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mò rǎn sè diào gān pò suì
bō dòng làng huā hú lu mó gu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竹杆 破碎(suì) B.玩耍 溅起(jiàn)
C.拔乱 浪花(làng) D.葫芦 蘑菇(mú)
3.查字典。
“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爽”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清凉,清洁;③舒适,畅快;④痛快,率直;⑤不合,违背。给下列词语中的“爽”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清清爽爽 秋高气爽
豪爽 身体不爽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垂柳把 的镜子,山溪像 。
人影给 了, 上立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 ,草地上蹦跳着 。
5.
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这句话把 比作 ,说明了溪水 的特点。我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可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 )。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斗笠”在句中指代 (A.采蘑菇的小孩子 B.雨后的小蘑菇)。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仿写拟人句)
(2)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仿写比喻句)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改为“把”字句)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水葫芦”的本义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作用是( )。
A.表示讽刺否定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特定称谓,指头露出水面的孩子
(2)“两排银牙”代指 。读着这两行诗,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节选)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松树 一 雨珠 一 斗笠
一 山花 一 欢叫 一 松林
9.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林中的哪些景物?
10.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并写出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一有空,我们就呼朋引伴向村边的那条小河奔去。大伙跑到河边时,连小裤管也顾不上挽起来,就争先恐后地纷纷跳进河里。水不深,只没到膝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我们下水后,就在水里跑来跑去,两只小脚丫拍打着水面,“扑通扑通!”水花乱溅,我们乐得哈哈大笑。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混浊 可怜 幸福
12.文中的“我们”小时候喜欢做哪些事?其中最喜欢做哪一件事?
13.短文第一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 。
14.给短文加上题目:
1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鱼的过程。
三、写作题
16.妙笔生花。
文中作者写到了童年的三个画面,结合课文想一想你的童年还有哪些画面?动手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墨;染色;钓竿;破碎;拨动;浪花;葫芦;蘑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左右结构:染、钓、破、碎、拨、动、浪。左右写完后两半部分的中间要能够刚好放得下一条竖线(不能靠太密也不能分太开,刚好即可)。
上下结构:墨、染、色、竿、花、葫、芦、蘑、菇。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主要注意重心相聚和比例得当两个方面。
独体字结构:水。书写独字体时要注意主次分明。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
故答案为:水墨;染色;钓竿;破碎;拨动;浪花;葫芦;蘑菇
【点评】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项中,“竹杆”应为“竹竿”。
B正确
C项中,“拔乱”应为“拨乱”。
D项中,“蘑”应读“mo”。
故答案为: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答案】大;8;S;Shuang;②;①;④;③
【知识点】字形;字义;童年的水墨画;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大、8、S、Shuang、②、①、④、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答案】溪水当作梳妆;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染绿;钓竿;人影碎了;鱼儿和笑声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童年的水墨画》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故答案为:溪水当作梳妆、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染绿、钓竿、人影碎了、鱼儿和笑声
【点评】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5.【答案】(1)溪水;镜子;平静;示例: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
(2)B
(3)比喻;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平静的特点。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如: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2)联系上文可知,小溪的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像一条“绿玉带”一样,所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指的是倒映在水中的人影被碧绿的溪水染绿了。(3)这句话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所以“松林里一个个斗笠”指的则是在林中采蘑菇的孩子们。
故答案为:(1)溪水;镜子 ;平静;示例: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 (2) B。 (3)比喻;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认真阅读并分析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辨析作答。
6.【答案】(1)蒲公英把风儿当做飞翔的翅膀。
(2)孩子们像刚奔跑的牛群,迈动着四提撒欢。
(3)溪水把人影染绿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 例句把“垂柳”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的动作,是拟人,仿写时注意。
(2)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注意要写出事物的动作。示例:水性好的孩子们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句中“给”的意思是“被”,即人影被溪水染绿了,改为“把”字句需要将表示主动的“溪水”和表示被动的“人影”互换位置,中间用“被”字连接。
故答案为:(1) 蒲公英把风儿当做飞翔的翅膀。 (2) 孩子们像刚奔跑的牛群,迈动着四提撒欢。 (3) 溪水把人影染绿了。
【点评】(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方法是: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7.【答案】(1)C
(2)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溅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结合语境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 C(2)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溅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2)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答案】8.棵;串;顶;朵;声;片
9.松树、松针、小蘑菇。
10.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把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比作树下开放的山花。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把斗笠比作蘑菇。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掌握与应用,完成时要注意后面的名词,然后结合学习生活中对量词的使用填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一 棵松树 、一 串雨珠 、一辆车、一 顶斗笠 、一朵山花 、一 声欢叫、 一片松林
故答案为:棵、串、顶、朵、声、片
9.结合“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可知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林中的松树、松针、小蘑菇
故答案为:松树、松针、小蘑菇。
10.考查了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阅读句子“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可知,这里把“小蘑菇"比作“一朵朵山花"。结合句子“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知,这里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故答案为: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把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比作树下开放的山花。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把斗笠比作蘑菇。
【答案】11.清澈;幸运;痛苦
12.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13.表示列举的省略;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14.快乐的童年
15.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再依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4)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3自然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1.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反义词是清澈。可怜:值得怜悯。反义词是幸运。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反义词是痛苦。
故答案为:清澈;幸运;痛苦
12.从“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这段话,可知“我们”小时候喜欢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故答案为: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13.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短文第一段“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故答案为:表示列举的省略;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14.短文主要写了我的童年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这使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
故答案为:快乐的童年。
15.从“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这段话可知,孩子们捉鱼的过程是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故答案为:孩子们捉鱼的过程是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16.【答案】小时候去山上放牛,一共七八个小伙伴,每天去山上把牛撒开后我们去草地附近挖红薯、烤玉米、捉蝎子、打扑克.......真的是太美好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想象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题干要求谈童年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小时候去山上放牛,一共七八个小伙伴,每天去山上把牛撒开后我们去草地附近挖红薯、烤玉米、捉蝎子、打扑克.......真的是太美好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
1 / 1【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mò rǎn sè diào gān pò suì
bō dòng làng huā hú lu mó gu
【答案】水墨;染色;钓竿;破碎;拨动;浪花;葫芦;蘑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左右结构:染、钓、破、碎、拨、动、浪。左右写完后两半部分的中间要能够刚好放得下一条竖线(不能靠太密也不能分太开,刚好即可)。
上下结构:墨、染、色、竿、花、葫、芦、蘑、菇。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主要注意重心相聚和比例得当两个方面。
独体字结构:水。书写独字体时要注意主次分明。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
故答案为:水墨;染色;钓竿;破碎;拨动;浪花;葫芦;蘑菇
【点评】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竹杆 破碎(suì) B.玩耍 溅起(jiàn)
C.拔乱 浪花(làng) D.葫芦 蘑菇(mú)
【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项中,“竹杆”应为“竹竿”。
B正确
C项中,“拔乱”应为“拨乱”。
D项中,“蘑”应读“mo”。
故答案为: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查字典。
“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爽”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清凉,清洁;③舒适,畅快;④痛快,率直;⑤不合,违背。给下列词语中的“爽”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清清爽爽 秋高气爽
豪爽 身体不爽
【答案】大;8;S;Shuang;②;①;④;③
【知识点】字形;字义;童年的水墨画;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大、8、S、Shuang、②、①、④、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垂柳把 的镜子,山溪像 。
人影给 了, 上立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 ,草地上蹦跳着 。
【答案】溪水当作梳妆;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染绿;钓竿;人影碎了;鱼儿和笑声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童年的水墨画》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故答案为:溪水当作梳妆、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染绿、钓竿、人影碎了、鱼儿和笑声
【点评】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5.
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这句话把 比作 ,说明了溪水 的特点。我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可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 )。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斗笠”在句中指代 (A.采蘑菇的小孩子 B.雨后的小蘑菇)。
【答案】(1)溪水;镜子;平静;示例: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
(2)B
(3)比喻;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平静的特点。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如: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2)联系上文可知,小溪的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像一条“绿玉带”一样,所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指的是倒映在水中的人影被碧绿的溪水染绿了。(3)这句话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所以“松林里一个个斗笠”指的则是在林中采蘑菇的孩子们。
故答案为:(1)溪水;镜子 ;平静;示例:麦苗把白雪当作温暖的棉被。 (2) B。 (3)比喻;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认真阅读并分析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辨析作答。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仿写拟人句)
(2)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仿写比喻句)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改为“把”字句)
【答案】(1)蒲公英把风儿当做飞翔的翅膀。
(2)孩子们像刚奔跑的牛群,迈动着四提撒欢。
(3)溪水把人影染绿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 例句把“垂柳”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的动作,是拟人,仿写时注意。
(2)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注意要写出事物的动作。示例:水性好的孩子们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句中“给”的意思是“被”,即人影被溪水染绿了,改为“把”字句需要将表示主动的“溪水”和表示被动的“人影”互换位置,中间用“被”字连接。
故答案为:(1) 蒲公英把风儿当做飞翔的翅膀。 (2) 孩子们像刚奔跑的牛群,迈动着四提撒欢。 (3) 溪水把人影染绿了。
【点评】(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方法是: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水葫芦”的本义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作用是( )。
A.表示讽刺否定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特定称谓,指头露出水面的孩子
(2)“两排银牙”代指 。读着这两行诗,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答案】(1)C
(2)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溅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结合语境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 C(2)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溅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2)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节选)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松树 一 雨珠 一 斗笠
一 山花 一 欢叫 一 松林
9.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林中的哪些景物?
10.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并写出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答案】8.棵;串;顶;朵;声;片
9.松树、松针、小蘑菇。
10.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把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比作树下开放的山花。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把斗笠比作蘑菇。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掌握与应用,完成时要注意后面的名词,然后结合学习生活中对量词的使用填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一 棵松树 、一 串雨珠 、一辆车、一 顶斗笠 、一朵山花 、一 声欢叫、 一片松林
故答案为:棵、串、顶、朵、声、片
9.结合“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可知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林中的松树、松针、小蘑菇
故答案为:松树、松针、小蘑菇。
10.考查了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阅读句子“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可知,这里把“小蘑菇"比作“一朵朵山花"。结合句子“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知,这里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故答案为: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把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比作树下开放的山花。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把斗笠比作蘑菇。
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一有空,我们就呼朋引伴向村边的那条小河奔去。大伙跑到河边时,连小裤管也顾不上挽起来,就争先恐后地纷纷跳进河里。水不深,只没到膝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我们下水后,就在水里跑来跑去,两只小脚丫拍打着水面,“扑通扑通!”水花乱溅,我们乐得哈哈大笑。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混浊 可怜 幸福
12.文中的“我们”小时候喜欢做哪些事?其中最喜欢做哪一件事?
13.短文第一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 。
14.给短文加上题目:
1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鱼的过程。
【答案】11.清澈;幸运;痛苦
12.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13.表示列举的省略;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14.快乐的童年
15.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再依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4)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3自然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1.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反义词是清澈。可怜:值得怜悯。反义词是幸运。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反义词是痛苦。
故答案为:清澈;幸运;痛苦
12.从“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那时候的我和许多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这段话,可知“我们”小时候喜欢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故答案为: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其中最喜欢下河摸鱼。
13.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短文第一段“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鱼”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一空”“顾不上”“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们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故答案为:表示列举的省略;想摸鱼的急切心情。
14.短文主要写了我的童年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特别是下河摸,这使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的。
故答案为:快乐的童年。
15.从“ 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已被我们弄得混浊不清,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迅速地把它们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在桶里游来游去了。 ”这段话可知,孩子们捉鱼的过程是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故答案为:孩子们捉鱼的过程是先把清澈的河水搅混浊,小鱼被迫浮出水面呼吸,然后迅速地把小鱼从水中捧起来,放进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
三、写作题
16.妙笔生花。
文中作者写到了童年的三个画面,结合课文想一想你的童年还有哪些画面?动手写一写。
【答案】小时候去山上放牛,一共七八个小伙伴,每天去山上把牛撒开后我们去草地附近挖红薯、烤玉米、捉蝎子、打扑克.......真的是太美好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想象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题干要求谈童年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小时候去山上放牛,一共七八个小伙伴,每天去山上把牛撒开后我们去草地附近挖红薯、烤玉米、捉蝎子、打扑克.......真的是太美好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