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下期高 2022 级 5 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迎合用户
的兴趣,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使用算法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
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但是也可能引发用
户信息来源片面、价值观念极化等社会问题。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发
展,但是长期依赖算法技术推送用户喜好的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形成信息茧房,
严重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决策,从长期看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对现代互联网环境的描述,指的是个人或群
体被包含在一个信息壁垒内,自主或不自主地把信息选择行为固定在对特定类型
信息的选择之内,进而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产生对这一类信息的亲近和对其他类信
息的排斥,久而久之,人们在信息选择上愈发局限。信息茧房恰当地描述了信息
如同“蚕茧”一般,包围着人们,让人们无法以不同的态度与视角认识社会。
依照桑斯坦的观点,信息茧房的前置条件是“回音室效应”。“回音室效应”
指的是在信息受众身边存在同质化的信息反复传播的情况,强化了信息受众对这
一类信息的偏听偏信,也为茧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茧房内部自然充斥着用户个
人兴趣倾向的信息内容,而不符合用户个人兴趣的信息就会被排斥于茧房外部,
长此以往,用户会固化认知,甚至产生偏见。
“群体极化”是信息茧房可能产生的一个后果,它指的是在茧房真正形成并
已经影响到人的思想与精神的时候,可能出现由于茧房之间信息差异而导致人与
人的争端和纠纷,也就是说,信息茧房最终可能导致非理性行为。同一茧房中的
人往往三观一致,各自形成的信息茧房也基本大同小异,由此信息茧房中同质化
内容的反复传播,会使群体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疑,进而产生群体极
化。
此外,信息茧房内部的信息完全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的。部分社会公共议题
因不受喜爱而被隔绝在用户个人茧房之外,无法对用户产生引导的效果,用户对
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就会有所减弱。
消解信息茧房的影响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
介文化。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用户在充分享受媒介
便利的同时,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提升,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
的媒介生活方式。
当然,信息茧房也有着自身的优势。由公众根据自我需求和兴趣爱好而建构
形成的信息茧房,剔除了公众不感兴趣的无效信息,汇聚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内
容,无形中充当了“策展人”的角色。信息茧房内同质化内容的不断流动,能够
汇聚人们对同一问题的多元意见,整合公众群体的智慧。
(取材于徐红昌等的相关文章)
1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EU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材料二:
面对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大到信息资讯,
小到衣食住行,人们或多或少地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着。人们得益
于其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行为数据“供给”算法,助其成长。媒介传
播是由更先进的工具来承载的,当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媒介成长的过程中得
以解决。
用户信息选择的同质化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虽然用户偏爱自己感兴趣或
观点一致的信息,但具有不同信息素养水平的用户对差异观点的包容度、对算法
推荐的敏感性都有所不同。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用户对自己所处的信息茧房的
认知,并对此做出行为上的调整,如进行多平台信息检索、多源信息验证、社群
舆情辨别等。有学者发现,受教育年限较低的用户,更容易落入信息茧房中;而
受教育年限超过 15年的用户,即使日常信息获取时间超过 3.9小时,却依然不
会落入信息茧房之中。因此通过延长受教育的年限来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提高其
对流量信息、过度推荐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其主动搜寻信息的能力,是消解信
息茧房影响的长期任务。
技术的功能设计源于用户的偏好,最终又影响到用户,对于这一过程中形成
的茧房问题,需要让技术“以人为尺度”,优化用户所接触的信息世界。目前已
有围绕网络资源管理与技术改进开展的措施,通过内容监管、热搜榜单、信息搜
索、算法改进等多元信息组合的方式,构建多元信息渗透的“信息蜂房”。
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消解信息茧房的影响应该提升至信息治理的高度。当
下信息环境复杂,虽然算法治理一直被寄予厚望,但网络信息平台对流量价值的
追求让算法改进的落地与茧房消解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
调控,落实治理机制。
(取材于张玥、庄碧琛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迎合用户兴趣,会利用算法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B.信息来源片面、价值观念极化等社会问题可能是由个性化信息服务引起的。
C.被包含在某一个信息壁垒内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信息选择行为都是自主的。
D.我们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着,但也不必因信息茧房而焦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既得益于新技术的高效与便捷,又以自身的行为数据助力新技术成长。
B.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影响着自身对差异观点的包容度和对算法推荐的敏感性。
C.随着一些措施的落地,目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以后得到解决。
D.在当下信息环境中,算法治理因为能够超预期实现茧房消解而被寄予厚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 )
(3分)
A.退休的张女士玩手机上瘾,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拍视频,并上传发布。
B.在购物平台多次搜索“育儿常识”后,再次打开 APP会自动推荐《婴儿食谱》
等相关书籍。
C.小张喜欢足球运动,经常上网查阅球星资料,打开手机会收到有关梅西的资讯。
D.“B站”用户关注诗词诵读的内容,会收到平台推送的李白《蜀道难》的名家
诵读。
2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EU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4.如何看待“信息茧房”?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5.怎样消解“信息茧房”的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新生
【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
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
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 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
前线,1945 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其他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
幸存下来。
我当时 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
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
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
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
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
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
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
①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
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
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
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号啕大哭。
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
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
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
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
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父亲从不和我说
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
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
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
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
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
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 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
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
子吗?
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
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
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
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
利亚。
3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EU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②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
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
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
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
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
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
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
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
妈妈哭了。
“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
“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
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
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
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
己落后。
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
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
“在这儿。”她指着。
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
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
“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
妈妈又哭起来。
③“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
“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
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
④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 年第 11 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解释“皮包屁股”,由此联系到“我”父亲的经历,这既凸显了故事发生
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当我们追赶上父亲后,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他肮脏的脸颊和肿胀的眼
睛,表现出母亲对父亲真挚的爱。
C.父亲和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名字(科利
亚),可见父母想用弟弟取代“我”。
D.文章结尾处设置了寂寥的墓地、雪花飘落这些场景,对父母的表现进行了具体
的描写,这些都渲染了肃穆感伤的氛围。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父亲在母亲认出自己后却决绝地转身滑走,体现了父亲受到战争重创
后的冷漠。
B.句子②中父亲虽然行动极为不便,但为抚恤金四处奔波,体现了他为家庭的幸
福而努力。
C.句子③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极具震撼力,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
D.句子④交代了“我”已经去世,使前文许多不合理的情节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4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EU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8.小说以逝者科利亚的视角叙事,增强了艺术效果。请结合“夜晚我常常被阵阵
喊叫惊醒”这个段落试作分析。(4分)
9.读书小组要为这篇文章写一则文学短评,关键词是“新生”,请围绕这一关键词
写出你的短评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
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君子守国安民,足用保民,是谓至公耳。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
又何求焉? ”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
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久践
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其性无欲,君举而授
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
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
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臣愿固.辞。”庄王从之,
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
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
之赐也已。”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
“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
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
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
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今弃法背令而释犯法者,是
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
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廷理
惧,遂刑其族人。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
“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楚令尹子文 A之族有 B干法者 C廷理 D拘之 E闻其 F令尹 G之族也 H而释之
5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UE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的“治”
字含义不相同。
B.“臣愿固.辞”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
含义不相同。
C.“羔见咎犯而谢.之曰”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
相同。
D.“相.与.作歌”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楚共王的胸怀眼界还不够大,还局限在楚国人的范围,不算“大公”,
真正的大公无私没有国域界限。
B.虞丘子认为自己的德才不足以胜任令尹之职,为了楚国强大,他举荐孙叔敖
代替自己,并为孙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兴。
C.咎犯心胸宽广,一心为公,在国家需要人才时,举贤不避仇,放下私人恩怨
举荐了虞子羔,两人也因此冰释前嫌。
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义灭亲。廷理执法不公,他愤而斥责,要求廷理秉公
执法处罚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
(2)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
也?
14.虞丘子认为怎样做才算是忠心?根据文章内容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6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
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②揽辔:pèi,挽住马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
B.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
D.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
6
{#{QQABaY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UE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16.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
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
“ , ”两句,写对
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 ”,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 ”。
(3)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和 两个细节
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
哀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题。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大概都能认识到必须并重,但在
实际中,很多人往往会偏废一方面。可见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方法问题。“学”
是求乎外,在于知物; ① ,在于明理。这种外学和内省,在人
的成长中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是同等重要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正如人走路, ② ,否则,轻则发生倾斜,重则寸步
难行。
学习必须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管我们的现状如何,我们多数人都竭力在寻求
人生新的突破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思考力。但我们不能凭空臆想,最根
本的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既然要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①那么思考就不能不再是
年幼时那样的美好和纯粹,②而要加上符合实际的行动和内心真实的希冀。③我
们不用特别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④但也要为思考合理的框架,切忌漫无
边际。养成思考的习惯,就要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问的前提是你发现了问题,这
说明你在思考。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7
{#{QQABaY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EU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题。
“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跫音就已经响起。积雪加速融化,溪
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太阳的脸庞一天比
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的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
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呢,越来越柔软起来,每
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是的,草木都在.萌动,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 甲 ”,道出了
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 乙 ”,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
欢畅之感。“ 丙 ”,春风轻轻拂过,一挂挂的枝条上便开始晃悠起淡黄色的逗
点。“ 丁 ”,的确,春天与柳树是互相成就的,柳树更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
率先吐出叶蕾,迅速铺陈开来,在河堤上、池塘边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就这样,
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
20. 文中加点的四个“在”,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3分)
A.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B.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C.草木都在.萌动。
D.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
21. 将下列诗句分别放到文中画横线处的恰当位置,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①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②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
A.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③;丁②。
C.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22. 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崇尚敢作敢为,引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词句“敢上九天
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为证。有人崇尚慎言慎行,引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勇
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为证。
年轻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实
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8
{#{QQABYaYoAh5ogCgIYAkIBJSAACRTg5CLAAw0GHw0CUEOmQksBJMGiCJMAAooEGhUQAEEAOEAIAxACACyJAFFIFAIB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