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1 14: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
习作内容
一、审题指导
1.审题要点
1)理解“风俗”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风俗”。风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风尚、习惯或仪式。它可能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服饰等方面有关,是我们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聚焦“家乡”
我们的任务是介绍“家乡的风俗”,所以,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家乡”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你可以回忆一下,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内涵?
3)选择风俗
在你的心中,可能有很多家乡的风俗都想要与大家分享。但在这里,我们建议你选择一个或几个你最为熟悉、感受最深的风俗来介绍。这样,你在写作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读者也能通过你的文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风俗。
【单一风俗的深度描绘】你可以选择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个,作为你文章的主角。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或者是某个特定节日的特殊仪式。深入挖掘这个风俗的历史背景、起源传说、庆祝方式及其在当地人心目中的意义,让你的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其中。
【风俗组合的广度展现】如果你的家乡风俗丰富多彩,你也可以选择几个相互关联或对比鲜明的风俗来共同描绘。比如,从节日庆典到日常习惯,从饮食文化到婚嫁习俗,尝试构建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家乡风俗画卷。注意各个风俗之间的衔接与平衡,让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个人视角的融入】无论是深挖单一风俗还是广展多个风俗,都别忘了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融入其中。是你与家人一起准备节日食物的记忆,还是参与传统活动时的那份激动与敬畏,这些个人色彩不仅能增添文章的情感温度,也能让风俗的介绍更加真实可感。
4)深入挖掘
确定了要介绍的风俗后,我们要开始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历史渊源】这个风俗是何时形成的?它的起源是什么?有哪些传说或故事与之相关?
【活动流程】这个风俗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特殊的仪式或环节?
参与人群:这个风俗是哪些人参与的?他们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社会意义】这个风俗对你的家乡、你的家庭、你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它体现了哪些价值观或精神?
二、立意指导
在写作《家乡的风俗》这篇习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写作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挖掘和呈现家乡的风俗,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兴趣。以下是几个立意方向:
1.立意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思考点: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家乡的风俗是如何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你可以选择一个具体风俗,比如春节的拜年方式、端午的龙舟赛等,探讨它们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进步和文化适应性。
2.立意二:风俗背后的温情故事
思考点:每个风俗背后往往承载着家族或社区的故事与情感。尝试挖掘一个特定风俗对你家庭或邻里的重要性,讲述它如何成为连接几代人的纽带,以及在参与过程中你所感受到的亲情、友情和归属感。
3.立意三: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
思考点:参与家乡风俗活动,对你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可以从学习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或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等方面来思考。描述你是如何在参与中逐渐理解风俗的深层意义,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启示和成长。
4.立意四:风俗的地域特色与身份认同
思考点:家乡的风俗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地方认同感?探索家乡独有的风俗习惯,比如特殊的节日庆祝方式、饮食文化等,分析这些特色如何让你感到自豪,以及它们在促进地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5.立意五:保护与创新的平衡
思考点: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家乡的风俗面临着哪些挑战?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使传统风俗更加生动、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
三、选材指导
在写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时,选材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吸引力和深度。好的选材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家乡风俗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1. 选材原则
真实性:所选材料必须真实存在,是你家乡特有的风俗,不能虚构或夸大其词。
代表性:所选风俗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你家乡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生活方式。
熟悉性:选择你熟悉、了解的风俗,这样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趣味性:尽量选择有趣味性的风俗,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阅读兴趣
2. 选材示例
1)春节的庙会:
庙会是你家乡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活动之一。你可以选择介绍庙会上的各种摊位、表演和特色小吃,以及人们参与庙会的热闹场面。
示例:“每年春节,我家乡的庙会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庙会上有各种摊位,卖着五彩斑斓的玩具、精致的手工艺品和地道的特色小吃。最吸引人的要数那些精彩的表演,舞龙舞狮、杂技表演、传统戏曲等应有尽有。人们穿梭在庙会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2)端午节的龙舟比赛:
如果你家乡有端午节划龙舟的传统,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材。你可以介绍龙舟的制作过程、比赛规则和激烈场面,以及人们参与比赛的激情和热情。
示例:“端午节是我们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划龙舟则是节日的重头戏。每年这个时候,河面上都会聚集着五彩斑斓的龙舟,每条龙舟都装饰得精美绝伦。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奋力划桨,龙舟在水面上疾驰而过,激起阵阵浪花。观众们则欢呼助威,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鼓劲。”
3)中秋节的赏月习俗:
中秋节赏月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之一,你可以介绍你家乡人们如何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示例:“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们家乡的人们也不例外。当晚,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椅板凳,在院子里赏月。月亮升起来了,圆圆的、亮亮的,仿佛一个巨大的玉盘挂在夜空中。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和水果,聊着家常趣事。孩子们则提着花灯在院子里嬉戏玩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4)特色节日食品:
如果你家乡有特色的节日食品,如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材。你可以介绍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口味特点和象征意义。
示例:“元宵节是我们家乡的一个重要节日,而吃汤圆则是节日的传统习俗。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球状食品,里面包裹着甜甜的馅料。制作汤圆的过程非常有趣,大人们先把糯米粉和水揉成面团,然后分成小块搓成圆球状,再把馅料包进去搓圆。煮好的汤圆软糯香甜,非常好吃。我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汤圆,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明月和花灯,感受着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5)登高插茱萸
重阳佳节,如果你的家乡遵循着登高插茱萸的传统,这不仅是一个风俗,更是一段传承千年的文化故事。
示例:“重阳节那天,家乡的山峦总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大家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登高插茱萸。清晨,家家户户的长辈会带着小孩,手持一束束茱萸,向附近的山峰进发。茱萸,这味中药,不仅以其浓郁的香气为人所喜爱,更因古人相信它能驱邪避祸,带来吉祥。攀爬途中,大人会讲述重阳节的来历,尤其是那位传说中为民除害的勇士环境,以及他如何用茱萸和菊花酒保护乡亲们免受瘟疫的故事。当我们终于登上山顶,将茱萸枝插在帽檐或发间,俯瞰山下,不仅身心得到了放松,更有一种超越日常的豪情与释然。此刻,喝一口随身携带的菊花酒,清冽中带着淡淡的药香,仿佛与历史上的先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祥和。重阳登高,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是对家国情怀的共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
节日习俗
春节:守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守岁: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长辈给晚辈的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舞龙舞狮:传统的表演形式,寓意着驱邪避凶,带来吉祥和繁荣。
清明节:扫墓、踏青、吃青团等
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踏青:外出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吃青团:品尝用青草汁制作的糕点,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端午节: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
赛龙舟:划龙舟比赛,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挂艾叶:将艾叶挂在门口或佩戴在身上,以驱邪避瘟。
佩香囊:佩戴装有香料的小袋子,象征健康和平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赏月:观赏明亮的月亮,寄托思念之情。
吃月饼:品尝圆形的糕点,象征团圆和美好。
赏花灯: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灯,增添节日氛围。
其他地方特有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泼水节:泼水祈福,庆祝新年的到来。
雪顿节: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特色饮食
地方特色小吃: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羊肉泡馍、上海的生煎包等
狗不理包子:天津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名。
羊肉泡馍:西安的传统美食,将炖煮的羊肉和面片混合在一起,味道浓郁。
生煎包:上海的特色小吃,外皮酥脆,内馅鲜美多汁。
传统宴席:如广东的早茶、福建的佛跳墙等
早茶:广东的传统早餐,品尝各种点心和茶水,享受悠闲的时光。
佛跳墙:福建的传统名菜,以多种珍贵食材烹制而成,味道鲜美。
节日特色食品: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
月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有各种口味和馅料,象征团圆和美好。
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食材,煮熟后食用。
家乡的民间戏曲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中国传统戏曲
京剧: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以唱腔、念白、表演和武打为特点。
昆曲:古老的戏曲形式,以其优美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而著名。
豫剧:河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而受到喜爱。
越剧:浙江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著称。
地方特色戏曲:如川剧、秦腔、评剧等
川剧:四川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以其变脸和火把表演而著名。
秦腔:陕西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粗犷的表演风格而受到喜爱。
评剧:河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以其讲述社会问题和生活琐事而受到关注。
戏曲背后的故事和传说
民间工艺
陶瓷制作:如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等
景德镇的瓷器:中国瓷器的代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宜兴的紫砂壶:江苏宜兴地区出产的紫砂壶,以其优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受到喜爱。
自然环境与风俗
地理环境对风俗的影响:如海滨城市的渔文化、山区的农耕文化等
海滨城市的渔文化:沿海地区的渔业活动对当地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渔村文化。
山区的农耕文化:山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对当地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四季变化中的风俗活动:如春季的踏青、秋季的赏菊等
踏青:春天时节,人们外出郊游,欣赏自然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
赏菊:秋天时节,人们观赏菊花,品味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四、写作技法指导
1. 细节描写,活化场景
技法说明: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示例:春节前夕,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夜幕降临时,灯笼内的烛火轻轻摇曳,将小巷映照得暖洋洋的。空气中弥漫着炒年糕的香气,偶尔还夹杂着鞭炮燃尽后的硫磺味,这一切构成了我对家乡春节最深刻的记忆。
2. 故事叙述,增强感染力
技法说明:围绕风俗,构建一个或几个小故事,用情节吸引读者,传递风俗背后的情感价值。
示例: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和爷爷一起制作花灯。爷爷的手虽已布满皱纹,但动作依旧娴熟。他一边教我如何折叠彩纸,一边讲述着关于花灯的古老传说。当我们的花灯点亮,缓缓升上夜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年轻时的影子,也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3. 对比衬托,突出特色
技法说明:通过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对比,或者风俗前后的变化,突出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
示例:许多地方的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划龙舟,但在我的家乡,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插艾叶”。家家户户门楣上都会插上新鲜的艾叶,不仅为了驱邪避害,更成为了一种邻里间无声的问候。这种习俗虽然简单,却别具一格,让人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节日氛围。
4. 情感融入,深化主题
技法说明:在描述风俗的同时,表达个人情感,让文章充满温度,引发共鸣。
示例:每次参加春节的庙会,我都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那热闹的场面、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那精彩纷呈的表演,都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那烟花绽放的时刻,整个天空都被照亮了,仿佛在为新的一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5. 引入对话,增添生动性
技法说明:在文中适当加入人物对话,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动态感。
示例:“奶奶,为什么中秋节我们家要摆上这么多水果?”我好奇地问。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这可是咱们的老规矩了,叫‘供月’,寓意着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期盼来年有更好的收成呢。”这段简短的对话,不仅解释了风俗的由来,也展现了家族间知识的传承。
6. 揭示风俗意义
文化意义:介绍风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示例:“舞龙舞狮是我家乡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项目之一,它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龙和狮在中国文化中都是吉祥的象征,舞龙舞狮则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表演形式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家乡独特的文化遗产。”
社会价值:阐述风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示例:“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乡的这些传统风俗依然被保留下来并得到了传承。这些风俗不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这些风俗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氛围的形成。”
五、思路引导
【主题】家乡的风俗,这是习作的总论点,所有内容围绕家乡的风俗展开。
【分类】
日常风俗:介绍家乡日常生活中体现的风俗,如饮食习惯、服饰、居住特色、日常礼节庆生活习俗等。
节日庆典:详细描述家乡的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清明、中秋、重阳历年、元宵节等。
特殊活动:介绍家乡特有的活动,如农耕节、渔祭、手工艺展、市集会等,展现家乡特色。
【故事】
我与风俗: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个人故事,如何参与风俗活动,节日记忆,家乡风俗对自己的成长影响。
他人故事:讲述邻居、长者的故事,家乡的传说,风俗的起源,名人逸事,增加文章的深度。
【想法】
未来:思考家乡风俗的未来变化,如何保护与现代化,如何传承与创新。
情感: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思乡之情,自豪感,归属感,对家乡的爱。
【技法】
描述: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如何融入情感,通过对话和故事叙述,使文章生动。
结构:如何安排开头引言,主体内容的展开,及如何收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语言:使用地方特色语言,如何使文章生动,同时保持语言简洁明了。
六、引导导图
七、构思指导
1、“开头”部分指导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写《家乡的风俗》这篇习作时,开头部分尤为重要,因为它需要为读者营造一个关于家乡风俗的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氛围。
直接引入:
直接描述家乡的风俗,让读者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其独特之处。
示例:
在我美丽的家乡,有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风俗——春节的舞龙舞狮表演。每当春节来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和喜庆的氛围中,人们纷纷聚集在广场上,观看这场盛大的表演。
设置悬念:
通过提出问题或讲述一个与风俗相关的小故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示例:
你是否曾经听说过,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有一种神奇的风俗?它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温暖,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今天,就让我来为你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带你走进我家乡的风俗世界。
情感渲染:
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俗,让读者感受到你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示例:
每当提起家乡的风俗,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些充满欢乐和回忆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家乡的一种独特风俗——中秋节的赏月活动。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和水果,一边欣赏着明亮的月光,享受着团圆和幸福的时光。
情景渲染法
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开头,立即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家乡风俗的氛围。
示例: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家家户户门前,红灯笼逐一亮起,金色的光晕染红了每一张笑脸。这时,村庄的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种特别的香,那是端午的艾叶和粽子,预示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即将来临,家乡的风俗画卷缓缓展开。
疑问引思法
以问题开头,引起读者思考,激发好奇心,随后自然过渡到风俗的介绍。
示例:
你可曾想过,是什么让一个地方与众不同,让游子在外的游子魂牵?是那山那水,还是那风俗。在我家乡,每年的元宵节,不是只有灯会,而是那特别的‘走桥’,走过那座古老的石桥,仿佛能带走一年的烦恼,你可知道这个风俗背后的故事吗?
回忆法
通过个人回忆开头,以情感的笔触读者,为家乡风俗的叙述增添温度。
示例:
每当我闭眼,那年的春节,总有一个画面浮现脑海。雪花轻盈盈,我和哥哥在院子中,父亲忙碌着搭起鞭炮竹,母亲在厨房里忙活面团。那时的笑,鞭炮声,成了我心中家乡最深的印记。家乡的风俗,不只是节日的仪式,更是那年味,你想听听我家乡春节的故事吗?
对比法
通过与他地的对比,突出家乡风俗的独特,引起读者兴趣。
示例:
当人们说起中秋,多想到的是月饼、团圆,但在我的家乡,除了这些,还有一项别具一格的风俗—‘月河灯’。不是赏月,而是家家户制作小灯放入河中,让它们随流,寄托思念。不像别的地方的繁华,我们更注重那份静谧的美,这样的中秋,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
【注意事项】
开头要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冗长。
开头要与文章主题紧密相连,不要偏离主题。
尝试运用不同的开头方式,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2、“中间”部分指导
1)细节描写法
指导: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和具体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风俗的魅力。
示例:“正月十五的清晨,天边刚露出鱼肚白,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妇女们围坐在大木盆旁,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灵巧地包着汤圆。糯米粉在她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轻轻一捏一揉,就变成了一个个浑圆雪白的小球。孩子们则在一旁好奇地观看,偶尔偷吃一颗馅料,满嘴的甜蜜仿佛预示着一年的好运。”
2)人物体验法
指导:选取一两位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视角和体验来展现风俗活动的过程和情感。
示例:“李大爷是村里舞龙队的灵魂人物,每年春节期间,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组织舞龙活动。只见他身穿鲜艳的龙袍,手持龙珠,步伐稳健而有力,引领着长龙穿梭于村巷之间。随着鼓点的加速,龙身翻腾跳跃,仿佛真龙降临,给村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李大爷常说,这不仅仅是舞龙,更是传承,是对家乡文化的坚守。”
3)历史渊源法
指导:介绍风俗的历史背景或起源故事,增加文章的文化深度和知识性。
示例:“谈起重阳登高,不得不提到我们家乡的一段古老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名叫阿强的青年,在九月初九这日登上最高的山峰,成功驱散了困扰乡亲们的瘟疫。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都会效仿阿强,带上茱萸,登上附近的山丘,既是对先人的纪念,也是对健康幸福生活的祈愿。这一习俗,穿越千年,至今仍是我们家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情感抒发法
指导:通过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流露,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风俗背后的情感价值。
示例:“中秋节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饭后,最期待的就是一起制作和放飞‘祈福孔明灯’。每盏灯上都写满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当灯火渐渐升空,汇成夜空中最亮的星河,那一刻,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家人的爱,还有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家乡的风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温暖的牵挂。”
3、“结尾”部分指导
1)情感升华法
指导:通过对风俗的个人情感升华,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或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示例:“每当我再次望向那片熟悉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感激。家乡的风俗,不仅仅是节日的庆祝,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是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心中的那份温暖和归属。未来,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这些风俗都将是我们的根,提醒着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家乡,你是我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2)思考与呼吁法
指导:提出思考或呼吁,让读者思考风俗的保护、传承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示例:“家乡的风俗,是时间河流中璀璨的珍珠,它们见证着我们的过去,也启迪着未来。在快速变迁的今天,或许有些风俗面临着被淡忘的危险。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下去,不仅因为它们美丽,更因为它们赋予我们身份,塑造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携手,不仅是回忆,更是行动,让家乡的风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3)循环呼应开头法
指导:与开头呼应,形成闭环,让文章结构完整,给读者满足感。
示例:“当又一次春节的鞭炮竹声响起,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幼时的院子,家乡的风俗,从不只在心中流淌,它在血液中。正如那年初的希望,年复一年,风俗不息,传承不断。家乡,你我永远的骄傲,我的根,我的风俗,我永远的魂。”
4.)展望未来法
指导:展望风俗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或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给读者以希望和动力。
示例:“随着岁月流转,家乡的风俗也会添上新的色彩,它们如同我们手中的画布,不断描绘,既有传统的底色,也有时代的创新。我坚信,未来的家乡风俗,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更将指引着我们的孩子,教会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如何找到自我,如何以一颗心,守护这份文化之根,飞得更高,更远。”
八、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指导
1.确定要写的风俗活动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写的是哪一次家乡的风俗活动。比如,你选择了家乡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活动,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文化氛围的节日庆典。
2.描写活动现场的几个方面
在描写活动现场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活动背景和环境:描述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整体氛围。例如,春节的夜晚,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人们欢聚一堂,等待着舞龙舞狮表演的开始。
参与人员和准备情况:介绍参与活动的人员,包括表演者、观众等,并描述他们的准备工作和状态。例如,舞龙舞狮的队伍正在紧张地准备,观众们则兴奋地期待着表演的开始。
活动过程和精彩瞬间:详细叙述活动的进行过程,并突出其中的精彩瞬间。例如,舞龙舞狮表演开始了,龙狮在鼓点声中舞动,观众们发出阵阵欢呼。
个人感受和体验: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包括心情、思考等。例如,看着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乡人民的热情。
3.重点描写的部分
在描写活动现场时,可以将“活动过程和精彩瞬间”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活动的热烈氛围和精彩瞬间。例如,可以详细描述舞龙舞狮的表演过程,包括龙狮的形态、动作、节奏等,以及观众的反应和互动。
4.拟定题目
根据要写的风俗活动和个人感受,可以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例如,“春节舞龙舞狮: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或“难忘的春节舞龙舞狮经历”等。这些题目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九、描绘场景技法
在“家乡的风俗”这一写作主题中,场景描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家乡的风俗文化,还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场景描写技法。
1.设定背景
首先,要清晰地设定场景的背景。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等基本信息。
例如,你可以这样写:“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家乡的庙会如期举行。阳光洒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香气。”这样的描述就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场景。
2.细节描绘
细节是场景描写的灵魂。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
例如,你可以这样写:“庙会上的摊位琳琅满目,有五彩斑斓的糖画、香气扑鼻的烤羊肉串、还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孩子们在摊位间穿梭,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这样的细节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庙会的热闹和繁华,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运用感官描写
感官描写是一种有效的场景描写方法。通过描述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受,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
例如,你可以这样写:“走在庙会上,耳边传来阵阵锣鼓声和吆喝声,眼前是五彩斑斓的灯笼和彩旗。空气中弥漫着糖葫芦的甜香和烤肉的焦香,让人垂涎欲滴。”这样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庙会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4.情感融入
场景描写不仅仅是客观地描述环境,还要融入作者的情感。通过描绘场景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你可以这样写:“站在家乡的河岸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和远处的青山绿水,我感到无比的宁静和安逸。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地方。”这样的情感融入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十、例文+点评
例文1
龙舟竞渡
在江南水乡的温柔怀抱中,端午节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一场激动人心的盛宴——龙舟竞渡。这不仅仅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家乡人心中的风俗与情怀。
我的家乡,一座古朴的小镇,四面环水,每当五月初五,河面上就会热闹非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龙舟便已整装待发。这些龙舟,长而狭窄,两头尖尖,船身绘有鲜艳的龙鳞,龙头高昂,龙尾摆动,仿佛即将腾空而起的神龙,气势磅礴。
记忆中,最令人期待的是赛前的仪式。镇上的老少都会聚在河边,随着一声响亮的铜锣,祭祀活动开始。村长会带领大家向河中撒下粽子和艾草,以此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同时也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那一刻,整个河岸弥漫着淡淡的粽香与艾草的清新,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份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中。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健壮的桨手们整齐划一地挥舞着木桨,水花翻腾,龙舟如箭般飞驰。两岸观众的加油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我站在人群中,虽然还小,但那份对家乡的自豪感却油然而生。每支队伍都奋力拼搏,不仅仅是为了胜利的荣耀,更是为了传承这份世代相传的勇气与团结精神。
比赛结束后,不论输赢,所有队伍都会聚集在一处,共享丰盛的宴席。大人们谈笑风生,孩子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这时,家乡的风俗不仅仅是龙舟竞渡那么简单,它成了连接每一个家庭、每一位乡亲情感的桥梁。
岁月悠悠,龙舟竞渡的传统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对祖先文化的尊重。每当远离家乡,这些画面总会在心头浮现,成为一份温暖的牵挂,提醒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不应忘记那些在端午节的河面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家乡人。
家乡的风俗,就像那条条龙舟,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带着我们的记忆与情感,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这篇题为《家乡的风俗:龙舟竞渡》的习作,是一篇情感丰富、细节生动的佳作。小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江南水乡端午节龙舟竞渡这一传统风俗的现场,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体现了对家乡风俗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下面是对本文的几点点评:
情感真挚,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即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龙舟竞渡作为家乡重要风俗的场景,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小作者通过个人视角,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活动的深厚情感,使得文章充满了感染力。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中对龙舟的外观、赛前仪式、比赛过程以及赛后欢庆的描写细致入微,如“船身绘有鲜艳的龙鳞”、“水花翻腾,龙舟如箭般飞驰”,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活动现场,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真实感。
文化价值的传递:小作者不仅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更深层次地挖掘了这一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如纪念屈原、祈求平安、传承勇气与团结精神等,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赛前准备到比赛过程,再到赛后聚会,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叙述,感受整个节日的氛围变化。
结尾升华,寓意深远:文章结尾部分,小作者将个人体验上升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个人身份认同的高度,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忘根本的情感,赋予了文章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和教育意义。
总体而言,这篇习作是一篇成功的作品,既展现了小作者优秀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传承意识。建议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家乡风俗的内涵,丰富文章的广度与深度,让文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