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快与慢 课件(共22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快与慢 课件(共22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11 10: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3节 快与慢
八年级上
初中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知道速度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
学习目标
观察思考
判断谁快谁慢
问题1:在百米比赛中,观众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
问题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的?
问题3:观众与裁判的判断快慢的方法一样吗?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1.观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经过路程的大小。
2.裁判: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的就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高速路上的小轿车10min行驶了18km,雨燕5min飞行了12km,小轿车和雨燕相比,他俩谁运动得快?
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每秒钟行驶了18000÷600=30(米);
雨燕:每秒钟飞行了12000÷300=40(米)
40米>30米,雨燕更快。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也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试试看。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可变形为: s=vt
v─速度,s─路程,t─时间
比值定义法
速度
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
路程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m/s 或m·s-1 )  
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单位。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 速度/(m·s-1) 物体 速度/(m·s-1)
蜗牛 约1.5×10-3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120
人(步行) 约1.1 喷气式飞机 约250
自行车 约5 超音速歼击机 约700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 约33 子弹(出膛时) 约1000
雨燕 可达48 同步卫星 3070
典例1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8km”指———————————————————————;
“40”指—————————————————————————。
(2)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 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h。
此处离西大桥还有8 km
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0.2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0.2 h。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二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图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


甲:速度不变
乙:速度改变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为了方便研究,往往将生活中的某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②做直线运动,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在任何时间 段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v-t图像:
①与时间轴平行。
②与纵轴的交点为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
s-t图像:
①过原点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
②图像的斜率(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v甲 v乙。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根据公式用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而不要去求各种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典例2
某地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 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 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 km/h B. 70 km/h
C. 52.5 km/h D. 30 km/h
D
解析:救援部队通过的总路程s=105 km,所用的总时间t=50 min+2 h+40 min=3.5 h, 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 30 km/h。
停车抢修的时间也要算入运动总时间内。
典例3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 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
A
相同时间,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概念:路程与时间之比
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
单位:m/s,km/h
公式:v= , s=vt
测量 : 速度表;测路程和时间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快与慢
比较运动的快慢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
所有的物理量均应了解这5方面: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公式(计算)、测量
1.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
随堂练习
2. 在火车站,经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某次列车时刻表(见下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h _____ 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结果取整数)。
4
100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49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 –t 图可知,乙车速度为_______km/h;t =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_______s。
72
4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