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初二年级“蹲踞式跳远”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一 指导思想
二 教材分析
三 教学准备
四 教学媒体
五 教学程序
六 预设课的效果一、指导思想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从体验运动乐趣和感受成功喜悦的视角来设计本课。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选择了相对容易掌握技术,普及性强及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蹲踞式跳远”为教学内容,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跳跃运动能力,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荣誉感。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
“蹲踞式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初二年级跳远教学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跳远技术。初步了解四个技术阶段的结构和要求,能够比较正确地完成蹲踞式跳远,并达到较远的远度。本单元的教学计划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起跳技术;第二课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第三课时:腾空技术;第四课时:完整技术;第五课时:完善技术与检测。本次课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这是跳远教学的重点。(2)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
1. 通过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
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爱好。
2. 使学生在练习中基本掌握助跑起跳相结合的技术,了
解助跑最后三步的步幅与节奏和起跳间的关系,了解
其衔接的最佳时期。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都不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
断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准备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组织。细致考虑到场地设计、队伍调动、生理负荷量,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等。使学生既能掌握跳跃的基本技术,又能愉快锻炼、增强体质、活跃身心。
本课特色:教师示范动作标准、优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具新颖,有创意,吸引学生尝试练习。
四、教学媒体 一个可供五至六人同时练习的大沙坑,跑道,四张大体操垫,四个系在竹竿上的软式排球,橡皮筋,标枪,哑铃,CD机。五、教学程序鉴于以上考虑,本课教学将通过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 课的准备部分(8—10分钟)
(1)让学生分组,由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过小河》的活动,把小垫子排成一排做成小河,要求学生助跑跳过小河(不能跨),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发挥学生的思考和组织能力,提高兴趣。教师注意健康性和安全性。
(2)师生共编“热身操”的专门练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
2. 课的基本部分(28—30分钟)
此阶段是课的主体部分,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有整体学习和分组自练,也有循环练习、重复练习,在教法上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1)首先教师用挂图直观教具讲解,最后三步助跑的步幅和节奏与起跳
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学生集体原地模仿
练习,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负荷小。
(2)3—5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保持踏跳腿蹬直,摆动腿屈腾空前
上举),用头触悬挂的软式排球,让学生轮流举悬挂物,随时调整高度。教师
先示范后讲解动作,根据学生运动能力高低,分四大组同时练习、练习次数
8—10次,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加深正确的动作表象。负荷中。
(3)5—7步的助跑起跳腾空后跃过橡皮筋,以摆动腿先着地然后自然跑进。四组
橡皮筋同样高度,学生练习,教师进一步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按技能分提
高组、普通组、帮助组进行分层练习。四个组的橡皮筋由低至高,每组由小
组长负责观察本组情况,帮助纠正错误,练习8—10次,学生在练习中技术有
提高即可开组练习。负荷中。
(4)每组自选人员参加教学比赛,请提高组的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这要的形式激
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和自信心,善于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点拨和鼓励。
(5)发展身体素质练习。采用与游戏比赛融合到一起的教学形式。举哑铃五次接
快速往返跑,距离50米,让学生分成八组,由学生自选裁判,进行接力比
赛,练习3次。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负荷大。
3. 课的结束部分(4—5分钟)
采用瑜珈活动放松,伴有音乐,教师与学生同做,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放松,得到美的享受。讲评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对以后跳远课的建议。学生小结,教师总结。带领学生归还器材。
六、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35—40%,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使学生喜欢跳远这一项运动,期待下一次的蹲踞式跳远课。
我的教学目标到此全部完成。
江阴市璜土中学 胡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