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教材更加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学习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流表测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会选择器材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2.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电学知识储备较少,实验操作可能不规范,连接电路不熟练,易出故障,不知道如何判断故障,并且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学生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科学规律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做仔细观察,探究物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3、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 4、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基本规律。2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3验证电流的规律。学科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能力。科学态度激对电学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得分标准成员一成员二成员 三团队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5分:小组完成任务并解答正确。 3分:小组 任务,但解答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1分:小组完成任务,但解答全部不正确。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将学生两人一组分配好,利用初二学生好动、好胜的性格,在全班举行一次小小的电路连接比赛,比比哪一组同学先将两个灯泡组成正确的串联电路(注:器材有2.5灯泡2个,3.8W灯泡一个、电源、导线若干、开关一个)。 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提问: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有什么关系?猜一猜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活动,并观察灯泡的亮度。根据灯泡的亮度思考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即复习了串联电路的连接,为后面的测电流埋下伏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二: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思考:在图中,两个小灯泡L1、L2是串联在电路中的。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实验器材:电源、一个开关、若干导线、一个电流表、若干灯泡。 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数量和规格的选择。(注意:实验中要改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才能避免偶然情况,探寻到普遍规律。) 实验电路图:选择学生设计的典型电路图投屏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收集证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3)分析与论证:选择学生的典型案例,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 (4)思考讨论、交流合作: ①能否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对比,判断电流的大小关系? ②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两灯都不亮,原因可能是什么? ③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两灯都亮,原因可能是什么? ④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L1亮,L2不亮,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查看思考题,讨论交流。 学生查看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自己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尝试自行设计电路图。 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总结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分享自己记录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进入实验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及电路图、分组实施实验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等一系列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等。 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认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任务三: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思考:在图中,两个小灯泡L1、L2是并联在电路中的。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1.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各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实验器材:电源、一个开关、若干导线、一个电流表、若干灯泡。 实验电路图:选择学生设计的典型电路图投屏展示。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①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②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③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 (5)分析与论证。 串联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是相等的,即IA=IB=IC (6)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 I=I1=I2= …… =In 学生查看思考题,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河流的支流、干流与并联电路的支路、干路的类比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展示。 学生尝试自行设计电路图。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进入实验探究。 在“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联电路的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教师只需在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及电路图、分组实施实验等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等。
任务四: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本课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6.板书设计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② 数学表达式:I=I1=I2= …… =In 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② 数学表达式:I=I1+I2+…… +In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的位置越靠近电源正极,测得的电流越大 B.电流表既可以串联在电路中,也可以并联在电路中使用 C.两灯泡串联时,即使发光时亮度不同,通过它们的电流也是相同的 D.分别用电流表的两个量程测量同一个用电器的电流,所测电流的大小不相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也可能不相等 B.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则两灯一定是串联的 C.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一定相等 D.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一定大于任一支路中的电流 3.用下列电路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流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B ) A.0.7A 0.4A B.0.3A 0.4A C.0.14A 0.26A D.0.7A 1.3A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 电池组、小灯泡多个(规格不同)、开关多个、导线若干、电流表等。
9.教学反思与改进 选择合适的内容载体落实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一直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设计上力图将过程的设计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来,探究活动相对比较完整。
21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物理九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是继力、声、光、热的学习后、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的初步知识。从《课标》对电学部分的内容要求来看,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所降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有所加强,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初步认识一些电学的概念和规律。
本章主要内容是电学的三个基本概念——电荷、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核心概念。从电学部分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看,教科书在本章及后续的两章内容中注意将电荷、电流、电路、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建立起相互联系。这些概念是构建初中阶段电学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电学知识已有所接触,能对容易导电的和不容易导电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通过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感知电路构成的基本特征,等等。初中阶段,《课标》对电流和电路的要求是从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入手的,在引出电荷概念的基础上,伴随着学生对电路的认识,逐渐形成对电流概念的初步认识。另外,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看和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等技能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因此,编写时既考虑了《课标》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又关注了体验性目标的实现。
本章的章首图呈现的是某电器设备电路板的画面。让人眼花缭乱的电路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产生神秘感,激发探索的欲望。同时,为了消除学生对这一复杂事物的畏惧心理,章首语中指出:“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电路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目的就是要从辩证的视角渗透给学生一种认识:客观事物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事物本身无论怎样复杂,也总是由一个或多个简单的要素构成的,认识简单事物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基础。
本章课标要求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4.4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断路和短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并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物理思维:通过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理解的电路故障分析化难为易,学会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简单电路的几种常见故障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树立团队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经历观察电荷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实质;经历总结出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体会验电器张角的变化显示电荷的定向移动的转化法。
2.通过“动手做做”了解电路的组成,通过转化法知道小灯泡持续发光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经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断电流方向的过程。
3.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通过探究和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4.通过练习使用电流表,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经历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学业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熟记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分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通过和机械效率的类比,正确认识热机的效率。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五、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3.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并联电路。
4.电流表的使用。
5.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六、教学难点:
1. 对电荷的认识。
2. 对电流概念的理解。
3. 根据要求及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或根据要求及实际电路画出电路图。
4. 把电流表正确地连入电路。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声、光、热的基本知识,他们对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的现象非常熟悉,有较 深的感性认识这是学好本部分内容的基础。
2.个别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有欠缺,自制能力和学习能力偏弱,由于 还有部分学生是从外地转入,原有基础差异较大,探究、创新、扩展能力有待于 改善和提高。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电的 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又是很陌生的,而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电 学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灵活和广泛,这些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在学 习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 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教学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提升探究能力。
2.发挥实验在本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章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和四个动手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电学的实例: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把跟学生本人、本校、本地有关的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和利用静电、防止静电危害等现实内容充实在课堂中。在教学方式上,要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视频、光盘等资源,强化视听效果。
4.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注重动手和动脑。综合运用课堂观察、作业、测验、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本章活动主题:
电流的自述
我本是从金属导体原子中逃逸出来的自由电子,享受着自由身,无忧无虑地做着杂乱无章的运动。我很感激金属导体赋予我的自由,因为我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电子是没有自由的,它们被束缚捆绑在那个被称为绝缘体的物质上。
奈何恶霸电源进了村,自由的世界变了天。在他的高压驱动下,我们只能整齐划一地在闭合回路中做定向移动,没日没夜,至死方休。从此以后我们加入了定向移动的电流大军。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热烈地响应。我们流过灯泡,灯泡就会发光;我们流经电阻,电阻就会发热;我们还流到了水里,参与到了水的电解。
人们说我趋利避害,喜欢逃避困难,总是走没有障碍或者障碍少的道路。嗯,对的,这点我承认。但请不要因此而责备我。相信我,我走的道路,总是最优道路。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两种电荷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优秀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熟知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熟知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熟知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掌握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断路、通路、短路,掌握电路的组成 。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掌握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熟知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3.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知道电流的大小,熟知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熟知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熟知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掌握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过程中,熟悉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良好 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合格 1.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有关现象。 2. 通过实验了解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1.了解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初步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初步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一些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1. 了解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 并联的电路图。 2.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了解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初步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了解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初步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1.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态度。 3. 会初步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十、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