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划分依据不同会有多种区域划分的方法和类型。能够举例说明根据不同的要素划分的不同区域及不同尺度和级别的区域。
2、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了解四大区域的划分是综合了三大地理特点。
3、能够快速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并说出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4、能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并知道区域之间划分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身边例子,以身边例子说出不同区域的划分方法,进而初步理解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
2、运用学过的知识与地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地理区域的划分,体验其划分依据中的主导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身边事例出发,类推并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体验地理学科的思维与学习方法。
2、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中主导因素的认识,树立地理科学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思想。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地理差异
突破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分析“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划分图”、“年降水量分布图”、“1月份等温线图”、“我国地势三阶梯示意图”讨论、归纳总结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及主要差异。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与季风、降水、气温、地势图,找出其中的关联,得出结论。
学法:通过身边的事例,类比推理认识,结合读图、析图,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需要的各种图片)
学生:区域划分的不同例子,学过的或网查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生活在哪个村庄或小区?说出你的村庄或小区名称。
学生发言:各自说出自己所居住的村庄或小区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你说出咱们班同学谁和你住在一个村庄或者小区。
学生找出和自己居住在同一个村庄或小区的同学。
教师:根据所居住的村庄或小区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人数不等的小组,如果我们换一种划分方法的话,按座位分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划分?
学生:按座次,全班同学可以划分为四组,每组10个人。
教师:我们全班40个同学若以不同的方式分组的话,我们40位同学会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人数也不尽相同。我们地理学上,进行地理区域划分与我们刚才分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划分的依据是地理要素。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地理差异,今天我们就承接上节课所学,按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来研究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教授新课:
板书: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师出示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出体现气候类型差异的分区、体现经济水平差异的分区和体现文化差异的地理分区等相关图片。同学们谁来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找出两幅图片中表现地理差异的要素?
第一组图片
学生1、这幅图是三亚图片,这里一年四季炎热。
学生2、这是北国风光图片,冬季寒冷。
教师:这组图片中反映了哪个方面的地理差异?
学生:自然方面的气候差异。
第二组图片
教师稍作提示
学生1:这是反应我国西部工业状况的图片。
学生2:这幅图片是我国东部工业园区,体现了我国东部工业发展的状况。
教师:这两幅图又是从哪个方面反映的地理差异呢?
学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地理差异。
第三组图片
学生1:这幅图是腊肠,是南方人喜爱的食品。
学生2:这幅图是馒头,我们北方人的主食。
教师:这组图反应的是什么呢?
学生:反映了我国在文化饮食上的地理差异。
教师:我们综合分析一下,这三组图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地理差异?
学生:这三组图片分别从字自然、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反映的地理区域差异。
教师板书:不同标准可划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类型。比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同一个地理区域的身份也会出现叠加,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划分标准中可以“兼职”。就像我们一样,在学校是学生,在家是父母的孩子,你还是共青团员等,有着多重身份。
承转:同一个地理区域还可以继续划分,再划分出不同的级别和类别不同的各种区域。比如,我们的学校有18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5名学生等。我们回忆以前的地理分区有哪些?他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学生1:根据受季风影响与否,可以把我国分为季风气候区和非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又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学生2:根据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学生3: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异,可以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教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是按照不同的地理特点划分的地理区域。同一地理区域按照不同的尺度划分,谁来说一下?
学生1:我国的行政区划就是按照不同尺度划分的,从省到市再到县乡。
教师:这是不同的行政区划。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新时尚,因为它非常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从全国各地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是快递公司来运送的。我们在投递快件的时候必须写清地址和手机号码。这地址和手机号码中就有着区域划分。谁来说一下有人给你往咱们学校发一份快递,地址怎样写吗?
学生: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闫各庄初级中学。
教师大屏幕出示,并把地址各级别区域字体闪烁
河北省(省、自治区)
唐山市(市、自治县)
闫各庄镇(镇)
教师:这就是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还有,我们的手机号码里面的11位数字中其中的第4、5、6、7位代表着省市这两级行政单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能够感受到与区域划分紧密的联系。
承转:我们今天所学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上面我们所述的划分方法不同,它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是哪四大地理区域呢?
学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教师投影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并边界闪烁。
教师板书: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总结:这就是综合了各种地理特征后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了哪些因素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教师板书: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及依据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本6页活动。
教师出示“我国等降水量线”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大屏幕展示。学生根据上册知识和课本中涉及的问题作答。
1、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相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与否。
教师总结: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之间的界限与季风去和非季风区界线有着相似性,起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教师出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学生回忆上册知识,讨论后作答。
1、界线B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也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要素,即气温和降水。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接近。
教师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要素,及气温和降水。它大致和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
大屏幕出示“我国地势三阶梯分布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并作答。
1、界线C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是地势因素,即海拔的高低。
教师:界线C的确定与其它两个界线的确定都不同,是以地势为主导要素考虑的。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依据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在同一地理区域中,还可以划分不同尺度和不同级别的地理区域。所以导致同一个地理区域会有身份叠加。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则是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的等内容。
【板书展示】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标准可划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及依据
【课堂作业】
1、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河流差异 D.植被差异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200mm B.400mm C.600mm D.800mm
3、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4、下列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北方地区的界线 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5、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参考答案】1、A 2、B 3、B 4、D 5、C
【教学反思】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教师结合了上册所学的知识,加强了知识的连续性。同时采用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季风区非季风区、1月份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地势三阶梯的界线之间的相似处,使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得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又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学有所得的乐趣,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对不同的地理信息进行比较、归纳、汇总,然后得出结论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