他对比尔的态度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即使到了生命垂危、令人绝望的关键时刻,“这个人”仍然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虽然他的朋友比尔曾卑鄙地把他抛弃,但他还是没有拿走比尔身旁的那袋金子,也绝不“吮吸比尔的骨头”,人之为人的价值就显示在这里。 读了这篇小说,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1)命运有时很残酷,只有永不放弃的人才能战胜厄运。
(2)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3)人的生命是顽强的,只要不放弃,就不可战胜。
(4)要勇于面对孤独。
(5)要勇于面对失败。
(6)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7)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其他一切都是可以放弃的。阅读感悟:1、你还知道哪些硬汉形象?如《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颠》 《老人与海》 2、你知道哪些有关生命的名言?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张闻天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事例1: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
“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
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
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
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
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
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
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躲避苦难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生命中的苦难的看法。拓展延伸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利用苦难事例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
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
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
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
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
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
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
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
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
的伟大。
-----《准备十八岁》抗争苦难事例4: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战胜苦难事例5: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笑对苦难研讨与练习一、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 ;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 的硬汉精神。二、小说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与逼真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几例,仔细体会 作品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如第三段、第五段对生与死的思索,第八段对自己所处方位的判断等都是(后面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找)。细节描写也是比比皆是。如嚼骨头的细节,在水坑边舀鱼的细节,最后他与狼较量的细节等,都写得细腻逼真,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珍爱生命 热爱生命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