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2023-2024 年度下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
1.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
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 )
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
2.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 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
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
该时期的上海( )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3.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
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
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 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 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4.如图所示为 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单位:%)。据此可判
断,我国( )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
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
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
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5.图 1、图 2所示分别为 20世纪 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
(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体现了( )
A.民族手工业较快发展 B.近代化交通助推商业发展
C.景德镇瓷器畅销海外 D.列强加大掠夺廉价原材料
6.公元 4世纪中叶,东晋规定“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据此可知,东晋时期( )
A.疫病预防方法多种多样 B.疫病防治工作进展顺利
C.中医隔离思想得到发展 D.政府重视公共卫生建设
1
{#{QQABQYCAogCAAIAAARhCEwHQCEOQkBCCAAoGBFAIIAAASRFABAA=}#}
7.1953年 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 1965年全国各地共
建立卫生防疫站 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
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
8.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李二曲指出,“”真知乃有实行,实行乃为真知
,主张用“酌古准今,明体适用”的实学“凭空蹈虚,高谈性命”的俗学,把那些“明体
而不适用”的人皆视为“腐儒”。这一主张蕴含( )
A.经世致用的思想 B.薄古厚今的货币 C.天人合一的精神 D.社会变革的意识
9.“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
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
A.天人合一的精神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自强不息的态度 D.革鼎创新的思想
10.早在 10世纪,波斯的《医典》就介绍了中医的脉学。后来,中国画与波斯绘画逐渐融合,
波斯细密画由此产生,而郭守敬在研制《授时历》时也参考了波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的《万
年历》;15世纪前后,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篇《蔷薇园》、《果园》传入中国,并流传至今。
这一现象( )
A.拓展了两国的文化内涵 B.极大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文化的普及 D.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11.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
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
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宗教哲学的原始性 B.动物崇拜较为兴盛
C.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12.某位学者收集了如表资料:
《荷马史诗》中,土地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最显著的标志。
梭伦改革给雅典公民划分等级时,所依据的标准是土地收入的多寡;公民不事生产,每个
公民有一块份地,如果失去份地,他将丧失公民权。
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家中,各种职业齐全。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中,以农民公民组成的国家最好。
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区域文化的多元并存
C.罗马帝国的军事扩展 D.农耕文明的自给自足
13.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
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
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
14.它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它系统整理了罗马法的遗
产,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也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里的“它”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民法典》
15.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
2
{#{QQABQYCAogCAAIAAARhCEwHQCEOQkBCCAAoGBFAIIAAASRFABAA=}#}
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
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
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
A.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浮动园地”的发明 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16.“移民是我们的历史,世界各个民族与各种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财产……我们有幸继承了中
国文明、马来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我们因而可以汲取这些文明的丰富
文化资源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好处”。材料表明,新加坡文化的显著特点是( )
A.东西合璧,多元并存 B.兼收并蓄,儒教为主
C.现代为主,传统为辅 D.和谐稳定,文化繁荣
17.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概在公元前 1500年左右,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建立起了吠
陀文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了( )
A.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 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断了古印度文明
C.农耕文明不断向古代印度扩张 D.东正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
18.1522年,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土著印第安人国度,之后其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
化,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
年份 总人数 土著人口 非土著人口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1611年 15538 14908 95.9% 630 4.1%
1700年 19293 15489 80.3% 3804 19.7%
1751年 24022 10109 42.1% 13913 57.9%
1801年 52591 8281 15.8% 44310 84.2%
A.殖民国家在拉美的征服与统治 B.屠杀与疾病造成原有社会解体
C.三角贸易促使族群混合程度高 D.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人口迁移
19.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困地
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
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 )
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
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 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
20.如表所示为 2001~2004年中国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情况(单位:%)。这折射
出( )
年份 出口 加工贸易出口 外资企业出口 GDP 第二产业就业 制造业就业 第三产业就业
2001 6.8 7.1 11.6 7.2 0.4 —1.1 2.0
2002 22.3 22.0 27.6 8.9 —3.1 0.8 4.3
2003 34.6 34、4 41.4 10. 0 1.9 14.1 3.4
2004 35.4 35.7 40.9 9.5 5.2 7.6 5.5
A.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B.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C.外向型经济是国家发展重心 D.经济全球化优化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
二.材料题(共 2 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 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3
{#{QQABQYCAogCAAIAAARhCEwHQCEOQkBCCAAoGBFAIIAAASRFABAA=}#}
——摘编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
的事件并简析其原因。(10分)
材料二: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
心,事实上,直到 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
在 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
—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
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
棉花产业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 贝克特《棉花帝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8、19世纪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
致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三: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情况
亚洲 除日本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
非洲 列强瓜分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 除殖民地外,宣布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
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材料四:
1804年 海地独立
1881年 苏丹爆发反英起义
1882年 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5年 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1894年 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斗争
1905年—1911年 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1年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四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8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演进中,凭着自身的品质,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扎下深根,把一种不
易获得、也不可多得的文化基因,牢牢地嵌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当中,使之成为当今世界
独树一帜、无以伦比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余秋雨曾评价道:“这是一种横跨几千年的
历史韧性,几乎变成了一种历史惯性。不管承受何等风波依然存活,不管经历多少次将亡
濒死,依然重生,那就不存在什么侥幸和偶然了,而是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生命。”
——摘编自阮静《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现清晰。)(12分)
4
{#{QQABQYCAogCAAIAAARhCEwHQCEOQkBCCAAoGBFAIIAAAS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