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1 14: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科书 书 名:中外历史纲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识记日本侵华的史实,强化日本侵华的时空观念;简析日本侵华的背景,把握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细节,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2. 利用教材资源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线能够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 用史料实证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的言论,树立正确的战争观,珍爱和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学难点: 史料实证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纪录片《22》的片头,为什么叫“22”?这是一部关于慰安妇幸存者的纪录片。在1937-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至少强征了20万中国女性为“慰安妇”,到2014年纪录片拍摄时,中国内地仅存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22人,纪录片因此得名;截止2017年8月14日纪录片上映,只剩8人......80多年前日本为什么会发动这场战争?国共两党又是如何应对?日军在中国曾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请我们一起走进: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过渡: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一步步扩大对华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时间轴是帮助我们把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载体,课前要求同学们阅读本课教材内容并完善导学案上的时间轴制作,展示时间轴请同学们比对是否梳理完整。) 展示:20世纪30年代日本部分侵华事件时间轴 设问:从时间轴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30年代侵华的中国国内形势和当时的世界其他帝国主义的态度。 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及东三省的沦陷,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也有人认为蒋介石并未直接下令不抵抗。蒋介石究竟有没有下此命令?他与不抵抗政策有没有关系?让我们来尝试一探历史的真相。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据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的洪钫回忆: (九一八当日晚)沈阳有长途电话前来,据荣(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报告“驻沈阳南满铁路站的日本联队,突于本晚十时许,袭击我北大营。诬称我方炸毁其柳条沟铁路路轨,现已向省城进攻。我方已遵照蒋主席“铣电”的指示,不予抵抗”。 ——《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 师:根据洪钫的回忆,东北军不抵抗是遵照了蒋介石的指示,也就是接受了蒋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在进行质疑之前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材料中的“铣电”是怎样的一个电文?根据洪钫的回忆,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电,无论日本如何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第二我们关注下洪钫的身份是什么?他的身份对我们了解蒋介石是否下令不抵抗的真相有帮助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但“铣电”一直不见于各种文献档案,这让洪钫的说法缺乏有力证据支撑。 师:为了去伪存真,我们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类和价值的判断。按史料价值分类,材料一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为什么? 师:从史料分类和价值判断来看,洪钫的回忆应属于二手史料,因而,我们能不能单单依据洪钫的回忆来判定蒋介石是否下令呢?(不能)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可信可靠的史料。如果我们要弄清历史真相,我想当事人的话应该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我们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记者对重获自由的张学良的采访。 展示材料:张学良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材料二 张学良在1990年6月和8月两次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坦承:“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当日本记者问他是不是接受了蒋的命令时,张回答:“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 ——张之宇、张之丙《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 师:通过该史料能不能就此认定下命令的是张学良而非蒋介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分析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矫正。然后提出: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还有一个人当事人也值得我们关注。是谁呢?(蒋介石) 我们先看看蒋介石在日记中是怎么记录这一段历史的。 展示材料:《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 9月18日:早起批阅。与妻谒陵告辞。九时半登永绥舰(前往南昌),下关街中水深三尺,甚为忧虑。舰中无侣伴,寂寞不堪。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 9月19日:雪耻,人定胜天。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是其欲乘粤逆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余所恃者唯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即,亦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 设问:根据《蒋介石日记》,分析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是否下令不抵抗? 学生应能从时间、地点,还有他的心理状况分析蒋介石日记与材料一的冲突。 师:那么,蒋介石的日记就一定可信吗?蒋介石日记属于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 展示材料: 一、蒋生前从未公布过自己的日记,也从未利用日记向公众宣传,进行自我美化…… 二、蒋喜欢骂人……好友如戴季陶,亲属如宋子文,同僚如胡汉民、下属如周至柔等几乎没有人不被他骂…… 三、在日记中,蒋写了自己的许多隐私…… ---杨天石《蒋介石日记的现状及其真实性问题》 除了专家学者对蒋介石日记真实性的考证外,有没有其他的史料能佐证蒋介石日记记录的真实性? 展示材料: 材料四 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 ——《中日关系史料》,(台北)“国史馆”2002年版,第1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可知,九一八事变当天蒋介石没有明确下令不抵抗。那么,当时的张学良为何决定不抵抗? 展示材料: 材料五 “不想打 怎么不想打 打可(能)更坏,日本更高兴。日本就希望你打呀……打了……(东北就是)我占领的……我们打败了,交涉(时)你(就)得赔偿……(我)知道怎样部署也是打不过他……人家日本人拿一个师来……那整个我们打不过呀……我们那时候没法子跟他打……(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是挑衅,找点麻烦,可以(向我们)多要点好处。 ——张之宇、张之丙《张学良口述历史》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后,教师追问:那么,不抵抗主义和蒋介石真的毫无关系吗? 展示材料: 材料六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于5月9日致李济深极密电,内有“弟必与诸武装同志服从中央训令,含泪忍辱,节节退让,并恐小不忍而乱大谋....之语”该电可证其时蒋介石即已采取对日妥协忍让的策略。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1928年5月10日)晨,到兖州。上午,谭延闾、吴敬恒、张人杰到。会议议至下午四时,决取不抵抗主义,宣告中外,而各军渡河北伐,完成革命为唯一方针。故对日本,凡可忍辱,必须至最后亡国之时,乃求最后历史之光荣…… ——《蒋介石日记》 从对材料六的简析中可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面对日本的侵华,蒋介石就是主张妥协忍让、不抵抗的。在得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是什么态度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七 “九一八”事变次日,蒋介石电告张学良:在对外宣传时,应力避使日军从中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此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都一心一意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都不曾指示张学良和东北军抵抗。这就说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在事实上默认和肯定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师:那么,国民政府及蒋介石为什么默认和肯定不抵抗呢? 展示材料: 材料八 “中国国防力薄弱,海陆空军不足,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 ——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在奉化武岭学校的演讲 (1931年)9月20日,国民党中央训令各级党部“唤起全国国民,努力救国”,但是,其第一条却居然强调:“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须根本铲除”。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当时中日综合国力之间确实是有差距的,中国国防力量也确实薄弱,战必然需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这不能成为不抵抗的理由。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党派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做出怎样的选择?面对同样的时局中国共产党人会做出跟蒋介石一样的选择吗?首先我们先看看一个表格,从这个表格里,你看到共产党在做什么? 时间史实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1931年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斥责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及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要求东北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积极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特别是武装的抗日斗争。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示东北区党组织加紧组织群众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初中国共产党先后选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李兆麟、魏拯民等许多干部到东北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共产党就立即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表明在党派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中共选择了把民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东北人民的奋起抗击,1931年,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过渡:随着日本侵华不断的扩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 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师:大家看到导学案,在上课前同学们阅读了教材,用时间轴的方式在梳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史实。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为了进一步弄成这个问题,我们把视野回归到我们的教材,根据教材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问题探究,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的积极拥护下,同时国共两党政策不断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 过渡: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四年的风云,激昂悲怆,日军罪行累累,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也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三、人类文明的浩劫---侵华日军的暴行 阅读教材P145--146,归纳日军侵华的暴行? 师:日军侵华暴行,从时间上看贯穿整个侵华战争期间,长达14年之久;空间上遍布中国大地;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罄竹难书。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定对华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让我们一起借助史料,回到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共同追寻历史的真相。 问题探究2:关于南京大屠杀,到底是谁在撒谎? 展示材料: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的新闻报道 材料九 中国记者报道:“日军入城听任军队从事有组织的劫掠,并任意强奸妇女,继复大事屠杀,四日中被杀者约五万人。日军并侵入难民区,而将所有壮丁借口谓系中国士兵,悉数加以枪决,目前尸骸,堆积如山。 ——中央社发出的电讯1937年12月22日 南京市的街道依然沉寂。慈和的阳光照耀着城市西北角的难民区。从死里逃生的南京难民,现在已经受到皇军的抚慰。他们跪拜道旁,感激涕零。在皇军入城以前,他们备受中国反日军队的压迫,生病的人没有医药上的帮助,饥饿的人不能够取得一米一粟,良民的痛苦,无以复加。幸而皇军现已入城,伸出慈悲之手,散播恩惠之露…… ——摘自《新申报》“日本军亲切关怀难民,南京充满和睦气氛”(1938年1月8日) 关于日军进入南京城的两则新闻报道,你觉得哪个更接近历史真相?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我们要非常的严谨而小心。首先我们先看看课本选用的证据。 展示材料: 材料十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德]拉贝《拉贝日记》( 1937年12月14日)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日本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关于日军抛尸入江的记述节录》(1956.12)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 问题:教材中的“史料阅读”为什么选择德国人《拉贝日记》和日本记者的记录? 学生回答。 师:史料是帮助我们复原历史真实和全面认识历史的资源,我们需要不同种类,且可以相互印证的史料。在此,老师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史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是《程瑞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 材料十一 《程瑞芳日记》 12月13日:昨晚我军退了,今早没有听见还炮声。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12月14日: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 注:《程瑞芳日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份中国人实时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件,被誉为“中国的《安妮日记》”。 《东史郎日记》 1937年12月21日:“西本点着了火。汽油刚一点燃,就从袋中冲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袋子以浑身力气跳跃着、滚动着……西本拉着口袋上的绳子说:‘喂,嫌热我就给你凉快凉快吧!’说着,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突然,嘭!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过了一会儿,水面静下来,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师:老师呈现了《程瑞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加上之前的《拉贝日记》,大家思考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三方的证据?选用三方证据对我们了解真相有什么帮助吗? 学生可能会从受害方、加害方以及第三方角度思考其互证性。 师:不仅如此老师还找到了非常珍贵的动态影像史料视频,是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的纪录片,1946年,该影像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为了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建议大家课后在网上进行搜索观看。师:除此之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早有权威定论。(展示判决书摘录)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 2015年10月,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从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记忆,同时上升为人类共同记忆。 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求知即求真,课后请大家完成导学案上面的课后学习拓展:收集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来中国东北进行调查的材料和史实,谈谈你对李顿报告书的认识。(思路提醒: 1.了解国联和调查团的基本情况;2.对比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日本政府对国联的态度;3.联系后来战争发展的态势进行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