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3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3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11 10: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上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 “理想实验法”。(难点)
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学习目标
生活、自然中的声现象
鸟鸣清脆
蜜蜂嗡嗡
琴声悠扬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被我们听到的呢?
声音的世界
知识点一
探究1: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二
现象:橡皮筋嗡嗡作响,能看到橡皮筋在振动;用手捏住橡皮筋,橡皮筋不再振动,听不到声音。
探究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声带的变化。
现象:发声时,手指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
探究3:敲鼓时,鼓面振动,听到鼓声;不敲鼓时, 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综合以上现象,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典例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 声源一定在振动
C. 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D.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论振动快慢,都可以发出声音。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常见发声体举例:
鼓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小提琴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潺潺流水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听到的风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鼓面
琴弦
空气柱

空气
打击类乐器,如锣
管类乐器,如号、箫、唢呐
弦类乐器,如二胡、吉他、古筝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知识点三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他们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地球的呢?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探究:真空罩中的闹钟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声音;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中不能完全达到真空,结论由“实验推理法”得出
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鼓面振动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
类比法:声的传播过程跟水波传播相似。
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典例2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用通信设备对话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
声速
知识点四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说明声音从远处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声速: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物质 速度(m/s) 物质 速度(m/s)
空气(0℃) 331 水(常温) 1500
空气(15℃) 340 铁 5200
空气(25℃) 346 大理石 3320
影响声速的因素:
(1)介质种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传声最慢。
(2)温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回声: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就形成回声,因此声波传播距离为人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
回声产生的原理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 以上, 人耳就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原声与回声将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典例3
如果我们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 s 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 高山距我们1 700 m B. 高山距我们3 400 m
C. 高山距我们170 m D. 高山距我们340 m
A
解析:因为回声是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回来形成的,所以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设高山与我们的距离为s,则2s=v·t=340 m/s×10 s,得s=1 700 m。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1.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回声测距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
课堂小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说话发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 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 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 m
B
随堂练习
2. 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振动
不能
3.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A
放大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