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件:第3课《诗二首》(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件:第3课《诗二首》(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2 11:00:45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寻梦者戴望舒教学目标知能:1.理清线索,把握全诗抒情脉络.
2.了解并掌握诗人构建的以梦为主体的意象群丰富的内涵。
情感:体味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过程:朗读体会诗歌一唱三叹的美感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 了解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名篇。解放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姣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姣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
1. “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
2.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
——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
值得人一生去寻求。——大海里”已是难寻,“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
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
3.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寻梦是怎样的一种历程? 4. 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值得我们去追寻?
——“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风涛,会让人心沉醉。
5. 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在“暗夜里”,预示着梦的来临又是如此的不可预知。
6. 何时梦才会降临?——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7. 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放在怀里,放在枕边。8. 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姣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开篇为全诗作出铺垫.
这梦是什么?它是”无价的珍宝”.
“娇妍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读之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这是第一部分,是全诗的引子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紧承上文,指出“无价的珍宝”是“金色的贝一枚”,而这“金 色的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它深藏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要得到它,必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付出极大的代价。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梦的世界,充满了静美、绚丽,而寻梦的过程 ,则充满了艰辛。
两者构成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意象群。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然而这艰苦的寻求却是值 得的,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这些诗句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喻示着贝的丰美与价值。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但是这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梦的终点,在寻梦的旅程中这还只是漫长的一站,你还须继续艰苦地寻求:“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这样它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这里“冰山”“瀚海”“天水”隐喻了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历程,这“金色的贝”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吐出桃色的珠”,这时候寻梦者已是“鬓发斑斑”“眼睛朦胧”了。
第二部分(2-6节)写寻梦的历程。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姣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两个“放”字,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与激动欣慰的心情。
以梦开花与人衰老对比,使意境更深沉,强调美 好梦想实现的艰难。
第三部分(7、8节)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探究与思考:体味诗中有关意象的含义与作用再读课文,读出节奏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姣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姣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探险究与思考: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阅读全诗,简要概括其抒情脉络。这首诗的开关与结尾,既呈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获得无价珍宝后快乐与幸福。诗歌在这种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开启了情绪律动的闸门,并在寻贝养贝的漫漫岁月和跋山涉海的艰难求索中使情绪的旋律不断升华。探究思考:诗人在寻梦的过程中,写了四个“九年”,有什么用意?
突出寻贝(寻梦)、养贝(圆梦)的漫长历程 。
探究思考:诗中写到“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如何理解这名诗的含 义?不可预期“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暗指梦的生成过程的不经意和。
探究思考:“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试体会其中“放”的表达效果。“放”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圆梦)的珍惜和幸福、激动的心情。
探究思考:“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色的珠放在你枕边”,试体会其中两个“放”的表达效果。两个“放”写出了获得无价珍宝(圆梦)后的珍惜和无比激动、幸福的心情。探究思考:诗中用了哪些色彩感极强的意象来渲染梦的美好,加深诗的情绪表达?诗人用“青色的大海”“金色的贝”“桃色的珠”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境高远的画面。青色代表梦的澄澈高远,金色代表梦的珍贵难得,桃色则代表着梦的美好诱人。三读课文,品味感情探究思考:阅读全诗,归纳分析各诗节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并体会其作用。全诗结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全诗8节,每节三行,每节前两行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句式推出,加重对诗的情绪和韵律的渲染强化,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绵密而通脱,典雅而有致,不仅具有意象纷至沓来的美感效果,也给人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满足。如第1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后句增加了“娇妍的”三个字,进一步渲染了梦的绮丽美好,并为下句“去求无价的珍宝吧”的情绪飞跃做了铺垫。 拓展阅读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
2.书后练习2、3、4课件31张PPT。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 子导入   某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一个年轻人走进一间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   这个落魄的年轻人,这个不被理解的诗人就是海子。 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诗人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诗歌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及见闻的单篇文章。汇集多篇成书,乃称“札记”。 )。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另外近年出版了《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97年初版)。他的作品后来影响甚至感召一代青年学子并越来越引起各界重视,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海子,寓意“海的儿子”,他没有海边生活的体验,但他对海有特殊的感情,诗中经常写到“大海”,海寄寓了他的某种理想,他向往大海。1989年3月26日黄昏卒于河北山海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体会诗歌情感。
2.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效果检测: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劈柴 ( ) 蔬菜 ( )
陌生 ( ) 眷属 ( ) pīshūmòjuan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样的?很少修饰、铺陈,近乎白话的表现了一种质朴、本真之美初印象怎样理解“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两个意象?“面朝大海”即人应心胸开阔,“春暖花开”即世界一片美好。讨论同学们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呢?第一节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3 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体的去做这些事? 这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具体的事件描述,这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幸福的向往2 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4 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 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园。3 那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些意象?作者是农民的儿子童年在乡村里度过,他对乡村生活是熟悉的 幸福是:安宁的生活----喂马,劈柴
幸福是:自由的生活----周游世界
幸福是: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幸福是:温暖而开放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极为普通,平凡,自由,温暖的生活图景。
对生活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幸福就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闲散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平凡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隐逸
清新潮润(虚无缥缈) 向往幸福结构“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尘世幸福第一节,诗人描绘了尘世生活的图景,这一图景可以让人达到“做一个幸福的人”的理想,但是这一切都将“从明天起”,所以今天仍然孤独,仍然徘徊在尘世之外。诗句所表现的清新外表之下却透出隐含的悲凉。
1 幸福是什么样的?第二节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每一个人4 从第二节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珍惜亲情、友情,希望和人们进行精神沟通结构“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精神沟通第二节,诗人要把这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亲人,每一个人,希望能把祝福与问候的温暖传递个每一个人。他并不希望永远沉默,他也希望能够和人们进行精神上的沟通,这是诗人向外部世界的敞开的刹那。第三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作者给陌生人祝福 表现了什么? 此处表现作者对他人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博爱宽广的胸襟 1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结构尘世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转折: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节,诗人给予人们最世俗的三个祝福,也恰是最质朴,最真诚的三个祝福。但是诗人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个人留在尘世之外,这份遗世独立的情怀不完全是来自社会,更是来自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怀。
从明天起,和每一位亲人通信 …………亲人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每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一切的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陌生人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固守清高 孤独骄傲
温暖甜美
(开阔广博)祝福尘世——背离尘世
1 诗中“从明天起”有什么深层意义? 思考幸福是种生活态度,不能刻意获取,“从明天起”,说明今天仍然不幸福,诗人的生活与他描述的正相反,他无暇关心物质,不会生活,仍然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清新外表之下透出隐含的悲凉。
(结合诗人生活现状,与诗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闪电”给你们什么感受?作者为什么用“闪电”这个意象? 思考不确定,不持久,转瞬即逝。
这里表现了这是作者瞬间的一种感受,他与别人不一样没无法融入这个尘世。
在西方诗歌传统中,它具有天启和神谕的意义,是上天与神界在关键的时候给孩子以启示。海子在“闪电”之前加了“幸福”二字,但此幸福非彼幸福,海子承认别人的幸福,承认尘世的幸福,但自己却无法融入这样的幸福。
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独面大海,背对世俗,说明尘世的幸福与精神追求的一种对立。作者对两者的渴望却又无法同时获得这两种幸福。作者由此苦闷,这也就是作者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看出了作者的本质孤独和一种清高的追求。
3 作者最后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的只愿表达了什么意思?
思考

海子对幸福的理解是复杂的,他的思想与内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如意让他异常的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渴望打开封闭而孤独的世界融入世俗;另一方面,他又坚持、不肯放弃对于诗歌世界、纯粹的精神的追求,这又使得他非常谨慎,拒绝进入世俗。最后,他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那里安放灵魂,“放眼神明赐予的宁静”。 海子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尊重的——同情他的经历,尊重他对诗歌的执着,只是我们并不提倡他结束生命的方式。
我们每一个活在“尘世”、活在现实中的人,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痛苦、压力、悲伤是我们时常经历与遭受到的情感,我们必须面对并且学会坚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请闭上眼,听录音,再欣赏一遍这首诗。 作业:
1 背诵诗歌
2 作业本上抄写诗歌
3 学习指导上这一课相关内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