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四中学教研联片化学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分)
1.(2分)2023年9月23日,举世瞩目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亚运圣火 B.安装座椅
C.升五星红旗 D.霓虹灯闪烁
2.(2分)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芯片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m=3 B.镓元素的位置在Z处
C.镓形成的阳离子为Ga3+ D.镓与铝电子层数相同
3.(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通电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向等质量的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4.(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碳元素的化合为
B.用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金刚石、石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水蒸气 通过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B CaO 加足量的水,过滤
C CuO Cu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D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2分)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中,只有X有气体放出。将Y投入Z的盐溶液中,Y的表面无现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X>Z>Y B.X>Y>Z C.Z>Y>X D.Y>Z>X
7.(2分)下列关于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该立即补充葡萄糖
C.油脂能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大多数维生素能在体内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8.(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9.(2分)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10.(2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
B.量取液体体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11.(2分)利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CaCl2
B.在上述流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中和反应
D.由贝壳制取生石灰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12.(2分)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监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NaCl和C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A.所取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和HCl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先有气泡后变浑浊现象
C.加入25mLNa2CO3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Na2CO3
D.pH=7的过程中,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共15分)
13.(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1分)铝离子 。
(2)(1分)2个硫酸根离子 。
(3)(1分)氖气 。
(4)(1分)5HgO 。
(5)(1分)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4.(6分)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分)P点的含义: 。
(2)(1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2分)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1分)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1分)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5.(4分)用适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1分)钾元素 。
(2)(1分)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2分)说出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Mg2+前“2” ;后“2” 。
三、推断题(共5分)
16.(5分)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2分)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1分)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 。
(3)(2分)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7分)
17.(8分)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1分)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3分)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3分)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
(4)(1分)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18.(9分)化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滴水生火”实验,将一种叫过氧化钠(Na2O2)的淡黄粉末包在棉花里,滴几滴水,棉花立即发生自燃,同学们很感兴趣。下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瓶久置的过氧化钠,发现已变为白色粉末,经老师确认已经变质。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
(1)(1分)(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猜想假设)猜想一:白色粉末含有Na2O2和NaOH
猜想二:白色粉末只含有NaOH
猜想三:白色粉末只含有Na2CO3
猜想四:白色粉末含有
(2)(2分)(分析讨论)
晓阳认为从物理性质角度可以将猜想一排除,理由是 ;但晓佳认为仅靠视觉判断物质组成不可靠,要通过实验来确认有无Na2O2.晓佳设计实验如下:取样品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水, (填现象),确认无Na2O2。
(3)(3分)(实验探究)他们为证明其他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溶解,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入 白色粉末含有NaOH
(4)(2分)(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四成立,该粉末已全部变质。实验过程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他们发现不能用氢氧化钡代替氯化钡,原因是 。
(5)(1分)(反思)过氧化钠保存时应该 。
五、计算题(共9分)
19.(4分)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 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工业上可通过冶炼铜绿得到铜 请计算:
(1)(2分)碱式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
(2)(2分)碱式碳酸铜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18.0g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50.0g,最多可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g。
(2)(1分)图中“A”点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2分)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12 ADBAD ADCDC BB
13.(1)Al3+ (2) (3)Ne (4)5个氧化汞分子 (5)
14.(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饱和;62.5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15.(1)K (2)H2 (3)2个镁离子;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6.(1)H2O2;C
(2)用作医疗(合理即可)
(3);CO##一氧化碳
17.(1)长颈漏斗
(2)A;检查气密性;2KMnO4 K2MnO4+MnO2+O2↑
(3)稀盐酸;浓硫酸;b
(4)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8.(1)Na2CO3和NaOH
(2)Na2O2是淡黄粉末;无明显现象
(3)BaCl2+Na2CO3=BaCO3↓+2NaCl;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4)检验碳酸钠并使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5)密封
19.(1)222
(2)2∶5
20.(1)300
(2)CaCl2、HCl
(3)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