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卷
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1.mǎ tóu( )tíng bó( )着许多kuài tǐng( ),我迫不及待地乘上它,到liáo kuò( )的海面去欣赏风景。
2.站在大草原上极目yuǎn tiào( ),膘肥体壮的jùn mǎ( )在fēi chí( ),yí tài duān zhuāng( )的牛犊在吃草,牧民们cù yōng( )在一起载歌载舞。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画出来。(8分)
船艄(xiāo shāo) 泛滥(lān làn) 埃及(āi ài) 精湛(zhàn shèn)
牛犊(tú dú ) 翘起(qiāo qiào) 公爵(jué jiáo) 吆喝(yāo yōu)
三、选择题。(5分)
1.下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哞哞(mōu) 保拇 吆喝 B.哗笑(huà) 祷告 罐头
C. 淤泥(yū) 阻挡 铃铛 D.遐想(jiǎ) 生畜 踢球
2.下列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胡夫金字塔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因年久风化,塔基现边长约227米。(列数字)
B. 胡夫金字塔原高约146 米,相当于50 层高的摩天大厦。(列数字、作比较)
C.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打比方)
D.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列数字、举例子)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
D.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出景物的静态美的一项是( )
A.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上的挡板。
B.月亮是那么皎洁,把大地照得一片明亮,树木、房屋、街道都被洒上了一层银辉。
C.江水东流,前进不息。它吹着号角,勇猛地冲向岩石,扬起一片雪白的浪花。
D.湖面的荷叶,翠绿的、墨绿的,颜色不一,有的紧紧贴在湖面上,有的出水很高。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通过对景象的动态、静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如临其境。
B.《牧场之国》采用“分——总”的结构,在分别叙述每一个小的场景时,都有一个相同的中心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强调了作者的感情。
C.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遐想,让我们领略到了金字塔的雄伟壮观。
D.讲解的时候,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仿照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从下面的景物中任选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它们的色彩之美。
满山的红叶 洁白的雪 金黄的银杏树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从下面的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写出景物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群鸟飞过湖面 雪后的清晨 夜晚的城市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3分)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诗中描写江南初夏时节的农村风光的诗句是“ , ”,描写人们忙于农事的诗句是“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之情。
2.“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3.“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在《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中,作者以“ ”这句话贯穿全文,突出了牧场 的美。
六、课内阅读(15分)
牧场之国(节选)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1)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2)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3)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4)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2.读选文第1自然段,选文写了牛群吃草时的特点是 ,牛犊的特点是
,老牛的特点是 。
3.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话按照 顺序描写了牧场的景色,从文中找
两个能表达这一顺序的词语: 、 。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荷兰牧场的
之美。
5.再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中,前两个句子具体写夜晚景色,最后一个句子概括描写夜晚景色,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处景色。
七、课外阅读(13分)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节选)
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小家伙,我能准确地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针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在房脊和烟突上。
有一种鸟的叫声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调?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的名字。它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塔塔作响;另一种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的叫声很像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一位奥地利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的音乐会”。参加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教堂钟声的加人,常常使这“免费音乐会”达到高潮。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阅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并填空。
由此可知,这真是一场 的“免费音乐会”!
2.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每每这个时候,窗外有一股花香,香气诱人。
②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句①采用的是 (动态 静态)描写;句②采用的是 (动态 静态)描写。
(2)两句写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本文节选自《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但作者不写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不写歌唱家美妙的歌声,却写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鸟声,这是为什么呢?
4.短文在写鸟的叫声时,用了“宛如”“像是”“好似”“很像”等词,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你也照样子,写一种鸟的叫声。
还有一种鸟的叫声,
八、习作表达(30分)
绽放的鲜花,茂密的丛林,造型各异的建筑物……在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吸引人的风景吧!请选择一处,以“迷人的 ”为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来描绘景物;不少于450字。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