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1 12: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1-4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吴正的爸爸工作6天休息一天,妈妈工作4天休息一天。今年他俩在6月1日同时休息,下一次同时休息的日期是( )。
A.7月5日 B.7月6日 C.7月13日 D.7月25日
2.一列分数,,,,…,第n个分数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长是宽的3倍。下面方程中,正确的是( )。
A.x+3x=60 B.x+3x=60÷2
C.x+3x×2=60 D.2x+3x=60
4.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7倍,妈妈买了1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一共用去了25.2元,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圆珠笔的单价是x元,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8x=25.2 B.7x+5x=25.2
C.5+8x=25.2 D.7x+x=25.2
5.某同学从家出发,按一定的速度步行去学校,途中天气有变,将要下雨,他便跑步去学校。下面各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出他行进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6.既有因数3,又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中,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7.把一个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尽可能大且纸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一共可以剪( )个这样的正方形。
8.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9.把5升果汁平均分给6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得果汁的,每人得升。
10.小明和小红带同样多的钱去买练习本,小明买了6本后把剩下的4元借给小红,这样正好够小红买10本同样的练习本,他们各带了( )元钱。
11.2个大筐和3个小筐一共装了135千克西瓜,每个小筐装西瓜的质量是每个大筐的,每个小筐装( )千克西瓜,每个大筐装( )千克西瓜。
12.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599,已知商是15,余数是12,请问,题目中的除数是( )。
13.下面是甲市某天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虚线表示这一天的平均气温,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每隔( )小时测一次气温。
(2)( )时的气温最高,是( )摄氏度。
(3)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时-( )时的气温不低于平均气温。
三、判断题
14.个位是3、6、9的数有可能是3的倍数。( )
15.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一定不是最简分数。( )
16.是方程的解。( )
17.2x+3y=18是等式不是方程。( )
18.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折线统计图。( )
四、计算题
19.把下面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 (2) (3) (4)
20.解方程。
x+15=60 9.7-x=3.6 130+6x=178
x÷13=20 21x-14x=175 2.2x-1.5×2=5.8
21.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五、作图题
22.下图是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以来,两书店售卖红色经典图书的销售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统计表画一幅折线统计图。
月份 1 2 3 4 5 6
教育书店 120 160 220 210 140 100
得一书店 140 180 200 230 190 180
六、解答题
23.一块木板长120cm,宽90cm,要锯成若干个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如果使正方形的边长最长,它可以锯成多少个正方形?
24.把一张5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然后展开,看看能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平方分米?
25.王叔叔准备去文具用品店采购一批铅笔,跑了三家店发现:甲店5元买8支;乙店3元买5支;丙店7元买8支送2支。请你帮王叔叔算一算,去哪家店购买最便宜?
26.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6倍,梨树比桃树少72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列方程解答)
27.操场上有两堆货物,如果甲堆增加80,乙堆增加25吨,则两堆货物一样重;若甲、乙两堆各运走5吨,剩下的乙堆正好是甲堆的3倍。两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妈妈每工作4天休息一天,即每5天中休一天;爸爸每工作6天休息一天,即每7天中休一天。6月1日同时在家休息,从这一次同时休息到下一次他们同时休息经过的时间,即求5、7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5、7的最小公倍数加上前面的1日即得到下一次同时休息的日子,问题得解。
【详解】4+1=5(天)
6+1=7(天)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7=35
即需要再经过35天,两人可以同时休息。
6月共有30天,
30-1=29(天)
35-29=6(日)
即下一次同时休息的日期是7月6日。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注意同时休息经过的时间是5、7的公倍数;用到的知识点: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A
【分析】通过观察规律可知,分子是1、2、3、4,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分母比分子多1,以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第n个分数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规律的分析和理解。
3.B
【分析】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长是宽的3倍,则长是3x厘米,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长、两条宽的和,据此解答。
【详解】A.方程左边表示长与宽的和,右边是周长,左右不相等,错误;
B.方程左边表示长与宽的和,右边是周长的一半(即长与宽的和),左右相等,正确;
C.方程左边表示两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右边是周长,左右不相等,错误;
D.方程左边表示一条长与两条宽的和,右边是周长,左右不相等,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和方程的综合应用,掌握长方形周长和方程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略
5.C
【分析】根据某学生的行驶情况,先步行(慢速行驶),再跑步(快速行驶),而图象表示行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知先平缓后变陡,由此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A.,观察图意可知,速度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先陡后相对平缓,即;先快后慢,不符合题意;
C.,先相对平缓后变陡,即先慢后快,描述了某同学行驶的过程,符合题意。
D.,先匀速行驶,再停止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图象,关键在于读懂图象所表示的意思。
6. 990 30
【分析】3的倍数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既有因数3,又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中,最大的三位数是990;
既有因数3,又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30。
7. 3 1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只要求出15和9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正方形的最大边长,然后用总面积除以裁出正方形面积,即可求出裁出的个数。
【详解】15的因数:1,3,5,15。
9的因数:1,3,9。
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即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
(15×9)÷(3×3)
=135÷9
=15(个)
所以,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共可以剪15个这样的正方形。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值是15、9的最大公因数。
8. 25
【分析】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看分母,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最小的合数是4,把4化成分母是8的假分数,再用假分数的分子减去分数的分子,就是再添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据此解答。
【详解】的分数单位是;
4=;32-7=25,再添2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点睛】根据分数单位的确定,合数的意义以及整数与假分数的互化的知识进行解答。
9.;
【分析】把5升果汁看作单位“1”,平均分给6个小孩,则每个小孩分 ,每人分得的升数为总升数÷小孩个数。
【详解】把5升果汁平均分给6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得果汁的 ;
5÷6= (升),每人分得升。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明确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10.16
【分析】设每本练习册价钱是x元,小明买了6本,花了6x元;小红买了10本,花了10x元。小明买了6本后把剩下的4元借给小红,小明买6本练习册的钱数+4元=小明带的钱数;小红买10本练习册的钱数-4元=小红带的钱数,小明和小红带的钱数相同,列方程:6x+4=10x-4,解方程,求出每本练习册的价钱,进而求出他们各带的钱数。
【详解】解:设每本练习册价钱是x元。
6x+4=10x-4
6x-6x+4+4=10x-6x-4+4
8=4x
4x÷4=8÷4
x=2
2×6+4
=12+4
=16(元)
小明和小红带同样多的钱去买练习本,小明买了6本后把剩下的4元借给小红,这样正好够小红买10本同样的练习本,他们各带了16元。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他们各带的钱数相同,利用练习册的本数和练习册的价钱与他们各带钱数的关系,设出未知数,找出相关的量,列方程,解方程。
11. 15 45
【分析】设每个大筐装西瓜x千克,则小筐装西瓜x千克;2个大筐装西瓜2x千克;3个小筐装西瓜x×3千克,一共装西瓜135千克,列方程:2x+x×3=135,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大筐装西瓜x千克,则小筐装西瓜x千克。
2x+x×3=135
2x+x=135
3x=135
3x÷3=135÷3
x=45
小筐装西瓜:45×=15(千克)
每个小筐装15千克西瓜,每个大筐装45千克西瓜。
12.35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已知商是15,余数是12,因此可设除数为x,依此根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599”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除数为x,则被除数为15x+12,由题意得:
15x+12+x+15+12=599
16x+39=599
16x+39-39=599-39
16x=560
16x÷16=560÷16
x=35
即题目中的除数是35。
【点睛】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性质,假设出未知数,理清思路,即可得解。
13.(1)4
(2) 14 21
(3) 13 10 22
【分析】(1)由图可知,2时、6时、10时……分别测一次,求差可得每隔几小时测一次;
(2)由图可知,折线统计图的最高点在14时,14时气温最高是21℃,据此解答即可;
(3)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个数,将图示6个气温之和求出,除以6即可;根据图示气温,与所求平均气温比较即可。
【详解】(1)6-2=4(小时)
即每隔4小时测一次气温。
(2)7<8<13<16<21
即14时的气温最高,是21摄氏度。
(3)(7+8+13+21+16+13)÷6
=(15+13+21+16+13)÷6
=(28+21+16+13)÷6
=(49+16+13)÷6
=(65+13)÷6
=78÷6
=13(摄氏度)
即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13摄氏度,10时-22时的气温不低于平均气温。
14.√
【分析】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字就是3的倍数,据此举例判断即可。
【详解】如:63÷3=21
36÷3=12
39÷3=13,个位是3、6、9的数有可能是3的倍数,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只要分子分母互质,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例如4和9都是合数,但是4和9互质,就是最简分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可能是最简分数,如是最简分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作为判断题,列举一个反例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即可得解。
16.√
【分析】将x=2.5代入方程,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则x=2.5是方程的解;若不相等,则x=2.5不是方程的解。
【详解】方程的左边=6×2.5+0.8×2.5=15+2=17
方程左边=右边
所以x=2.5是方程6x+0.8x=17的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检验。
17.×
【分析】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是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据此可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2x+3y=18是等式,也是方程。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方程的认识以及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18.×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2);(3);(4)
【分析】找出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最简分数。
【详解】(1)==
(2)==
(3)==
(4)==
【点睛】约分依据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x=45;x=6.1;x=8;
x=260;x=25;x=4
【分析】x+15=60,等式两边同时减15,方程得解;
9.7-x=3.6,等式两边同时加x后,得方程3.6+x=9.7,两边再同时减3.6,方程得解;
130+6x=178,等式两边同时减130后,两边再同时除以6,方程得解;
x÷13=20,等式两边同时乘13,方程得解;
21x-14x=175,合并未知数后得7x=175,等式两边同时除以7,方程得解;
2.2x-1.5×2=5.8,先计算方程中算术运算得2.2x-3=5.8,等式两边同时加3后再同时除以2.2,方程得解。
【详解】x+15=60
解:x+15-15=6015
x=45
9.7-x=3.6
解:9.7-x+x=3.6+x
3.6+x=9.7
3.6+x-3.6=9.7-3.6
x=6.1
130+6x=178
解:130+6x-130=178-130
6x=48
6x÷6=48÷6
x=8
x÷13=20
解:x÷13×13=20×13
x=260
21x-14x=175
解:7x=175
7x÷7=175÷7
x=25
2.2x-1.5×2=5.8
解:2.2x-3=5.8
2.2x-3+3=5.8+3
2.2x=8.8
2.2x÷2.2=8.8÷2.2
x=4
21.3y-y=72;y=3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桃树有y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即杏树是3y棵,杏树比桃树多72棵,列方程:3y-y=72,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3y-y=72
解:2y=72
2y÷2=72÷2
y=36
22.见详解
【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纵 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详解】
【点睛】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23.12个
【分析】由做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可知:正方形木板的边长是120和90的公因数,要求木板的边长最长是多少cm,就是正方形木板的边长是120和90的最大公因数,用120和90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然后把它们的商乘起来,得到的积就是可做成多少块这样的正方形木板。
【详解】120=2×2×2×3×5
90=2×3×3×5
所以120和90的最大公因数是:2×3×5=30
即正方形木板的边长是30厘米。
(120÷30)×(90÷30)
=4×3
=12(个)
答:正方形木板的边长最长是30cm,可做成12个正方形。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做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板,且没有剩余,就是求正方形木板的边长长度是120和90的公因数。
24.8份;平方分米
【分析】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平均分成2份;对折两次,平均分成(2×2)份;对折三次,平均分成(2×2×2)份。
把5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的面积,用总面积除以8即可。
【详解】
2×2×2=8(份)
5÷8=(平方分米)
答:能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平方分米。
25.乙店
【分析】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总价÷数量=单价,据此分别求出三个摊位铅笔的单价,比较即可。
【详解】甲店:(元)
乙店:(元)
丙店:7÷(8+2)
=7÷10
=0.7(元)
0.6<0.625<0.7
答:去乙店购买最便宜。
26.桃树有92棵,梨树有20 棵
【分析】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6倍,这里可以把梨树的棵数看成单位“1”,可以设梨树的棵数为x棵,则桃树的棵数为4.6x棵;根据梨树比桃树少72棵可列等量关系式: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72棵,根据此等量关系式可列出方程4.6x-x=72,解出x的值即为梨树的棵数,再乘4.6即为桃树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梨树的棵数为x棵,则桃树的棵数为4.6x棵。
4.6x-x=72
3.6x=72
x=20
20×4.6=92(棵)
答:桃树有92棵,梨树有20 棵。
27.120吨
【分析】由题意可知,设甲堆有x吨,则乙堆有3x-10吨,根据甲堆的吨数+80=乙堆的吨数+25,据此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甲堆有x吨,则乙堆有3x-10吨。
x+80=3x-10+25
x+80=3x+15
2x=65
x=32.5
32.5×3-10
=97.5-10
=87.5(吨)
32.5+87.5=120(吨)
答:两堆货物一共有120吨。
【点睛】本题考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明确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