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共18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的是( )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C.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D.与东盟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2.(本题5分)如表所示为小楚同学在学习探究时引用的历史事件。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A.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
C.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D.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
3.(本题5分)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说明( )
A.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 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D.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4.(本题5分)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C.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5.(本题5分)如图为1999年—2006年世界难民人口数据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全球战争使难民数量持续上升 B.“世界难民日”设立后难民数量持续下降
C.联合国难民署的政策成效显著 D.难民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6.(本题5分)如表所示为2018~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单位:%)。据表可知,当今世界
年份 2018 2019 2020
世界经济 3 2.4 —5.2
美国 2.9 2.3 —6.1
欧元区 1.9 1.2 —9.1
日本 0.3 0.7 —6.1
发展中国家 4.3 3.5 —2.5
A.世界经济中心已完成了转移 B.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7.(本题5分)亚投行成员有资格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开放;开业半年发放的首批4个项目共计5亿美元的贷款中,有三个项目都是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联合融资。这说明亚投行与现有其他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具有
A.合作、互补性 B.主导、替代性 C.开放、竞争性 D.补充、从属性
8.(本题5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之间、各个公司之间在世界经济中争夺一个安全位置的战争愈演愈烈。其结果,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开始意识到,它们越来越依赖被公司控制的稀缺资源”。上述材料认为( )
A.跨国公司愈来愈影响国家的经济生活
B.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控愈来愈严格
C.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愈来愈突出
D.跨国公司导致世界各国之间大打贸易战、关税战
9.(本题5分)下表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统计,据此可知( )
时间 重要事件
1931年 英镑单方面贬值
1933年 美元贬值,加征关税
2016年 英国进行脱欧公投
2017年 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019年 英法美缺席达沃斯年会
A.全球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成为逆全球化主力
C.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阻力不断 D.英美失去在全球市场的优势
10.(本题5分)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反映了美国
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B.帮助欧洲发展经济
C.谋求建立单极世界 D.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二、填空题(共20分)
11.(本题4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进一步促进 。
(2)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 和 ,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国设立 ,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 ,简称“亚投行”。
12.(本题4分)发展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 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 和 日益严重。
13.(本题4分)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方案
(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倡导构建
①思想来源: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②建设措施:2013年,提出建设“ ”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国设立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③历史意义: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 ,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14.(本题4分)经济区域集团化:
组织 特点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由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5.(本题4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促进因素: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 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2)表现
①和平: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 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国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②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获得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年12月,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后欧洲的难民问题。到50年代中期,美国出于反对苏联的需要转而支持联合国难民署,这使它收到更多国家的资金捐赠。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争霸范围的扩大和第三世界反帝反难斗争的高涨,苏联和不少亚非国家也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60年代,联合国大会授权它在世界各地设立公署机关,从而使它拥有较大自主权,工作范围进入到因为南北差异造成的新的难民问题领域。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内部及地区性战争频发,亚非拉甚至欧洲地区都出现了难民潮。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伴随国际危机的日益增多,其经费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此外,来自捐赠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也使它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大国的御用工具,要么丧失在国际难民救援工作中的应有地位。
——摘编自何慧《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联合国难民署成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社会为解决联合国难民署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17.(本题10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增长,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这引起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启示。
18.(本题10分)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所示为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却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
(1)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两者具有代表性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起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东西方文明带来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十八大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C项正确;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材料时间2012年后不符,排除A项;经俄罗斯倡议,金砖四国外长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首次会晤的举行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与材料时间2012年后不符,排除B项;1997年,双方举行第一次“10+1”领导人会议,宣布建立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与材料时间2012年后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1999年(世界)。根据材料“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欧洲联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二十国集团成立”可知,材料反映了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没有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国际组织除了政治领域还有经济领域的,政治多极化发展说法不够全面,排除C项;欧盟、世贸组织还有二十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1世纪的亚洲。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大部分涉及亚洲。这说明亚洲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较快,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说明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材料未提及亚洲科技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亚洲国家间加强经济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故不能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排除C项;材料所述主要是经济方面,且主要讲亚洲地区,不能得出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可知两伊战争导致了石油价格波动;根据材料二可知世界的和平需要第三世界的发展。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仅反映了能源问题,也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99年—2006年世界难民人口数据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2006年,世界难民人口呈波动状态,总体并没有减少趋势,反映出难民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D项正确;这一时期并没有发生全球战争,排除A项;“世界难民日”设立于2001年,但难民数量在2004年呈上升趋势,排除B项;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年,但难民数量并没有得到有效减少,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解读表格信息可知,2018—202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和发达国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故选D项;根据表格内容无法说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新秩序依旧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日益加剧,故排除B、C三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亚投行成员有资格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开放,他们合作融资,故关系是合作的,具有互补性,故A正确;通过材料得不出亚投行与世界银行具有替代性,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竞争,故C错误;材料没有从属性,故D错误。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据本题材料“各国之间、各个公司之间在世界经济中争夺一个安全位置的战争愈演愈烈。”“它们越来越依赖被公司控制的稀缺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源问题一直是每个国家非常重视的,发达国家在一些高科技产业链中形成垄断的局面,不仅是从技术上垄断,还有就是从原料上形成垄断,垄断稀缺资源将增加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所以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愈来愈突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表述出跨国公司影响国家经济生活,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控并没有愈来愈严格,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导致“贸易战”、“关税站”的因素较多,不仅仅只有跨国公司这一个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931年以来,英美的逆全球化行为不断,这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阻碍,C项正确;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发达国家成为逆全球化主力,排除B项;英美失去在全球市场的优势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可得知,美国试图在未来的世界建立单极主义,建立世界霸权,故C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对欧洲的帮助,排除B项;材料没有特意强调军事力量,排除D项。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路基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②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③“丝绸之路经济带”和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促进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014年11月,中国设立⑤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12. 动力 南北差距 贫富分化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丝路基金 行动方案
【详解】根据所学,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就是倡导构建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建设措施就是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②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2014年设立了③丝路基金;这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④行动方案。
14. 欧洲联盟 发达 东南亚国家联盟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15. 经济全球化 局部冲突 发展中国家
【详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促进因素: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2)表现
①和平: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国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②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获得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6.(1)因素:二战带来的难民问题;美苏争霸的影响;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国家内部和地区性冲突频发;联合国的支持。(答出4点即可)
(2)策略:呼吁大国担当;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出4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中的“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年12月,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后欧洲的难民问题。”可得出二战带来的难民问题;根据材料中的“随着美苏争霸范围的扩大和第三世界反帝反难斗争的高涨,苏联和不少亚非国家也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可得出美苏争霸的影响,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根据材料中的“60年代,联合国大会授权它在世界各地设立公署机关,从而使它拥有较大自主权,工作范围进入到因为南北差异造成的新的难民问题领域。”可得出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根据材料中的“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内部及地区性战争频发,亚非拉甚至欧洲地区都出现了难民潮。”可得出国家内部和地区性冲突频发;根据材料中的“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可得出联合国的支持。
(2)策略:根据材料中的“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伴随国际危机的日益增多,其经费短缺现象愈发严重”可得出呼吁大国担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根据材料中的“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可得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根据材料中的“来自捐赠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也使它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大国的御用工具,要么丧失在国际难民救援工作中的应有地位。”可得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7.(1)特点:贸易总额显著增长;贸易中心由英国发展为多中心的新格局;各国贸易依赖程度加深;对外贸易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国际分工逐渐深化。(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各国应顺应大势、立足国情,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各国应加强合作,破除贸易壁垒;各国应秉持互利互惠原则,避免对抗和冲突,谋求共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0~1913年世界。据材料“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增长”可得出贸易总额显著增长;据材料“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可得出贸易中心由英国发展为多中心的新格局;据材料“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得出各国贸易依赖程度加深;据材料“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可得出对外贸易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据材料“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得出国际分工逐渐深化。
(2)本题是影响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0~1913年世界。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870~1913年知识进行分析。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可得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据材料“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了”可得出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据材料“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第二小问启示,结合第一小问及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可知,应顺应大势、立足国情,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各国应加强合作,破除贸易壁垒,各国应秉持互利互惠原则,避免对抗和冲突,谋求共同发展。
18.(1)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君主专制,民主政治。
(2)新航路开辟。影响: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新航路开辟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威胁:“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原因:全球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详解】(1)根据示意图可知,古代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根据所学可知,大河文明代表性政体是君主专制,海洋文明代表性政体是民主政治。
(2)根据“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得出新航路开辟。影响: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等方面进行总结。
(3)威胁:根据“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得出“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原因:根据“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得出全球化,根据“文化霸权”“文化殖民”得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