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1 15: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1945年4月,美国国务院向杜鲁门总统递交的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指出:有效地共同对日本作战;从长远观点看,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是远东所必需的主要稳定因素。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帮助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压制战后的日本殖民势力 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
C.对抗社会主义苏联的扩张 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
2.(本题3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同时,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种信仰”、“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反映了( )
A.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B.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广泛应用 D.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3.(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4.(本题3分)1935年初,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第二次新政,要以“社会正义为目标按照美国传统和宪法精神实行变革”。为此,政府
A.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B.实施对工业的指导
C.开始兴办公共工程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5.(本题3分)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记述了1940年3月在巴黎的见闻:“各行各业都有势力强大的团体公开赞成停战······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这些记述揭示了当时法国( )
A.推行绥靖政策的动因 B.对苏德战争的漠不关心
C.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D.意识形态对战局的影响
6.(本题3分)观察下列四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场形势图。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①必须警惕极端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本题3分)一位战地记者记载二战期间英国的一次军事行动:“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该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B.英军在北非的战果丧失殆尽
C.德国开始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D.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9.(本题3分)1942年,某文件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此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宪章》 C.《波茨坦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0.(本题3分)1938年5月,日本内阁进行了大幅度改组,新任外相上台伊始便宣称“日本内阁须在它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上重新加以决定,以应付由长期战争所产生之环境”。这表明当时(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日本准备适度调整侵华策略
C.汪伪政府积极开展与日合作 D.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战措施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开罗宣言》发表: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特别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 ”
12.(本题3分)三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
(2)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
(3)表现: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 》,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中国的贡献和影响
(1)贡献: ,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 ,战绩名扬海外。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2)影响: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13.(本题3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 的首脑相继在开罗、 、 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 ,史称“雅尔塔体系”。
(2)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 , 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 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 的领土,如东北地区、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
③承认 最终独立。
④审判 ,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 及国联的 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 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 。 ⑦成立
14.(本题3分)背景
(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①意大利:1922年, 建立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④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 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3)绥靖政策
①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②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 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③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15.(本题3分)二战的影响
(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 ,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 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 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4)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 的真正转折点。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下图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示意图。它体现出美国建立世界金融霸权的企图。
17.(本题2分)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时常直接发生武装冲突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18.(本题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
19.(本题2分)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20.(本题2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出现在德国;(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材料 从1940年6月5日开始,德国集中主要兵力对法国发动进攻,德军由北向南推进,直逼巴黎。法国政府向美英求救,希望得到支援,而美英认为法国定将陷落,不可救药,它们关心的是法国的殖民地和舰队的前途问题,所以,美国不肯承担军事义务,英国以保卫英伦三岛为理由,没有同意法国的要求。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14日,德军攻陷巴黎,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法国五分之三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军直接占领,其余部分表面上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这样,法国军队在不到40天时间内被德军彻底击溃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败亡的影响。
22.(本题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明(1945年4月5日)
本日下午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滕,并代表苏维埃政府,向他作下列声明:
“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缔结的,即是说,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间开战以前。自此以后,形势已根本改变了。德国进攻了苏联,而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在此情况下,日本与苏联间的中立条约已失去其意义,证明这一条约的延长是不可能了。鉴于上述情形并依照上述条约第三条关于5年期满的前一年废除条约的权利的规定,苏维埃政府向日本政府宣布它废除1941年4月13日条约的愿望。”
日本大使佐滕允将苏维埃政府的声明转达给日本政府。
——塔斯社莫斯科1945年4月5日电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德、意两国法西斯化和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英国的许多精英人士本身就是和平主义者,自由党和工党都制定了和平主义的外交总路线。在和平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在国际局势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工党仍然以反战为口号。和平主义者的惯性战略思维使得英国用重整军备的手段来制止战争变得不可能,和平主义者的言论失去了市场。
——摘编自丁英胜《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主义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是远东所必需的主要稳定因素”可以看出,美国帮助中国主要是要稳定远东的局势,为二战后建立霸权打下基础,故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是冷战时期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只是美国建立霸权的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
2.B
【详解】依据“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些因素为1929年经济大危机理下了隐患,因此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B项正确;题干不仅反映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反映美国的消费方式,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排除C项;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选B;1945年英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1943年苏美英召开德黑兰会议,AC都不符合“26个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排除;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二战还没开始,排除D。
4.D
【详解】从1935年开始,罗斯福新政进入第二阶段,美国政府以“社会正义”为目标,通过《社会保险法》等,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制,D项正确;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与“社会正义”的目标不符,A项错误;美国政府实施对工业的指导不是为了“社会正义”,而是要缓和劳资矛盾和产销矛盾,B项错误;早在1933年,罗斯福政府就已经开始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C项错误。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世界)。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可知,法国认为斯大林比戴高乐更可怕,说明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二战战局,D项正确;二战之前推行绥靖政策,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德战争在1941.6.22—1945.5.9之间,时间不符,排除B项;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①为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②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为1941年12月;③为西西里岛登陆,时间开始于1943年7月;④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进攻苏联,发生于1941年6月。综上,故选D。ABC时间排序均有错误,排除。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的爆发时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泛滥的结果,①④正确;从二战胜利的原因来看,②符合题意;从绥靖政策的结局可以得出③正确,故选C。
点睛: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认真把握战争的危害和启示,从战争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和平意识,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等。
8.D
【详解】根据材料中“等着上船”“撤离”“海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故D正确。导致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的是不列颠之战,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军队的一次失利,并没有导致英军在北非的战果丧失殆尽,更没有使德国开始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故排除ABC项。
9.D
【详解】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故选D项;《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发表的,排除A项;《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发表的,排除B项;《波茨坦宣言》是1945年发表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5月(日本)。据材料“日本内阁须在它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上重新加以决定,以应付由长期战争所产生之环境”,可知日本准备适度调整侵华策略,B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排除A项;汪伪政府成立于1940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日本策略的调整,为涉及国民政府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台湾 中华民国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特别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2. 东方主战场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英军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13. 同盟国 德黑兰 雅尔塔 国际秩序 版图 德国 日本 中国 台湾 中国 朝鲜 战犯 殖民地 委任统治地 被压迫 势力范围 联合国
【详解】雅尔塔体系
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14. 墨索里尼 自由主义 埃塞俄比亚 苏台德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2年,①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②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1935年,意大利入侵③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绥靖政策的表现是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④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15. 致命打击 第一 军事 两极格局
【详解】结合二战影响的知识可知,(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4)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使得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国金融霸权地位,故题干说法正确。
17.错误
【详解】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采取除武装冲突以外的对抗手段,导致世界动荡不安,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18.正确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题干叙述正确。
19.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危机期间,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以工代赈”,所以说“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说法是错误的。
2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1919 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因此本题说法错误。故选错误。
21.(1)原因:德国的突然袭击和正确的作战方针;德军力量强大;法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意大利的参战。(任意三点)
(2)影响:使得法国沦落为德国的附庸;使得盟国的士气受挫,刺激了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详解】(1)原因:从德国和法国两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从1940年6月5日开始,德国集中主要兵力对法国发动进攻,德军由北向南推进,直逼巴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突然袭击和正确的作战方针,加之德军力量强大是法国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从法国角度看,根据材料“法国政府向美英求救……美国不肯承担军事义务,英国以保卫英伦三岛为理由,没有同意法国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绥靖政策的推行以及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是法国败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可知,意大利的参战加速了法国败亡。
(2)影响:根据材料“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法国五分之三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军直接占领,其余部分表面上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投降使得法国沦落为德国的附庸,而且使得盟国的士气受挫,刺激了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强弱变化来看,法国的投降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22.(1)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日本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苏日两国国际利益的冲突。
(2)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
【详解】(1)根据“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可知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并且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根据“1945年4月5日”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加之苏日两国国际利益的冲突。都是苏联政府废除素日中立条约的原因。
(2)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意味着苏联即将进入对日宣战的状态,从而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还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
23.(1)原因: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助长了民众厌战;政治精英及政党政治的助推作用;一战造成的心理创伤使人们普遍反对战争;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
(2)影响:使英国政府对世界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缺乏估计,对外战略逐渐僵化;使英国在二战初期处于被动状态,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根据材料“经济危机爆发”,可以得出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助长了民众厌战;据材料“许多精英人士本身就是和平主义者”,可以得出政治精英及政党政治的助推作用;据材料“工党仍然以反战为口号”,可以得出一战造成的心理创伤使人们普遍反对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根据材料“和平主义者的惯性战略思维使得英国用重整军备的手段来制止战争变得不可能,和平主义者的言论失去了市场。”,可以得出使英国政府对世界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缺乏估计,对外战略逐渐僵化;根据所学知识,德国、日本、意大利分别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德国进而占领苏台德区,得出使英国在二战初期处于被动状态,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