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物理九全第15.4 电流的测量+《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物理九全第15.4 电流的测量+《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05 10:14: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电流的测量》是初中电学的基础,对学生以后对电学、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电流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电流表是学生接的第一个电学测量仪器,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在本节课必须完成从认识电流的大小到会测量电流的质的飞跃,为下一节课《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有一定的认识,会判断电路中电流方向,会区分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但没有接触实际的电路,可能不会连接电路,不知道怎么表示电流的强弱,更没有接过电流表,所以对本节课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觉得不容易学会。这种情况下,保护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结合对实验操作的要求,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都是对学生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学生第一次使用电流表,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3.学习目标确定 1、 知道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认识电流表和它的使用规则。2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学科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科学态度激发对电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得分标准成员一成员二成员 三团队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5分:小组完成任务并解答正确。 3分:小组 任务,但解答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1分:小组完成任务,但解答全部不正确。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水管中的水流有大有小,用电器工作时电流有大小吗? 实验演示:相同的灯泡分别接入由一节和两节电池供电的两个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结合水流的大小,思考电流。 学生观看演示,并思考进行回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
任务二:电流的强弱
1.实验探究:电流的强弱 器材:2节干电池、1个开关、1个灯泡、导线若干。 过程:分别用1节干电池、2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池组作为电源,使同一个灯泡发光,观察并比较两次灯泡的亮度。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电流有强弱。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电流的强弱”。提问:电流的符号、单位是什么?单位如何换算?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电流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安培,简称安,符号A。 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单位换算:1安=1000毫安 1毫安=1000微安 练习:电风扇工作时的电流约为400 mA,合______A,合_______ A。 学生了解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描述现象实验并分析: 同一个小灯泡接在一节干电池两端时暗,接在二节干电池两端时亮,说明通过灯泡电流的强弱不同。 学生尝试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45页“电流的强弱”,并总结回答。 学生了解电流的单位换算。 学生解答练习题。 通过观察灯泡的明、暗不同,对电流的强弱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知道电流的符号、单位,能完成电流单位的换算。 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流,并通过将mA、μA换算成A巩固单位的换算。
任务三:电流的测量
1.认识电流表 展示“电流表”图片。提问:你观察到什么? 电流表上有一个标志符号A,电流表表盘上有两排均匀刻度;电流表上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0.6”和“3”。“0.6”和“3”是“+”接线柱,因为电流有方向,“+”和“-”接线柱告诉我们,电流应该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电流表有两个量程。一个是“0~0.6A,分度值为0.02A。一个是0~3A,分度值是0.1A。 总结:指针偏转程度相同,大量程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 根据你所认识的电流表,思考:如何读出下面电流表的示数? 读数方法: ①看量程:明确所选电流表的量程(0~0.6A) ②定分度值:确定量程对应的分度值(0.02A) ③读取示数:用对应量程的刻度线读取示数(0.32A) 2.电流表的使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电流表的连接”部分。提问: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调零:实验前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用调零旋钮调整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②串联: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③“+”进“-”出:被测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正进负出) ④量程选择: ①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②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应选用小量程测电流,因为小量程分度值小,精度高。 ⑤严禁电源短路: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3.练习使用电流表 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步骤:(1)画出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流的实验电路图; (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指导学生参与连接);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表读数I1。 (4)按下图重新连接实物图,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表读数I2。 提问:两次测量,电流表读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总结:(1)流出小灯泡的电流与流入小灯泡的电流相等。(2)被测电流的大小与电流表在电路中位置无关。 学生观察电流表,及其面板上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交流,并回答。 学生观看电流表上的指针示数,思考、讨论电流表的示数。 学生观察电流表接入的量程,同时弄清分度值,再观察指针所在的位置,读出示数。 学生阅读课本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尝试归纳总结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认真学习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并补充自己的总结。 学生练习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参与画电路图并连接测量实物图。 学生交流,分别画出测量电路图。 学生根据任务,在自己动手的同时,加强对实物电路连接的认识。 学生讨论、分析两次测量记录的电流表读数,并回答。 通过展示“电流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教师再补充电流表的相关知识。 通过识图练习,引出电流表的读数,学生再结合“电流表的读数方法”进行读数,得出问题的答案。此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帮助学生巩固了电流表的读数。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此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设定场景,给出任务,让学生进入课题,让学生对电流的测量有着更感性的认识。 实验电路的连接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练习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过程和方法,也对实验电路的连接进行了练习。
任务四: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本课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6.板书设计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 ①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②电流的单位 Ⅰ.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安培,简称安,符号A Ⅱ. 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Ⅲ. 单位换算:1A=1000mA 1毫安=1000μA 二、电流表的使用 ①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进,再从黑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出。 ③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④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否则,电流表将被损坏。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对常见的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通过的电流大小的估测合理的是( B ) A.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mA B.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5A C.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0A D.手电筒中的电流约1A 2.图中,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1电流的电路是( D ) (1)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A所示,则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____0~0.6A_____;电流表的示数为__0.28___A;小明在测量电流时选择的量程是0~0.6A,可是由于粗心,读数时读成了2.5A,则实际电流应该是___0.5A___; (2)如图B所示,小强在测量过程中造成电流表甲现象的原因是___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___;造成电流表乙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电流表所选的量程太大了_______。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电池多节、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演示用和学生用各一块)等。
9.教学反思与改进 “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是《课标》中规定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电流表是学生学习使用的第一种电表,又易损坏,需要特别加强对学生使用电流表的指导。在讲述电流表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的时候,要配合演示、做好示范,加深学生对电流表使用的认识。
21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物理九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是继力、声、光、热的学习后、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的初步知识。从《课标》对电学部分的内容要求来看,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所降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有所加强,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初步认识一些电学的概念和规律。
本章主要内容是电学的三个基本概念——电荷、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核心概念。从电学部分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看,教科书在本章及后续的两章内容中注意将电荷、电流、电路、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建立起相互联系。这些概念是构建初中阶段电学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电学知识已有所接触,能对容易导电的和不容易导电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通过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感知电路构成的基本特征,等等。初中阶段,《课标》对电流和电路的要求是从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入手的,在引出电荷概念的基础上,伴随着学生对电路的认识,逐渐形成对电流概念的初步认识。另外,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看和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等技能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因此,编写时既考虑了《课标》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又关注了体验性目标的实现。
本章的章首图呈现的是某电器设备电路板的画面。让人眼花缭乱的电路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产生神秘感,激发探索的欲望。同时,为了消除学生对这一复杂事物的畏惧心理,章首语中指出:“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电路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目的就是要从辩证的视角渗透给学生一种认识:客观事物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事物本身无论怎样复杂,也总是由一个或多个简单的要素构成的,认识简单事物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基础。
本章课标要求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4.4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断路和短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并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物理思维:通过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理解的电路故障分析化难为易,学会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简单电路的几种常见故障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树立团队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经历观察电荷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实质;经历总结出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体会验电器张角的变化显示电荷的定向移动的转化法。
2.通过“动手做做”了解电路的组成,通过转化法知道小灯泡持续发光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经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断电流方向的过程。
3.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通过探究和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4.通过练习使用电流表,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经历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学业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熟记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分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通过和机械效率的类比,正确认识热机的效率。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五、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3.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并联电路。
4.电流表的使用。
5.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六、教学难点:
1. 对电荷的认识。
2. 对电流概念的理解。
3. 根据要求及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或根据要求及实际电路画出电路图。
4. 把电流表正确地连入电路。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声、光、热的基本知识,他们对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的现象非常熟悉,有较 深的感性认识这是学好本部分内容的基础。
2.个别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有欠缺,自制能力和学习能力偏弱,由于 还有部分学生是从外地转入,原有基础差异较大,探究、创新、扩展能力有待于 改善和提高。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电的 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又是很陌生的,而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电 学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灵活和广泛,这些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在学 习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 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教学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提升探究能力。
2.发挥实验在本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章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和四个动手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电学的实例: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把跟学生本人、本校、本地有关的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和利用静电、防止静电危害等现实内容充实在课堂中。在教学方式上,要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视频、光盘等资源,强化视听效果。
4.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注重动手和动脑。综合运用课堂观察、作业、测验、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本章活动主题:
电流的自述
我本是从金属导体原子中逃逸出来的自由电子,享受着自由身,无忧无虑地做着杂乱无章的运动。我很感激金属导体赋予我的自由,因为我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电子是没有自由的,它们被束缚捆绑在那个被称为绝缘体的物质上。
奈何恶霸电源进了村,自由的世界变了天。在他的高压驱动下,我们只能整齐划一地在闭合回路中做定向移动,没日没夜,至死方休。从此以后我们加入了定向移动的电流大军。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热烈地响应。我们流过灯泡,灯泡就会发光;我们流经电阻,电阻就会发热;我们还流到了水里,参与到了水的电解。
人们说我趋利避害,喜欢逃避困难,总是走没有障碍或者障碍少的道路。嗯,对的,这点我承认。但请不要因此而责备我。相信我,我走的道路,总是最优道路。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两种电荷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优秀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熟知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熟知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熟知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掌握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断路、通路、短路,掌握电路的组成 。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掌握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熟知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3.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知道电流的大小,熟知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熟知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熟知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掌握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过程中,熟悉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良好 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合格 1.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 通过实验了解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了解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初步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初步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一些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 了解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了解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初步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了解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初步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初步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十、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