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神奇的眼睛 课件(共30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神奇的眼睛 课件(共30张PPT) 沪科版 八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11 10: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6节 神奇的眼睛
八年级
初中物理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学习目标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原因的了解,明白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知道眼睛的视物原理。
3.掌握放大镜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眼睛
知识点一
1.眼球的结构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瞳孔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神经
眼球的主要结构:晶状体、角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睫状体(可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玻璃体、视网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神经。
2. 眼睛的成像原理
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 2 cm,人眼看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 所以,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1)看远处物体
(2)看近处物体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典例1
B
解析: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视力的矫正
知识点二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1.近视眼的特点、成因及其矫正
远处
(1)近视眼的特点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导致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3)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前方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成在视网膜前方的物体的像后移,重新成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所以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的矫正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其矫正
近处
(1)远视眼的特点
(2)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3)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作用,在远视眼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目的。所以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的矫正
概念 定义 说明
透镜焦距 表示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 用f 表示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透镜焦度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f( f :m;φ:m-1) 若某透镜的焦距为0.25m,则它的焦度φ=1/0.25m=4m-1
眼镜的 度数 镜片度数是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即眼镜度数D=φ×100 =100/f。 若某眼镜片的透镜焦度φ=5m-1,则眼镜片的度数为500度
*拓展:眼镜度数
典例2
B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解析: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正确;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答案:B
1. 放大镜
原理:放大镜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物体上方, 适当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正立的像。
透镜的应用
知识点三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①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个正立、放大的像。
②像和物体在放大镜的同侧。
③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④若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①使像变大一些: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些。
②使像变小一些: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些。
(3)放大镜的使用
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镜头离胶片的距离,且景物离相机越远,拍摄的景物所成的像越小。 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要适当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直到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2)照相机的使用
拍摄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3.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1)物镜: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第二次: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一次: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4.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由于望远镜所观察的物体极远,即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可以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经过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望远镜的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
D.显微镜的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典例3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显微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使物镜成的实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答案:C
课堂小结
神奇的眼睛
眼睛的主要结构、视物原理
眼睛、眼镜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显微镜:两次成像,两次放大
望远镜:两次成像,先缩小,再放大
D
随堂练习
1.小明经常用手机上网课,看新闻,刷视频等,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其眼睛成像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小明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小明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小明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A.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可以矫正近视眼
B.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
C.镜片是用凹透镜制成,可以矫正远视眼
D.可以当放大镜使用
2.关于王大爷戴的老花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
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2倍焦距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B
4.下列关于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
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